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大学生自我价值感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黄希庭、杨雄编制的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对西南两所高校一至四年级967名大学生自我价值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自我价值感总体水平较高,且存在一定的性别和年级差异。  相似文献   

2.
采用自我价值感量表与自我和谐量表对贵州省56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贵州省大学生的自我和谐总体处于中等水平;贵州省大学生的自我价值感与自我和谐在性别、生源、家庭经济状况、年级和母亲受教育程度等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大学生自我价值感与自我和谐呈显著性负相关。建议第一,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第二,注重因需施教,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第三,注重家庭配合,实施科学教养;第四,努力创建优良校风。  相似文献   

3.
少数民族大学生自我价值感特点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对1004名回、藏、维吾尔、蒙古、汉族大学生自我价值感的影响因素及其发展特点进行跨文化的测量和考察发现:不同民族大学生自我价值感的影响因素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各民族大学生在自我价值感大部分维度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不同民族大学生内部自我价值感的得分存在着性别差异。文化环境是影响大学生自我价值感形成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变量,应重视培养大学生在本民族特有的文化背景下正确评价自我和悦纳自我。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心理控制源与自我价值感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运用青少年学生自我价值感量表和内一外心理控制源量表对578名大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和心理控制源水平进行团体测试.并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以此来探讨大学生心理控制源和自我价值感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的心理控制源量表上的得分与自我价值感量表上各因子得分均呈显的负相关;且高、低自我价值感组的大学生在心理控制源水平上的得分有极显的差异。由此可见,大学生自我价值感水平的高低及其不同因子和层面与其心理控制源存在显的负相关.即高内控的大学生,其自我价值感水平也高。  相似文献   

5.
谢倩 《华章》2007,(8):133
自我价值感与个体的社会适应和人生发展关系密切,本研究通过自我价值感量表了解贫困女大学生的自我价值感状况,对贫困女大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展开讨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引导贫困女大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价值感.  相似文献   

6.
自我价值感是自我意识的核心成分,它反映了个体喜欢和接纳自己的正向情感体验,并且有力的影响一个人的社会适应和人生发展。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解大学生的自我价值感,这将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改善自己的身体状况、增强自身的效能感和成就感,并采取适当的自我防卫机制,提高和维持个体的自我价值感。  相似文献   

7.
在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阐明了大学生自我价值感的特点,指出了培育自我价值感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提出了帮助大学生树立适度的自我价值感,促进大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8.
贫困大学生自我价值感的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266名贫困大学生为被试,278名非贫困大学生为对照,采用黄希庭、杨雄编制的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对贫困大学生自我价值感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贫困大学生社会取向人际自我价值感和社会取向生理自我价值感低于常模;(2)贫困女生总体自我价值感、个人取向心理自我价值感以及社会取向心理自我价值感低于贫困男生;贫困大学生社会取向一般自我价值感、个人取向人际自我价值感以及个人取向家庭自我价值感等方面有显著的年级差异;(3)贫困大学生在自我价值感的许多方面显著低于非贫困大学生。  相似文献   

9.
《滁州学院学报》2016,(4):97-100
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日益增强,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认可和诉求逐渐高涨,由于社会、家庭、个人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他们在努力追求自我成长的同时也导致了自我存在感缺失。如何加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提升他们的自我价值认同感,从根本上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准确导向和全面教育。  相似文献   

10.
姚志刚 《文教资料》2009,(31):223-224
本文作者采用黄希庭、杨雄编制的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对吉林师范大学长春师范学院一至四年级部分大学生自我价值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师范类大学生总体自我价值感在性别、年级之间都存在着差异显著.男生高于女生。大二学生的自我价值感低于其他年级.大三学生的自我价值感最高。  相似文献   

11.
不同家庭环境的大学生自我价值感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家庭环境对大学生自我价值感形成、发展的影响,寻找提高自我价值感的方法。方法:运用家庭环境量表和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对540名福州高校大学生的家庭环境与自我价值感进行测查,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不同家庭环境下成长的大学生自我价值感得分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家庭环境的不同因子从不同层面上对大学生自我价值感产生影响。轻松、和谐、融洽和民主的家庭环境有助于大学生自我价值感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自我价值感、应对方式与自我和谐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和实践中三个重要的问题.综合已有研究可以发现,自我价值感与应对方式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应对方式与自我和谐也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这是否意味着应对方式是自我价值感与自我和谐之间的中介变量,有待证实.本研究依据Baron提出的确定中介变量的规则和标准,借鉴田宝、郭德俊的分析方法,采用结构方程的统计技术,对514名大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应对方式、自我和谐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自我价值感、应对方式、自我和谐是三个潜变量.结果表明,大学生的自我价值感通过应对方式这一中介变量对其自我和谐产生影响,应对方式对自我和谐有直接的影响作用,是自我价值感影响自我和谐的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自我价值感与自我和谐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为了探讨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大学生自我价值感与自我和谐的关系,采用“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和“自我和谐量表”对重庆市310名大学生进行团体测试。结果表明大学生的自我价值感诸因素得分均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女大学生得分高于男生;相关分析发现,除个别个人和社会取向特殊自我价值感领域以外。大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同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及自我刻板性呈极其显著的负相关,同自我灵活性呈极其显著的正相关;高、低自我价值感的大学生在自我和谐诸因子上的得分有极其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采用自我价值感量表和特质焦虑量表对三峡库区高职院校314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显示高职生自我价值感与特质焦虑存在着密切相关性,并有显著影响,自我价值感越高的个体特质焦虑越低;在社会取向、个人取向的生理自我价值感、社会取向的人际自我价值感以及社会取向的一般自我价值感方面,进一步研究发现高、低自我价值感对照组的高职生在特质焦虑水平上显示出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的自我价值感与人格特质存在高度相关,自我价值感的所有维度与人格特质中的自我指向特点呈显著正相关,自我价值感的大多数维度与人格特质中的外向性、善良、才干、人际关系和处世态度呈显著正相关.其中处世态度和外向性对自我价值感的大多数维度都有良好的预测效果,自我价值感的大多数维度与行事风格和情绪性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以漳州师范学院33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社交焦虑量表》、《自我和谐量表》、《自我价值感量表》为研究工具,运用SPSS统计软件,调查分析大学生社交焦虑的现状及其与自我和谐、自我价值感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在大学生当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社交焦虑。而性别、城乡、是否独生子女、不同年级大学生的社交焦虑没有明显差异;第二,社交焦虑与自我和谐存在显著相关;第三,自我和谐对社交焦虑与自我价值感都具有较强的预测力.  相似文献   

17.
自我价值感对于培养飞行大学生的良好人格和保障飞行安全都有重要作用。采用《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对400名飞行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了解飞行大学生自我价值感的现状与特点,提出可供参考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8.
应对方式与自我价值感是心理健康研究和实践中两个重要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更为系统科学的理论依据,特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自我价值感量表对贵州省六所高校的6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倾向于使用消极应对方式;应对方式与自我价值感呈显著性相关;应对方式各维度进入了自我价值感回归方程,应对方式对自我价值感各维度有显著的预测效应.这些结果提示了各高校应注重向大学生开展适当的应对方式训练,增强大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进而提升其自我价值感.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以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自我价值感量表及主观现状满意度问卷为工具对武汉地区某高校25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各维度与自我价值感的各维度均存在显著正相关;时间监控观、时间效能感与主观现状满意度存在显著正相关;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高分组与低分组在自我价值感上存在显著差异;统计回归分析发现,时间监控观对一般及特殊价值感有预测作用I时间效能感对个体的总体自我价值感、一般自我价值感和特殊自我价值感及主观现状满意度均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0.
王丽双 《文教资料》2010,(3):220-221
本文作者对福建省八所大学的部分女大学生进行了职业生涯规划与自我价值感的测试。结果表明.女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与其自我价值感之间存在着中等程度的正相关,且相关极其显著,这说明。具有高自我价值感的女大学生具有较强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且个人取向如一般自我价值感、特殊自我人际价值感.对其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