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0 毫秒
1.
社会教育的勃兴是在中国近代国情所急、民情所需、教育所要的背景下产生的。社会教育承载着“开启民智”的重任,历经了艰难的发展历程。教育家群体对社会教育的关注,带来了巨大的思想力量。学制体系与社会教育关系之争,产生的“联络说”“并列说”“融合说”与“兼办说”,留下了近代以来中国教育发展过程中一个尚未破解的教育难题——社会教育制度化。这个难题的提出是前辈探索教育尊重国情,尝试建立国民教育制度系统的重要努力,为我们今天健全国民教育系统、完善学制体系、探索服务全民终身学习制度、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提供了许多有益的本土经验。  相似文献   

2.
朱经农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风云人物,不仅为中国近代教育体系的构建做出过突出贡献,而且具有丰富的教育思想。由于各种原因,教育学界尚未对朱经农教育思想进行系统研究,这与他对教育事业所做的贡献不符。在朱经农丰富的教育思想中,实用与育人相结合的职业教育思想独具特色,对我国当下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智能时代,教育实践形态的变革与教育研究范式的转型为中国教育学话语体系建设提供了时代机遇,与之相伴的还有各种潜在的挑战。具体而言,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更新了中国教育学话语体系建设的现实条件,丰富了话语体系建设的理论来源,优化了话语体系的承载和传播方式。但同时,中国教育学话语体系建设也面临着中国特色被弱化、学科特质被疏略、内在连续性被消解等挑战。未来须进一步更新教育学话语体系的建构观,坚守话语体系建设的学科立场,在深层结构上推进话语的数字化,以此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学科特质、时代特性的话语体系,提升中国教育学的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教育学话语体系是教育学学科范式具有价值性和权力性的系统化诠释和表达,中国文化传统是构建教育学中国话语体系的历史之根,也是分析和解决中国教育问题的思维与智慧之源,在“教育共同体”背景下更是中国教育学争夺世界话语权的价值基础。具有中国文化传统气息的教育学中国话语体系建设存在三种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创生路径:实践-文化传统型、理论-文化传统型和文化传统-理论型。三种路径在运作过程中都关涉教育实践、教育理论与中国文化传统,在不同路径中三者的地位及其结构关系会因创生主体的需要、视野和境界的不同而表现出差异。在担当构建教育学中国话语体系的使命中,三种路径具有殊途同归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5.
教育学中国化并不现实,因为其忽略了教育学的形成路径、文化性格与中国范畴。教育学在中国的发展应该走建构中国的教育学的道路。中国的教育学是具有中国文化性格、中国教育元素、中国话语体系的教育学。中国的教育学的建构可由以下几方面路径完成:由中国教育史而中国的教育学的建构路径、由中国教育实践而中国的教育学的建构路径、由外国教育学而中国的教育学的建构路径、由教育学临近学科而中国的教育学的建构路径。  相似文献   

6.
近代教育期刊同中国近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紧密联系,它以区域分布广、创刊时间长、内容丰富、办刊质量高、影响大等特点,成为中国近代教育史研究的宝贵资料库.研究近代教育期刊,探讨它自身的发展脉络,揭示它与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的关系,对于当前教育史研究与当代教育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7.
民初各项教育事业的推进,尤以社会教育最为艰难。处在中央政府和民间力量夹缝中的民初教育部,在推进社会教育行政体制形成的基础上,逐步建立社会教育制度体系并采取系列举措加以落实,奠定了近代社会教育的根基。这些作为提高了近代国人对社会教育的认知,促进了各项近代社会教育设施的发展,创造了许多社会教育新模式,为民初教育增添了亮色。受制于各种不利因素,社会教育的实际成效与教育部施政目标相距甚远,其间的经验教训当为目前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所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教育史学科是中国教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已经走过了120余年发展历程。本文立足时代高度,从全球视野和中国发展两个大局,对21世纪中国教育史学科的发展做了前瞻性思考。在新世纪,为更加有力地发挥教育史学科的作用,使之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中为学术和社会做出新贡献,第一,教育史学研究者应更加自觉地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研究宗旨——充分体现研究中国古代教育史是为了给当今教育改革提供经验和动力,突出研究外国教育史是为了给中国教育发展提供借鉴和方法;第二,教育史学研究者应明确存史求真传承积累与鉴往知来资政育人的双重使命,充分发挥教育史学科在指导教育改革与发展实践和预测未来教育发展趋势方面的作用;第三,教育史学研究者应推动教育史学在与时俱进中追求多样性发展,大力开展跨学科研究与交叉学科研究;第四,教育史学研究者应努力构建中国特色的教育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在构建具有本土特色的教育史学中国学术话语体系中,教育史学研究者可以在五个方面努力:批判地继承中国学术传统价值取向的合理因素;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史学的思维方式;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学术理论范畴;批判地继承中国史学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历史研究法、逻辑分析法、比较法等方法,就近代张謇体育教育体系的构建进行研究,探讨张謇体育教育思想与实践在近代体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挖掘张謇体育教育思想与实践的精髓.张謇构建的中国近代比较超前的学校体育教育体系和近代社会体育教育体系以及两者比较完美的结合,成为20世纪初中国体育教育史上发展的重要标志,具有重要的开拓创新价值.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历史教育走过一百多年的历史进程中,近代的学校历史教育(1903—1949)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文强调,历史学应将历史教育史纳入其研究的视野,科学合理地构建基于史学视野下的学校历史教育史研究体系,从史学、教育学的角度掌握研究学校历史教育史的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素质教育理念的确立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是20世纪末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的确立既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更是改革开放新时代的必然选择。因此,素质教育的提出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素质教育理念的确立,对我国教育的发展,在思想观念、教育制度、受教育者等不同层面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历史教育学研究进程在大致经历了历史教学法研究的繁荣、历史教育学科体系的建立及专题化研究的全面展开三个阶段之后,进入了反思推进的新时期。这反映出历史教育对40年来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能动适应。梳理这一历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立足新时期的育人需求,重新审视原有的逻辑起点、概念范畴和研究路径,以新的思路推进历史教育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13.
徐陶 《教育科学》2012,28(4):66-71
孔子与杜威是中西教育思想史上极为重要的人物,对各自国家乃至世界的教育发展皆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两位大哲在基本的哲学思想、教育的本质、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与德育的关系、教育方法等方面皆有会通之处。深入比较这两种在不同文化和政治背景下产生的教育思想,可以促进东西方教育哲学的相互理解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社会民主与学校重建的关系是杜威教育思想中的一个核心主题。工业革命以及随之引起的在科技、交通、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诸领域的全面变革,对美国民主构成了严峻挑战。从哲学高度,深入反思学校如何重建和变革,以在美国社会的民主进程中扮演更为积极、有为的角色,成为一个重大而紧迫的时代课题。杜威从教育的角度,重构了民主概念,主张学校应超越旧个人主义的狭隘性,通过主动作业培养未来公民的民主意识和社会精神。20世纪20年代前后,杜威的教育思想发生转向,对制度化教育在社会民主进程中的功能的有限性的认识更为清晰,但终其一生,杜威都未曾放弃对学校重建问题的关心。杜威有关民主和学校重建关系问题的思想十分深刻,超越了杰斐逊和贺拉斯·曼等前人,影响了克伯屈和拉格等社会改造主义教育家。在美国教育史中,杜威是一位继往开来的大师。  相似文献   

15.
中国教育哲学的世纪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20世纪的中国教育哲学 ,以学习杜威教育哲学思想为初始 ,后又有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传播 ,初步建立了教育哲学学科体系。新中国成立后 ,尤其是 2 0世纪80年代以来 ,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 ,教育哲学的学科体系更加完善和发展 ,在挖掘民族的教育哲学思想历史的同时 ,又关注西方教育哲学的发展。未来教育哲学的发展趋势是 :向具体研究领域深入 ;加强研究的国际化 ;进一步发挥教育哲学的批判功能和理想引导功能  相似文献   

16.
简论中国少数民族的传统教育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教育发展的历史中,少数民族在教育模式方面的探索与实践是丰富多彩的,也是卓有成效的,如丰富和"不正规"的社会教育模式、相对滞后却绵延不断的专门学校教育模式。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其作用也将拓展至更广泛的社会,成为构建多民族国家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依据和参照。  相似文献   

17.
A Special Issue of the Journal of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in November 2012 explored key aspect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and educational policy in the UK. The contributions were generally critical of policy developments in recent decades, highlighting important shortcomings and arguing for more philosophically coherent approaches to educational policy‐making. This article begins by focusing on what the contributions to the Special Issue—particularly two of them—have to say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and educational policymaking. It then goes on to argue that this relationship can best be understood through an exploration of education as a practice in its own right (as distinct from a subordinate practice). Such an exploration seeks to shed light on the proper métier of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In the course of the exploration the kind of thinking predominant in recent international patterns in educational policy is contrasted with a different kind of thinking which has yielded rich gains in Finland. Important distinctions are drawn between the inherent and extrinsic benefits of educational practice and between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politics of practice. These contribute to the articulation of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as a distinctive discipline of thought and action which is necessary to the work of practitioners and policymakers alike.  相似文献   

18.
终身教育体系中成人教育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终身教育体系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按照终身教育思想,根据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规律.为达到一定教育目标所构建的各级种类教育、各种教育形态有机综合的教育系统。在这一复杂的系统中。成人教育是其中重要的一环。成人教育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决定性因素,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和主体性价值。因此,必须充分利用成人教育的优势,改变传统教育观念,以新型的成人教育实践为基础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在终身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大力发展成人教育。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教育思想是其思想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当时中国的革命与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这些思想精华和宝贵经验对于今日中国教育的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通过孙中山教育思想主要观点的论述,分析其对当代教育发展的多维启示,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儒家教育思想是中国教育思想史上最为重要的思想之一,在长达两千一百年的历史时期内,儒家教育思想始终占据统治地位,它的内容宏博,对中国教育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在当今中国贫困大学生数量较大、问题较多、教育成效较差的形势下,继承和发扬儒家优秀教育传统,挖掘儒家教育思想对当代贫困大学生的教育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