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7 毫秒
1.
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习惯直接影响了体育教育的质量,兴趣是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推动力,而习惯是学生长久发展体育锻炼的重要保证。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兴趣和习惯,对大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阐述了大学体育的现状,通过文献综述法分析培养大学生体育兴趣和体育习惯的手段,旨在激发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进而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浅谈体育兴趣、体育习惯及其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因此,体育教师应采用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和培养学生的体育习惯,不断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普通高校体育与大学生终身体育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毅  黄强 《宜宾学院学报》2009,9(6):123-124
高校体育要全面实施终身体育教育就必须重视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爱好、发挥个性特点、使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  相似文献   

4.
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是体育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志。忽视了它就不可能奠定学生终生体育的基础。体育课不仅是锻炼身体的需要,也是激发学生体育乐趣,培养终生参加体育锻炼习惯的需要;它不是一般的体育教育过程,而更强调是一个养成教育的过程。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应把体育扣课外体育活动结合起来。坚持终生体育,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和养成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将健康放在第一位是目前高校体育教育观念的重要转变,学校体育要为终身体育服务,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文章论述了健康体育教育的概念、内容及实施途径,认为高校体育工作应该将健康体育和终身体育有机结合起来;转变只重视技术培养的做法,将有利于健康的知识和锻炼方法贯穿到学校体育工作中,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促进其以养成终身体育习惯.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我国身体教育现状以及高校体育教学的地位和作用的分析,认为高校体育教育应对树立以终身体育理论为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受好及习惯,提高锻炼能力,树立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观念。  相似文献   

7.
曹海洋 《教师》2008,(24):91-91
当今时代,终身体育将贯穿人生命的始终。中小学体育是人接受正规教育的起点,其教育质量不仅对少年儿童未来的教育产生重大影响,也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学校体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念,即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的习惯。体育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兴趣→爱好→习惯”的过程。对于体育教学而言,要想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不仅要传播运动技术,还要教会学生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从而真正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相似文献   

8.
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是体育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志。忽视培养学生对从事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及养成锻炼的习惯就不可能奠定学生终生体育的基础,故而学校体育改革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三基,培养学生体育能力,而且应把体育和课外体育活动结合起来,强调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兴趣不能离开具体的对象,在体育教学中培养从事体育活动者的兴趣、爱好、选择与确定体育活动内容十分重要。要不断挖掘体育教学的潜能,使其获得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9.
普通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是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重要衔接点,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的关键环节和最佳时期.因此,普通高校体育教育应有目的、有意识地激发和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以适应当代素质教育、社会发展要求和终身生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王宽生 《考试周刊》2011,(3):140-141
终身体育是人们始终坚持体育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的总和.是整体和长远的现代体育思想,也是我们现代人追求的一种生活方式。学校体育教育追求的目标。学校体育教育要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为终身体育和“健康第一”打好基础,使学生终身受益。因此,通过鼓励学生,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等来培养学生终身进行身体锻炼的习惯.是学校体育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的有效、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运动兴趣再认识与学校体育教育目标导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运动兴趣及其相关概念的分析可知,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需要经历运动兴趣、运动爱好以及运动成瘾三个不同的阶段,并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生理和锻炼行为特征。不加区别地统一运用运动兴趣来概括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三个阶段,不仅不符合体育自身发展规律,还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校体育教学目标导向上的混乱,不利于新体育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影响女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因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女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思想与实际行动存在差异。影响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主观因素主要是:惰性大,缺乏恒心、学习紧张,功课负担大、体育基础差,没兴趣、怕出丑等。客观因素是:场地与设施不足,器材缺少、没有运动伙伴、学校运动氛围不浓、缺乏技术指导、没有合适项目、课外活动时间被其他活动占用等。提出增强体育理论教学、革新教材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增强运动氛围、增加体育投资等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外体育活动对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其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组织纪律性,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创建良好的学风和校风,养成自觉锻炼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都能起积极作用。针对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采用调查统计的方法,对部分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目的、兴趣爱好,参与程度的现状进行分析,结合当前的健康教育,提出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如何培养高校学生的体育兴趣,养成终生锻炼身体的习惯,使其终生受益,已显得十分必要。针对这一状况,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在体育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好习惯,以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还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感。  相似文献   

16.
高等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过程中,体育教学具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目前高等院校体育课程设置不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高等院校的体育课程应当从注重运动技术教学转向注重运动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这种转变首先要在思想和理念上进行革新,其次,在宏观上对体育教学进行规范和完善,在微观上进行体育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社区体育对活动内容体系根本需求的基础上,结合民族体育自身特点,阐述了民族传统体育成为社区体育主体内容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以期对发掘整理民族传统体育,促进社区体育和全民健身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体育锻炼能力,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体发展的基础,在素质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体育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激发运动兴趣,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打好体质基础。  相似文献   

19.
体育教学评价的最终目的是更好地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同时使老师能够更好的进行教学,使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与学过程中不断进步和发展。在对比旧的评价体系的同时,探讨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对体育教学以及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积极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体育教学评价的最终目的是更好地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同时使老师能够更好的进行教学,使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与学过程中不断进步和发展.在对比旧的评价体系的同时,探讨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对体育教学以及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积极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