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陈昌照 《福建教育》2023,(13):22-25
<正>社会服务是《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的四种主要活动方式之一。社会服务意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参与社会活动,以自己的劳动满足社会组织或他人的需要,其关注学生在满足被服务者需要的过程中,促进自身相关知识、技能的学习,提升实践能力。社会服务这一活动方式与2016年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社会参与”直接对接,与“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密切关联,是为培养新公民意识和责任担当能力的有效途径及促进道德成长和知识学习的有机统一(仲建维,2017)。社会服务,引导学生关注“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在“服务对象”的确定过程中聚焦与“个人”  相似文献   

2.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阐述了“过程性目标”的具体内涵。这表明,在新的《课程标准》中,中学数学教学不但要完成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这些任务,而且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参与到探索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突破以往教学学习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实践活动和直接经验,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学习活动中去,通过主体活动获得情感、能力、智力的全面发展。一、关于主体活动的理性思考主体活动继承了“教学是一种师生交往的双边活动”的教学理念,但它又区别于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传授”、学生“接受”的活…  相似文献   

3.
学习心理学表明,进行“学”这一活动最好的方法就是“做”。学习者通过自身的积极思维和主动参与的“做”而获得的数学知识,才是理解最深刻、掌握最牢固且最有实用价值的知识。因为这种能让学生大脑和双手真正动起来的学习,不仅能让每个学生在参与中用自己内心的体验去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而且在参与和体验中学会了学习,增强了自信。一、在实践中发现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也是一个认识过程,同样也应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先生早就提出:“让学生做中学”。数学实践活动课,强调的是“活”,强调全体学生“动”起来,去参与实践,感悟知识,而且在实践活动中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培养自己的主体意识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5.
义务教育初中数学大纲指出:“数学教学不仅教给学生知识,而且还要揭示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而后者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各种问题情境,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即  相似文献   

6.
“综合与实践”内容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有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针对该课程内容的特点,笔者认为“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教学应该注重以下几点:一、注重引导学生在参与中体验,体现实践性“综合与实践”是以一类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因此无论在教学内容还是授课形式上,都  相似文献   

7.
“主体参与、探究创新”教学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主体参与、探究创新”教学模式的内涵 “主体参与、探究创新”教学模式是我校物理学科结合教学的科研性和实践性特点,在学校“互动——探究”主导模式下确立的一个分项模式。此教学模式的教学内涵是:强调学生为主体的主动求学的学习方法的培养,强调学生在探究中完成新知识的学习,并且在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实践应用中提出个人创新见  相似文献   

8.
从隐性知识的内涵出发,阐述了“隐性知识不仅是知识,而且是更有价值的知识”的观点.高职教育不仅要重视“书本知识”的学习,更应该关注“行动实践”为核心的形象思维的知识学习过程,这不仅适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也有利于知识创新.  相似文献   

9.
所谓“自主学习”,就是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在学习中得到充分发挥,学生能主动参与、乐于参与学习活动,自主求知,主动发展。修订版语文教学大纲中也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  相似文献   

10.
<正> 生物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出问题是探究活动的起点。教师巧妙地设计问题、有效地发问技巧是引起学生心  相似文献   

11.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式的学习研究活动,在摄取已有知识或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同化、组合和探究,获得新的知识、能力和态度,发展创新素质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特点。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共同构成“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列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它的目标是: (1)培养学生获取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2)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12.
数学知识是“死”的,学习的人是“活”的,“活”人学习“死”知识,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把“死”知识赋予其“生命”,使其“活”起来,让“活人”学习的是“活”知识。这正是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策略:使课堂教学活动成为学生主体参与实践,并在实践中自主获取知识的活动;体现学生感知、体验、运用知识的思维发展过程;同步实施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关于语文综合性学习边界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持人的话:“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改革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它区别于作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与其他课程并列的“综合实践活动”,它是语文课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一点至为重要。但是现在似乎有一种普遍的倾向,就是把作为一种教学方式的学科内的“综合性学习”与作为一门课程的“综合实践活动”混为一谈,语文学科内的综合性学习完全没有学科边界,从而失去“了语文性”。我觉得,这种混淆如不加以纠正,将会使“语文综合性学习”失去教学意义。本期发表的两篇文章,都强调了一个意思,这就是: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应该有边界的;这个边界之所以是必需的,是由语文综合性学习本身的内涵决定的。欢迎老师们参与热点栏目的讨论。近期讨论的话题有:①语文课该不该考语文知识?该怎样考语文知识?②语感教学路在何方?③“批判性阅读”到底是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课的综合实践活动在新课标里明确规定:“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应重视学生的自主性,突出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活动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合作创新意识,强调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这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难点。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高度重视它,不断探索其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开展好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小学语文课本中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设  相似文献   

15.
王拙 《考试》2006,(12)
如何有效推动课堂师生互动是新课改努力的:疗向之一。《英语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之一就是“采取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和参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建构知识、提高语言能力,而且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  相似文献   

16.
体验是人的一种心理感受,是个体经历事物的具体过程。体验学习,就是强调学生的参与实践,即让学生亲身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体验学习不仅对学生的感知学习有帮助。而且还培养人的体验能力,使学习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也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教师应参与到学生的实践活动中,和学生共同经历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书本知识转为主动获取知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7.
知识建构作为一种创新教育理论,强调“对等的知识发展”和“民主化的知识”,重视学生提出的真实观点和现实问题,认为知识建构不应局限于特定的场合。这种理念非常符合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要旨,并为弥补当前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过程中遇到的诸多不足提供了指导。以知识建构理论为指导,探究其应用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目标有两个:一是探究学生问题的深度、理解的深度等课程内容方面的学习成效,二是探究学生参与度、合作度(交互程度)、创造性等活动品质方面的发展。在研究“交通”这一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们经历了“个人观点的提出”、“小组知识的讨论”、“班级社区知识的形成”三个阶段的知识建构过程。对基于知识论坛的建构学习效果采用问题深度量表、解释深度量表、创造性行为量表以及知识论坛自带的ATK分析工具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基于知识论坛的知识建构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广度与深度;学生多层面的交互合作,促使问题深度、解释深度由低等级转向高等级;不断反思研究过程,有助于实现学生观点的升华。  相似文献   

18.
“参与—活动式”教学是一种突出学生主体、强调学生主动参与的素质教育模式。笔者在生物课程改革中,进行了“参与—活动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创设积极主动的自主课堂,并使之与课外的研究性学习相结合,帮助学生形成主动参与探求知识、重视问题解决的学习方式,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他们的生物科学素质。一、“参与—活动式”教学的涵义及理论基础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课堂教学过程是学生主体建构与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学生参与来实现的,而活动是学生参与的载体。“参与—活动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索新知识,寻找知识规律,构建知识…  相似文献   

19.
创造力是指学生在面对问题和挑战时能够独立思考、寻找创新解决方案的能力。教师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参与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并为学生提供创造性的学习环境。在“教学做合一”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参与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因此,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思想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他们在未来面对复杂的问题和挑战时能够提出独特的、创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学生管理包括众多方面,其中如何认识学生的学习是搞好学生管理的重要支点。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认为应帮助学生深刻领会“‘创新’是学习的灵魂”这一观念,并运用到学习活动中去,充分发挥“创新”这一灵魂作用。一、如何帮助学生深刻领会“‘创新’是学习的灵魂”1.学习“起因于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包含“从客体到主体”“从主体到客体”的活动。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是“主体”,学生认识和实践的对象是客体。他们的学习活动,事实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客体引起主体的反应,制约着学习的目标、态度、方法和效果;一方面是主体按照自身的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