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淡化课前预设,关注课堂生成,这是新课标理念下一道亮丽的新景观。然而,对生成的过分热衷与宠信,非但不能收获期待的精彩纷呈,反而导致文本失落,课堂失控,“生成”也最终沦为“无成”,着实令人叹息。被动的生成:曾听一位教师执教《麻雀》一课。当教师问:“麻雀妈妈是怎么样跟猎狗进行搏斗的?”有位学生冷不丁地说:“老师,这只大麻雀不一定是妈妈,也许是它的爸爸。”教师猝不及防,愣了一下,然后顺着学生的思路问:“你是根据什么认为它是麻雀爸爸的?”“因为书上没有说是麻雀爸爸还是麻雀妈妈,我是猜的。”别的学生受到了启发,纷纷补充道:“爸…  相似文献   

2.
新平县杨武小学的罗静愉来信认为:《麻雀》赞颂了崇高的母爱。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麻雀》一课是讲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故事。很多教师认为《麻雀》的主题是赞颂母爱,我也倾向于这种看法。《云南教育》1992年第六期刊登了《<麻雀>的主题不是赞颂母爱》一文,文章说《麻雀》的主题是赞扬老麻雀敢于斗争勇于战胜强者的精神,我却认为这样的理解是欠妥的。  相似文献   

3.
那天到学校听课,课堂上学生正聚精会神地听讲,突然一只小麻雀从敞开的窗户飞进了教室。“小鸟儿!”“小麻雀!”“真可爱!”……原本安静的教室因为小麻雀的不请自入而沸腾起来。教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把这只小麻雀“请”出了课堂。  相似文献   

4.
课堂上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来不及举手回答,便七嘴八舌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是众多课堂上存在的司空见惯的现象。对于这些“麻雀嘴巴”,教师反感、苦恼,因其扰乱了秩序井然的课堂,影响了教师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于是乎,教师就想方设法治,采用各种措施来封堵“麻雀嘴巴”。试问“封堵”这一措施是否可取?那么课堂上为什么会出现“麻雀嘴巴”现象?又该如何正确认识“麻雀嘴巴”呢?我简单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有一次,我听了四年级的一位教师教学《麻雀》一课。课堂上,教师用恰到好处的导语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语句读,有些学生读得不到位,教师还声情并茂地范读。学生经过反复读,终于体会到了麻雀的果断与勇敢,体会到了母爱力量的伟大。许多学生对于“母爱”这个  相似文献   

6.
有一次,我听了四年级的一位教师教学《麻雀》一课。课堂上,教师用恰到好处的导语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语句读,有些学生读得不到位,教师还声情并茂地范读。学生经过反复读,终于体会到了麻雀的果断与勇敢,体会到了母爱力量的伟大。许多学生对于"母爱"这个主  相似文献   

7.
关注生成,这是新课标理念催生下的一道亮丽的课堂新景观。然而,对生成的过分热衷与宠信,非但不能收获期待的精彩纷呈,反而导致文本失落、课堂失控,“生成”也最终沦为“无成”,着实令人叹息。被动的生成:一位教师执教《麻雀》一课。当教师问“麻雀妈妈是怎么样跟猎狗进行搏斗的?”时候,有学生冷不丁地说:“老师,这只大麻雀不一定是妈妈,  相似文献   

8.
那天到学校听课,课堂上学生正聚精会神地听讲,突然一只小麻雀从敞开的窗户飞进了教室。“小鸟儿!”“小麻雀!”“真可爱!”……原本安静的教室因为小麻雀的不请自入而沸腾起来。教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把这只小麻雀“请”出了课堂。  相似文献   

9.
一、读文填空,理清文脉,整体感知内容教师“引题”后,让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完成下列填空题:猎狗在_(什么地方),发现了一只_(什么样的)小麻雀.当猎狗走近小麻雀,准备_的时候,老麻雀_,用自己的_着小麻雀.最后猎狗_,我_.  相似文献   

10.
<正>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而教师教得怎样,不能单从教的方面去做出评价,关键要看学生学得如何。这就是说,学生的学习质量才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客观标准。学习质量则要取决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发挥得如何。教学《麻雀》一课时,一上课我就问:"同学们,你们说猎狗和麻雀谁大?"学生齐说:"猎狗大。"还有的学生说:"猎狗怎么能跟麻雀比大小呢?"这时我板书出课题《麻雀》,并说"你们想知道课文讲的  相似文献   

11.
师:(板书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麻雀》这一课。大家知道,课题是文章的眼睛,由课题看出,这篇文章是写麻雀的。那么,这篇文章写了麻雀的什么事呢?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老师读完课文后大家要回答这两个问题。(教师范读)  相似文献   

12.
(教师执教《麻雀》,正与同学们一起赏析课文)师:(读课文)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  相似文献   

13.
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第28课《麻雀》是一篇短篇小说,讲了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的故事。有不少教师认为《麻雀》的主题是赞颂母爱,有不少教学参考资料也倾向于这一看法。然而,我总觉得这样理解是欠妥的。一、从作家的经历和世界观来推断,《麻雀》的主题绝非赞颂母爱作者进行写作总有一定目的和动机的,而这目的与动机也总是和他(她)的生活经历、世界观分  相似文献   

14.
教学初设作文教学一直是困扰教师的难题,书上的作文总不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大多数学生一提到写作文就会皱眉头。而写作又正是学生语文素养的最全面的体现。所以说激发写作兴趣是教师解决作文教学难的关键所在。于是,我开始注意在生活中找机会,注意开发生活中的作文资源。去年冬天,我班的朱思昊同学在皂角园捡到了一只冻僵的麻雀,当他把小麻雀捧在手中让我看时,我看到的不仅是那只冻僵的麻雀,更是学生期盼的目光,于是我和同学们一齐救活了它,并把它安排在朱思昊家中喂养。这个月的一天,小麻雀已经长大了,朱思昊把它带到了学校,我抓住机会,要…  相似文献   

15.
一忌曲解教材教材是教师备课的主要依据,它为备课提供了基本材料。备课,首先要准确、深刻地理解教材。准确理解教材而不要曲解教材,是教师钻研教材的基本要求。一位教师教《麻雀》一课,课文中老麻雀看到小麻雀摔到地上受到猎狗的威胁,“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落在猎狗面前,保护自己的幼儿。这种“强大的力量”是什么力量?这位教师解释为“不畏强暴、敢于同恶势力搏斗”的力量,这就是超越实际可能的拔高分析。再如一位教师教《美丽的公鸡》,有一个问题:啄木鸟听到公鸡喊“长嘴巴的啄木鸟”,心中不高兴,所以不和公鸡比美。…  相似文献   

16.
阅读是学生的个体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创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以生动的再现、灵活的填补、大胆的延伸读物内容,在头脑中展示出一幅幅崭新的现实画卷.从而理解课文内容。例如,老舍的散文《小麻雀》一课,在写到“我”拯救小麻雀、感情得到升华、拯救弱小者的使命也更加强烈了之后,在末尾写了小麻雀的反应:  相似文献   

17.
教育机智是教师素养的综合反映,对于增强教学效果起着重要作用。所谓教育机智,是指教师能根据学生新的或意外的情况,快速作出反应,并及时采取恰当措施的能力。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育机智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 一、善于随机应变。课堂教学中突发性情况很多,如果教师不能随机应变,则会严重干扰教学。而因势利导,随机应变则能收到意料之外的效果。如有一位语文教师上课时,忽然一只麻雀飞进了教室,学生的注意力马上都集中到这只麻雀上。  相似文献   

18.
优秀的小语课堂教学离不开新颖巧妙的板书 ,而教师打破预先设计的板书 ,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 ,可以在课堂上将原有的板书修改得更臻完美 ,使其更有效地为教学服务。《麻雀》一课 ,我们原先设计的板书是 :我→猎狗→小麻雀→老麻雀我们注意到这篇文章是以叙事为主的 ,为了拎出叙事线索 ,由题目《麻雀》入手 ,让学生寻找本文总共写了哪几个角色 ?学生很快找到了———四个———教师顺水推舟将其板书出来 ,然后让学生根据四个角色之间发生的事情进行分段 ,学生从容自如地划分段落。在归纳段意时 ,学生注意到猎狗想吃小麻雀 ,“我”为什么不立即…  相似文献   

19.
狼和羊在操场中央划两条相距50~70厘米的平行线作为陷阱。参加游戏的人,其中一人扮狼,在陷阱内。其余参加者扮羊,均在平行线的一侧。教师发信号,游戏开始,羊纷纷跳过陷阱(可来回跳数次),而狼则截获羊,用手触及即可。在陷阱内也可有2~3只狼。狼不得越出陷阱。乌鸦捉麻雀在地上画一个大圆圈,一人扮演乌鸦,在圆圈内,其余的参加者为麻雀,均在圆圈外。麻雀可沿圆圈线跳进跳出,乌鸦力争将跳进的麻雀捉住。被捉住者停止游戏一次。  相似文献   

20.
有一次,我听了四年级的一位教师教学《麻雀》一课。课堂上,教师用恰到好处的导语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语句读,有些学生读得不到位,教师还声情并茂地范读。学生经过反复读,终于体会到了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