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2 毫秒
1.
本文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分为三个部分,首先介绍了积极心理学的概念、诞生背景和主要观点。然后简要回顾了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历史,并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最后,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出发,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提出设想。  相似文献   

2.
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作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因沿袭消极心理学模式而存在问题,积极心理学的发展对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以积极心理理念为视角,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以及教学结果反馈等方面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随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高校的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缓解大学生生活和学习压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传统的治疗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存在发现问题后才去解决问题的弊端,没有积极主动地去培养大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没有致力于从根本上塑造大学生美好的品格,不能激发大学生积极主动的生活态度,积极心理学克服了旧有的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弊端,是当今心理教育研究的主流,它正在同社会文化相融合,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了自己应有的作用,以其独特的魅力展示了心理学在教育过程中固有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大学生心理学教育研究为切入点,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分析了当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指出了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价值,并就大学生积极心理教育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为高校教育的重点和难点。积极心理学作为心理研究和应用的重要理论,其在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积极心理学进行概述,进而分析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指出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从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路径,以期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效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审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学更应该研究如何体验积极情感、如何建设积极人格、如何提高生命的质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应该是预防和矫正心理问题与关注发展和幸福并重。因此,必须将积极心理学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探讨达成目标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当前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主要以传统的病理性心理学为理论基础,这种教育极大地阻碍了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和要求。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改革已经成为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构建和谐校园的进程中,着眼于"积极心理学"来探讨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问题是一种极有价值的尝试。积极心理学以其积极的理论体系为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和认识视野,它提倡对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由问题导向转向健康关注,注重积极人格特质的培养,强调积极的情绪体验,为女大学生构建了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统。  相似文献   

8.
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积极心理学是当代新兴的心理学思潮,主张心理学应该对人类自身的积极品质进行研究,包括积极情绪体验、积极人格特质、积极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我国心理学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因此,为进一步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该将积极心理学理念引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以增进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9.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在美国兴起的一股重要心理学力量,主张心理学应该对人类自身的积极品质进行研究。为进一步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必要将积极心理学理念引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探索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践应用,以此来增进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提高其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0.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在美国兴起的一股重要心理学力量,主张心理学应该对人类自身的积极品质进行研究。为进一步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必要将积极心理学理念引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探索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践应用,以此来增进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提高其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1.
积极心理学理论指导下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的构建,以培养学生积极的主观体验、个人品质及人际关系为主要目标.实施对积极心理学理论与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对接的研究.旨在将积极心理学理论精髓转化为实践,并恰当地融入到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体系之中,实现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从消极转向积极、从被动转向主动、从补救转向预防、从面向个别问题学生转向面向全体学生潜能的开发的新方向、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高校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消极心理学为基础,主要关注学生心理的消极层面,把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和解决作为工作重点,而忽视了学生个体发展中积极的潜能开发和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积极心理学重点关注人的积极品质,是一种积极乐观、充满人文关怀的教育理念,它为高校做好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路。  相似文献   

13.
吕利敏 《科教导刊》2020,(3):171-172
由于当代大学生常存在各种心理问题,因此高校都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结合积极心理学内容对教育模式进行有效改革.在积极心理学视阈下,需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不断完善大学生的自我人格,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从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心理健康教育以及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观点来看,都有必要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校园文化作为高校的育人环境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建设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研究、逻辑分析等方法,在分析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和体育健心教育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视域下的体育健心教育体系:在主体、个体、群体层面上,发现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促进积极心理健康是其主要目标;积极的体育体验和体育文化活动是其主导内容;形成性与发展性评价是其评价手段。研究认为,体育健心教育是一种有效且长效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手段,但也存在一定的有限性。  相似文献   

16.
积极心理学对青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作用影响深远,在这一视角下组建并完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及其路径。我们可以通过以积极体验增进为手段激发人性积极力量,以积极人格塑造为内容开发潜质能力,以积极文化营造为核心引导价值归属来落实积极心理学发掘个体内心美德和内在潜力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国内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大学生特殊群体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本文在此基础上从多因素的视角概括大学生特殊群体的定义和类型,对不同群体的心理现状进行简单分析,通过对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审视,提出完善大学生特殊群体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软环境,并运用积极心理学创新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传播模式和实践锻炼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