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河南师范大学李之鉴教授长期潜心研究的学术专著《孙奇逢哲学思想新探》(以下简称《新探》),于1993年9月由河南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此书的问世是学术界的一大喜事,它不仅大大拓展了中国哲学史的研究领域,而且填补了明清哲学思想史研究的一段空白。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衷尔钜对该著给予了高度评价:“大著问世很不容易,研究孙奇逢专著似乎只见您这一部,台港是否有专著我不知,大陆似解放后用马列唯物论观点论述的还属吾兄首次,名副其实的新探,相信此书出版将在学术界引起积极的反响。”①一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也是阶级矛盾和民族…  相似文献   

2.
《易》是在中华民族智慧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上的精神产品,是对自身力量的自觉认识与肯定。孙奇逢的《易》学思想是古代《易》学理论发展的高峰。  相似文献   

3.
孙奇逢哲学是沿着宋明道学,尤其陆王心学思维路数发展的。他把主观唯心主义推进到雏鸡破壳程度,有着丰富的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内容,“《易》模写天地而作”就是典型一例。其哲学于宋明道学而言,不是培土,而是铲根。这点,有力地启示了颜习斋从哲学路线上根本否定陆王心学,否定宋明道学。颜习斋不单是反对心学家判朱、王为二,反对孙奇逢调和朱、王,而是另辟蹊径,发展唯物主义。于此,足见孙奇逢哲学的过渡性。然其哲学的价值也正反映在这一过渡性上,反映在给颜习斋唯物主义哲学发展提供丰富思想资料上.  相似文献   

4.
明朝末叶,陆王学术盛极而衰,入清之后,王学“空谈误国”成为一时学者舆论的主流。尽管如此,陆王学术并没有成为绝学,依然按照其内在逻辑向前发展。康熙年间,王学大儒孙奇逢著《理学宗传》,黄宗羲著《明儒学案》,为王学争正统的目的显然已获实现。而由于黄宗羲《宋元学案》的未及完成,于是为陆学争正统的任务便历史地留给了陆王后学——李绂。  相似文献   

5.
《洛学编》是汤斌生前编纂的一部重要著作,该书的编纂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受孙奇逢师的嘱托,汤斌在书中淡化理学的宗派意识,考辨了中州学术发展的源流。该书体例严谨,厚程、朱而不簿陆、王,以宋儒为主,但又不忽视汉、唐儒者的成就,在学术史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孙奇逢作为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不仅在思想学术方面造诣精深,而且其家庭教育思想也颇具特色。孙奇逢为教育家内子弟,专门制定了《孝友堂家规》,并十分注重对子弟进行以儒教纲常为主的品德教育。孙奇逢的家庭教育成果显著,其很多家内子弟成为当地名人,其教育思想对现今社会也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在“十年动乱”的后期,出版了赵纪彬教授重加增订的《论语新探》第三版(以下简称《新探》)。此版对其原版本各篇均加修订并新增写了五篇,其中有《有教无类解》一篇(以下简称《类解》)。关于增写这篇《类解》的意旨及其研究方法,《新探》在其“绪  相似文献   

8.
徐修宜同志的学术著作《近代中国史新探》(简称《新探》),已由中国档案出版社出版。在学术著作出版相当困难的今天,《新探》又为我国史学界增添了新的研究成果,这是值得祝贺的。翻阅该书,被书中的迭出新见所吸引,《新探》名副其实。《新探》是值得一读的好书。该书...  相似文献   

9.
教师书宬     
《教师博览》2005,(11):56-56
教师角色系列,《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非常教师》,《教师角色》,  相似文献   

10.
从一个公司的内部读本,演变为社会畅销书,其本身便成了书业界一个传奇——这就是孙奇翻译的《美国金牌推销员的成功秘诀》。  相似文献   

11.
“苏门山水天下殊,中有一人清且癯。庞眉扶杖白髭须,鹖冠野服读诗书。”(清吴伟业《苏门高士图赠孙征士钟元》。见《辉县志》)此诗所咏之人,便是被称为“有功名教”、“一堂正气”的清初中州鸿儒、名师孙奇逢先生。孙奇逢(1584—1675),字启泰,号钟元,原籍明直隶容城(今属河北),晚年移居河南辉县苏门百泉之夏峰,故学者皆称其为夏峰先生。在更需尊师重教的今天,重温孙奇逢的一生,也许不无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傅山(1607~1684),号青主,一字朱道人,曾于清康熙二年(1663)九月过共城,走访孙奇逢(1585~1675)。奇逢字启泰,因讲学夏峰村,学者称夏峰先生。夏峰和傅山都是我国明末清初北方学术界颇重气节的著名哲学家。关于这次会晤,除夏峰受傅山之请,为其母撰写《贞耄君陈氏墓志铭》(见载《夏峰集》)外.两人都还记下了对于对方的主要感受,读后使人觉得他们谈得是很投机的,都对对方有了比较本质的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3.
生活于明末清初畿南容城、晚年徙居河南辉县的重要思想家孙奇逢(1584-1675),目睹专制统治者竭泽而渔、置民水火于不顾的残暴统治,身历满清从龙诸贵圈占京畿民田、流亡他乡、几度断炊的生活打击,深切同情人民的生活遭遇,痛心汉民族的历史败辱,从而无情地揭露和鞭挞专制主义者的残暴与无耻,于清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成书的《书经近指》中,愤怒地发出了“从来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天下人之天下也,有德  相似文献   

14.
《昆明师院学报》一九七九年第三期发表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思想内容新探》(以下简称《新探》)一文。有些分析很有见地,读后很受启发。但有些提法似乎还有可议之处,下面试谈一点极不成熟的看法,以期引起更深入的讨论。一、“三味书屋”是私塾,不是乐园有的文章把“三味书屋”说成是典型的封建囚牢,是地主阶级的顽固堡垒。这的确是未必中肯的苛论。《新探》否定了这种看法,我很赞成。但《新探》却进一步否定“三味书  相似文献   

15.
怎样把论文写活?《高教新探》编辑部何了然怎样把论文写活?必须精湛的掌握其写作技巧,做到灵活而巧妙的应用,且成为挖掘所写内容的思维武器,才能写好写活。写作学术论文,是创造新的知识,没有相关的理论指导,则其写作成为盲目的实践,又怎么能行?作为《高教新探》...  相似文献   

16.
余学《易》虽有年,然论收获则微之甚也。但也有些微感受:自治以乾,行以天健也已矣!* 那么何以能做到更自觉地自治以乾而持之以恒地行以天健呢?对于这个问题,余有探究之意确有年矣。今时乘夕阳,不揣疏浅,而借《读易大旨》之论,以还此宿愿也! 生活于明、清之际则田园被清贵族圈占而无奈由河北容城徙居河南辉县的哲人孙奇逢(1585-1675),其晚年研《易》则结合明、清政权更迭所带给他的家国之痛,用时二十三、四年,孜孜以求,“偶据见之所及,撮其体要”(见《读易大旨》卷首《义例》),著成约九万言的《读易大旨》五卷。客观地讲,这部专著则有着…  相似文献   

17.
本刊93年第1期登载了沈长生同志《带分数借位减法的简便算法新探》一文(以下简称《新探》),对带分数借位减法中的三种情况  相似文献   

18.
如何认识无产阶级专政下的不断革命的口号,仍是当前理论界瞩目的一个问题。朱桂谦、绍平同志在《马克思的不断革命思想新探》(以下简称《新探》)一文(载《湖南师大学报》1985年第一期)中提出:“无产阶级专政也是不断革命的过程”,并以此对我们以前发表过的观点提出质疑。这种观点具有相当的代表性。本文就几个有关的问题集中阐明我们的看法,并同《新探》的作者商榷。  相似文献   

19.
明清之际的畿辅理学名家孙奇逢在《畿辅人物考》中对入传诸人持有切要的评论,类似的畿辅人物评骘还散见于《夏峰先生集》。孙奇逢的畿辅人物评骘具有几项特点:其一,基本旨归是以理学为宗,尊崇道德品行,重视济世事功。其二,既以包容的态度看待隐逸问题,又立足于儒家隐居以求其志的立场,对别有怀抱,有所作为的隐逸给予充分的表彰。其三,特别重视从足色、无愧的角度评论人物。这三个特点既体现了孙奇逢在理学方面的思考,又蕴含他身体力行而来的深切体验,以及时代激变引发的痛切反省。  相似文献   

20.
哲学家关于道德的见解,历来有着强烈的时代阶级性,直接服务于现实。鼓吹封建道德的明末清初的重要哲学家孙奇逢,由于时代和阶级局限,而服务于当时专制统治,自在情理之中。然其将辩证法运用于对道德论中的理欲、善恶的认识,则别于程朱理学,是有其独特风格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