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实现由“教教科书”向“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观念和行为的转变,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需要迫切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善于运用。教师应树立“教材是范例”的观念.创造性地处理、使用、活用教材,既要根据新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具体情况,从实际出发,  相似文献   

2.
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实现由“教教科书”向“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观念和行为的转变,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需要迫切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善于运用。教师应树立“教材是范例”的观念.创造性地处理、使用、活用教材,既要根据新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具体情况,从实际出发,  相似文献   

3.
教师在教学中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多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特长和认知水平出发,敢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挖掘出教材中真正让学生受益的东西,取其精髓,去其糟粕,不要为了教材而教学生,而是为了学生而科学合理地使用教材。这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新课改倡导教师要学会“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已经为广大教师所认同.笔认为要从以下几点出发。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来处理教材,对教材进行教学重组和整合,有效地激活教材知识,让学生有效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形成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知识体系。在“利息”一节教学中,我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充实相关学习资源,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6.
多年来大多数教师一直认为教材是教学之本和依据,教师应把教材和教参奉为圣旨,教学要按照教材的设计、教参的内容来进行知识的传授。本人认为这种教学理念大多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只片面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能力培养,缺乏人文精神。国家已全面启动了课程改革,改革的宗旨就是要求教师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育思想。"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这个要求隐含着一个重要理念,就是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的开发者。即教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新教材观要求教师转换教材的呈现方式,从学生出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下面本人结合语文教学实践,谈谈对创造性使用教材的粗浅看法和点滴尝试。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不能一味地“教教材”,而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新的发展。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仔细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努力做到“用教材教”,因此在教学过程享受到一些“用教材教”的乐趣。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这个要求隐含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课程)的开发者,即教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然而,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用教材教”的理念并没有被教师真正领会和把握:一方面是多数教师依然故我,不折不扣地“教教材”;一方面是少数教师脱离教材,任意地拓展和生发。  相似文献   

9.
教材资源是教师教学的凭借。肖培东老师具有强烈的教材资源运用自觉性,既贴着教材编者的意图去教,又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资源去教。肖老师的资源运用既扎实立足于语文的学习,又灵活服务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实”和“活”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依据。多年来,“教教材”限制了教师的思想,把教师禁锢在死框子里,影响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它更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制约了学生的发展。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教”.因此。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应根据学生及教学的实际,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进行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教材观是教师只依赖于课本进行教学,书上写什么,教师就教什么;书上没写的,教师就不敢教;书上写了的,教师不敢不教。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越来越深人人心。老师们也认识到,教材只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思路、一个依据和一些范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不仅要做教材的使用者,更应成为教材的重组者、开发者,使教材更好地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服务。  相似文献   

12.
<正>课堂之所以精彩,不仅仅是因为教师讲授得到位、学生训练得扎实,而在于它能在儿童生命里留痕,让学生智慧地生长,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科学地把握教材、得体地处理教材,以此让教学更精彩。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教材只能作为教学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善于运用教材。"对此,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所谓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笔者认为就是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能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  相似文献   

13.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依据.但“教材只能是授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老师的善于应用”(叶圣陶语)。《数学课程标准〉大力提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状况.认知发展水平和规律.以及地区差异情况.创造性使用教材,使之最大限度地符合学生实际。一句话,教学要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教材的潜在优势,科学地处理教材.灵活地驾驭教材。只有活用教材,才能教活教材.  相似文献   

14.
周兵 《科学课》2009,(4):12-13
传统的教材观是教师只依赖于课本进行教学,书上写什么,教师就教什么;书上没写的,教师就不敢教;书上写了的,教师不敢不教。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越来越深人人心。老师们也认识到,教材只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思路、一个依据和一些范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不仅要做教材的使用者,更应成为教材的重组者、开发者,使教材更好地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服务。  相似文献   

15.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备课主要是吃透教材,学生的学习也重在掌握教材。不少教师视教材为“圣经”,在教学中“不敢越雷池一步”。然而新的课程观和教材观视教材为工具和材料,是教学资源之一。教材功能的转向促使教师摆脱教材的束缚和钳制,克服对教材的盲目崇拜和依赖,从“教教材”走向“用教材”。所谓“活化教材”,即结合教学实际批判性地、创造性地运用教材,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这个要求隐含着一个重要理念,就是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课程)的开发者,即教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相似文献   

17.
教材作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的中介。把他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定要照着教材进行教学,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活用教材。新课程理念认为:“教材是死的,教师是活的,在课程的实施中,教师不是照搬不动,而是在了解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的基础上,依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课程的理解及本班学生的实际予以统整、选择组织,也就是教师作为教材的实践者的同时.也要作为教材的批判者和完善者。”  相似文献   

18.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教材只能作为教学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善于运用."这句话说明,教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更不能把教材奉为圣旨,要做到"用好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为体现新课程理念,我们要从实际出发,重新组合教学内容,安排最佳的呈现方式,将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基本线索,努力开发丰富多彩的、有趣的、与学生生活背景相关的课内外教学资源,创造性地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9.
王鸿 《海南教育》2009,(4):43-43
教材作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的中介。把他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定要照着教材进行教学,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活用教材。新课程理念认为:“教材是死的,教师是活的,在课程的实施中,教师不是照搬不动,而是在了解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的基础上,依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课程的理解及本班学生的实际予以统整、选择组织,也就是教师作为教材的实践者的同时.也要作为教材的批判者和完善者。”  相似文献   

20.
叶圣陶说:“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依据,但教材只能是授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老师的善于应用”。《数学课程标准》大力提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状况、认知发展水平和规律,以及地区差异情况,创造性使用教材,使之最大限度地符合学生实际。一句话,教学要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教材的潜在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