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传媒领域经历了一场自近代以来最重要和最富成效的现代化转型。新时期中国传媒现代化转型具有后发性、外源式、渐进变革特征。在传媒制度层面,传媒效率、公平和自由诸方面达到了一定程度的现代性,但仍有进一步现代化的空间;在传媒文化层面,呈现出繁荣局面,文化表达多元化和传媒文化大众化特征具有解构既往高度政治性传媒文化的积极意义,但同时也出现道德品位低俗和审美价值贫乏的问题。未来传媒发展中仍需持续现代化,结合传统因素和现代因素、中国特色和西方经验来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全面和谐的传媒现代性。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全球化的进程,文化的全球化已成不可逆转之势。对于文化的全球化,批判与质疑如影随形。西方传媒集团在雄厚的传媒实力"护航"下,以强大态势对外输出新闻、娱乐等媒介产品,逐渐成为全球化过程中文化渗透与传播的主导力量,牢牢把持着文化交往范畴内的话语权。面对此种挑战,我们应从其所生产的媒介产品的类型分析入手,进行针对性的文化"生产"与文化"突围"。  相似文献   

3.
西方的"中国形象"从古至今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这些形象影响着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与接受。林语堂以其丰富的西方学习、生活经历对西方文化当然也包括西方的"中国形象"非常熟悉。他知道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是什么样,也知道西方人接受中国文化的方式。因此,他在文化传播过程中注重对西方的"中国形象"进行吸纳和利用。从小说《朱门》可以看出林语堂是如何在文化传播过程中对西方的"孔教乌托邦"形象加以利用的。  相似文献   

4.
中西方历来存在各方面差异,不管是经济、政治、文化,还是价值观念,都导致中西方媒体宣传观存在巨大的不对称性。近年来,纵观中国各种重大事件报道,中国媒体的话语权一直受到西方媒体的影响。如今,随着传媒事业的蓬勃发展,其宣传对人们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能否清楚地认识到中西媒体宣传的差异,对我国国家形象的树立与维护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对中西传媒的宣传观、价值观的不同作探究,以求对中西传媒差异有清晰认识。  相似文献   

5.
部分西方媒体歪曲报道西藏"3·14"事件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部分西方媒体对西藏"3·14"事件的歪曲报道,是企图把奥运政治化的各种反华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西方媒体歪曲报道中国的根源在于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中国根深蒂固的偏见、把媒体作为"西化"、"分化"中国的无硝烟武器及充当奥运政治化的工具等三方面。改善北京奥运会国际舆论环境的当务之急是建立和完善"舆论危机"管理机制,而根本上解决中国国际舆论环境问题则需要提高我国的传媒"软实力"。  相似文献   

6.
魏晋南北朝时代,由于印度佛教文化的"入侵",中国传统文化被"佛教化",隋唐以后,通过强化传统文化根本、文化对话与融合,实现了"佛教文化中国化"。鸦片战争以来,由于西方文化的"入侵",中国传统文化被"西方化",借鉴隋唐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以传统文化为根基,通过异质文化的对话与融合,就能实现从"中国文化西方化"到"西方文化中国化"的转折。在文学理论建设上,也能实现从"中国文论西方化"到"西方文论中国化"的转折,从而建构中国的文学理论。  相似文献   

7.
17世纪以来,中西方开始了大规模的文化交流。从建筑领域文化交流来看,中国的园林艺术、家具、瓷器等造型工艺对西方产生了重要影响,形成了所谓"中国艺术风格"。但是近现代以来,由于历史的原因,文化积淀与现代化进程的冲突,在建筑文化的中西方双向交流过程中越来越呈现出非对称特性,越来越多带有西方现代风格的建筑在中国拔地而起。在中西方建筑文化交流中,中国的"洋房子"首先从"教堂"开始,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过程制约,导致近现代以来中方建筑的思维"追随"西方建筑文化的理念,西方建筑文化仅仅接受、吸收和融合了中方建筑文化历史中的"园林""、亭台楼阁"等精致建筑文化这一极小部分。  相似文献   

8.
转型期中国大众文化的嬗变与传媒的角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化"和"信息化"促进了中西方的全面交流,其裹挟而来的文化冲击进一步促使传统中国社会发生着深刻的转型.商业文化的蔓生和多元价值取向共同形成了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作为一个社会影响力很强的"文化装置",媒体具有极强的"聚合力"和"辐射性",成为文化传播的强大推动力.当下传媒的文化表现与走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众文化转型的未来走向.要确立一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成熟健康的文化形态,大众媒体应当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重新定位,并努力寻找出一条展现自身使命之路.  相似文献   

9.
当今的传媒运作中出现了一种较为突出的依附性传播的倾向。不少传媒在逐利逻辑的支配下,主动迎合外来资本的要求,极力推崇西方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宣扬消费主义。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令人深思的“比照集团行为”,一些文化精英借助传媒不遗余力地推广西方“样板”。作为一个现实存在。依附性有着深厚的中西方理论预设背景。正在加深的依附传播给大众带来了一系列不良后果:逐步认同西方文化,抛弃本土传统价值观念,并导致人生意义消解。  相似文献   

10.
早在20世纪60年代,西方已经开展对国家形象的研究。西方中国国家形象研究的"始作俑者"是西方在华传教士,此后,不断有西方学者开展中国国家形象研究,产生了大批中国学著作,其中,西方媒体也是西方文化形象的重要建构者。中国应该积极构建自身形象,输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文化最大之偏失,是个人永远不被发现。鲁迅从西方文化中将个性主义引入中国,他终生是一个坚定的个性主义者,他以自己的理论主张和人生实践,为推动中国文化走出传统、走向现代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西方古代和我国古化“文化”的概念是在道德理性的孕育中产生、发展和形成的,西方的“大众文化”是指文化工业,未必是一种文化。以西区国家为典型的西方市民社会相对进步的市民意识和法治意识、科学思想和现代科技知识信息技术的普及,是西方“大众文化”理论的话语语境。这与我国文化产业和大众文化所处的文化话语语境是完全不同的。我国文化批判话语中的“大众”有其传统的内涵,以“文化工业”来界定“大众文化”(mass culture)似乎更准确一些。社会转型时期,胡我国公民的日常文化生活中,特别是在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基础上,单由文化工业和资本支配操纵的大众传媒是很容易形成文化话语霸权的。我们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不是由西方理论本土化来的。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从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出发,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大众文化。  相似文献   

13.
以《中国日报》、《纽约时报》对中国2007年两会报道为个案,分析比较了在同一新闻事件的报道中,中关两国呈现出的巨大差异。通过不同的主题建构与新闻话语,两报塑造了迥然相异的中国媒介形象。这一案例深刻地印证了西方学者福柯的话语理论及传播学批判学派的观点:意识形态既是新闻话语背后无形的推手,又是新闻话语建构的目标,它深刻地影响和决定着新闻话语说什么和怎样说。  相似文献   

14.
基于德国功能派的翻译目的论,以理雅各的《礼记》英译本为研究案例,分析了理雅各对中国神秘文化的译介。为了襄助其传教事业,理雅各采取了归化的译法来翻译某些蕴涵中国神秘文化的词,体现出了他的宗教融合倾向,同时,当某些中国神秘文化现象在西方文化中找不到类似的文化意象时,他又采取了异化的翻译方法,以便划清中国宗教和基督教之间的界限。  相似文献   

15.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简称"特色理论")饱含着马列主义文化、西方企业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军旅文化的丰富内涵.由邓小平创立的"特色理论",内含着马列主义文化、西方企业文化的底蕴;由江泽民发展的邓小平特色理论,内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由胡锦涛完善的邓小平理论,内含着中国军旅文化的底蕴.饱含文化底蕴的"特色理论...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大众文化:批评现状、本质及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大众文化作为崭新的知识对象已成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但新时期大众文化批语产在未对批语对象-“大众文化”进行准确定义、热衷复述法兰克福学派和后现代主义等西方理论话语的情况下匆匆出场的,由此造成了大众文化批语的五大误区:迟到的批评、复述性批语、自言自语的批评、无主调的批评。为确立大众文化批评的科学精神,必须在清理、审视既有定义的前提下,从哲学认识论、价值论、心理学、传播学、审美论、功能论、生产消费和内在构成等八个层面对大众文化的本质进行了多维透视和科学界定,进而对大众文化的特征、谱系尤其是本土性特征加以阐释。  相似文献   

17.
当代美籍华人学者叶维廉先生的比较诗学理论,从语言和美学两个向度显示的中西方诗学理论差异是:西方文化以逻辑推理把握世界,东方是通过具体经验体悟世界;西方诗歌主要表现智性认识,而中国古典诗歌重在形象感受;东西方文化存在错位现象,东方诗歌在语法和美学上的优点可以补救西方现代诗歌的不足。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和合”文化主张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具有丰富的辩证思想,它决定了我国历史上对于国家统一的诉求。西方近代统一民族国家的建立,结束了西方各国内部的长期分裂状态,黑格尔的世界历史理论是对这一历史进程的思辩表达,它与中国文化中的“和合”观念有很多暗合之处。在批判继承黑格尔历史辩证法的基础上,马克思形成了自己的世界历史理论,它与中国文化中的“和合”思想一起构成了我们构建和谐世界的理论渊源。揭示西方文化中的“世界历史”理论与我国文化中的“和合”思想的内在关联,能为我们正确处理各种现实问题提供一个新的价值参考。  相似文献   

19.
奥林匹克运动通过大众传媒不间断传播,成为了世界上最成功的文化之一,这种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造成一定的冲击,它所带来的西方强势冲击着本土的民族体育。在发展奥林匹克运动中要正确对待现代西方体育强势所带来的影响,要在吸收西方体育文化基础上获得新发展,使本民族体育文化彰显其强大的生命力,另外,西方体育也应该逐渐接受中国传统文化,从而使奥林匹克运动更具多样性。  相似文献   

20.
严复介绍过来的进化论思想和近代经济政治启蒙思想,对中国近代社会起了很大的影响;他对于中国传统学术的研究,虽没有达到精通西学的权威程度,却也有相当深厚的造诣,在对待中西方文化的态度上,其以一贯的理性与持平的态度进行评价,既肯定了中西方文化各自的长处,也表明了二者的缺陷与不足。严复这种对中西方文化进行批判与反思的努力,旨在寻求中西方文化的交融与会通,希望能开创出一套适合现代中国国情的新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