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不跪着教书》是江苏省南京师大附中特级教师王栋生(笔名吴非)的又一本力作。我阅读此书感受颇多。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精神,他的学生就很难有独立思考的意  相似文献   

2.
读名家吴非老师的<前方是什么>,我领略到了吴非老师这样一位有思想,敢说、敢做的普通而又极不普通的智者的形象.他始终如一地坚守着新教育,以一名引领者的姿态带领我们前行.  相似文献   

3.
暑假闲来无事,重新翻阅了吴非老师所著的《致青年教师》。在书中,吴非老师谈到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就是引导学生获得正确的价值观,并且让学生明晰自己的理想且为之努力。我经常想,对于我这样的普通班主任来说,虽达不到吴非老师的教育境界,但我能做什么?比如有的学生情绪不稳定,多变化,不易克制,自觉不自觉地向老师闭上心扉。如何才能使学生在高中时期信任老师、敬仰老师,并敞  相似文献   

4.
巴述丽 《教师》2010,(31):115-116
读名家吴非老师的《前方是什么》,我领略到了吴非老师这样一位有思想,敢说,敢做的普通而又极不普通的智者的形象。他始终如一地坚守着新教育,以一名引领者的姿态带领我们前行。正如他自己在书的自序中说的那样,“教育是为了要让学生像人一样活着,要让他们像人一样活得美好。”  相似文献   

5.
吴非老师撰写的《不跪着教书》教育随笔,传达的是一种理想,一种理想的知识分子人格,一种理想的教育。当这种人格和理想与现实相抗衡时,一种世人皆惑我独醒、举世逐利我独清的傲骨,一串串铮铮然掷地有声的思想又成了守护教育者尊严和理想大旗的有力武器。记得曾在某报刊上看到一则记者采访吴非老师的报道,当记者问他,“当前,很多教师身上弥漫的是‘无力感’,而你却喊出‘不跪着教书’,你有信心继续下去吗?”“我会喊到最后,因为这是教师的职业尊严。  相似文献   

6.
文如其人     
就像以前得到<不跪着教书>、<前方是什么>一样,<致青年教师>一书,我几乎也是一口气读完的.在忙碌工作的间隙,在万籁俱寂的夜晚,读着它,就像是在听吴非先生讲一个个听来有趣又令人百转千回、反复咀嚼的小故事.掩卷深思,那语重心长的话语,不仅仅抒写了他几十年的教育心得,也不仅仅是在向教育同行倾诉心曲,而是更真切地传达出他对中国教育的一腔热爱和理想啊! 吴非先生在书中说:不能疏忽教育细节.  相似文献   

7.
<正>身为一线语文教师,成为像于漪、吴非(原名王栋生)那样的语文名师,是我从业以来的夙愿。余生也晚,于漪是老前辈,了解不多且素昧平生;而吴非先生虽亦是长者,却曾当面聆听过教诲。他本真质朴,执着敬业,对中国教育尤其是语文教育极为关注热爱,其教育情怀与忧患意识,在社会上有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还未读完吴非兄的<致青年教师>,我便有一种要感谢他的冲动,感谢他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一波一波的感动,感谢他通过一点一滴的教学生活中的小事,把那些厚厚的教育论著所没有涉及的问题讲得那么的鲜活而发人深省.怎么表达我的感谢之情呢?我一时拿不定主意.  相似文献   

9.
一个偶然的机会,在新华书店看到了这本《不跪着教书》,翻看一下,竟然爱不释手,像这样闪烁着思想光芒、充满着智慧和理性、洋溢着对生命的热爱的好书真是难得一见。作者吴非,本名王栋生,是江苏省南京师大附中特级教师,这本《不跪着教书》是他的随笔集。当前,能够写文章的中小学教师不多,能够写书的更少,而能够有独特教育思想并且能够把这些思想贯穿在教育活动中并完美诉诸于文字的更是少之又少。吴非老师便是这样一个少见的人。吴非老师所讲的跪着教书是教育界普遍存在着的一种不自由的状态:老师会不由自主地成为照本宣科的机器,成为书本的奴…  相似文献   

10.
吴非老师的<前方是什么>,知道了他对孩子的那份细腻的关爱和痛彻心扉的担忧.他说:我喜欢孩子,特别是那些刚刚会说话的小孩子,看着他们清澈的眼睛,捧着他们白白的小手,我的心灵常常会有一种震颤,我的眼睛会莫名其妙地湿润……吴非老师何以流泪?我想那是他已经用心读懂了孩子的美好,读懂了孩子的伤与痛.  相似文献   

11.
吴非原名王栋生,他曾经说,“吴非”这个笔名当时是信手拈来。后来这个名字在新闻出版以及社会上声誉鹊起。作为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的王栋生,或许只在教育圈内才被人们熟知。他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南京师大附中任教.参与了江苏省初中语文新课标教材的编写,后又负责高中新课标必修与选修教材的编写。他所编的教材,  相似文献   

12.
就像以前得到《不跪着教书》《前方是什么》一样,阅读《致青年教师》一书,我几乎也是一日气读完的。在忙碌工作的间隙,在万籁俱寂的夜晚;读着它,就像是在听吴非先生讲一个个听来有趣而又令人百转千回反复咀嚼的小故事。掩卷沉思,那语重心长的话语,不仅仅抒写了他几十年的教育心得。也不仅仅是在向教育同行倾诉心曲。更真切地传达出了他对中国教育的一腔热爱和理想。  相似文献   

13.
阅读吴非先生的《前方是什么》一书,最难忘怀的是先生在细节之中对学生的尊重。他说:"如果学生忘记交作业,至多批评一句就算了,千万不要让他跑回家去拿;上课时有的学生可能会神色不安,也许是内急,你可以悄悄走到他面前,问他是不是想上洗手间——要知道,一个胆小的学生会憋出病来的;学生上课迟到,不  相似文献   

14.
守株待兔     
正午的阳光炙烤下,蝉有气没力地叫声让人恹恹欲唾。大宋子民吴非正两眼炯炯放光地守在一丛荆棘后面,田里的黄豆苗已被野草封住了头,蔫蔫的没一丝精神,吴非一点也不着急,手里紧握的锄头  相似文献   

15.
正仔细阅读、慢慢品味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书里的文字质朴、诚恳,其间还闪烁着教育理想的光芒,因此,它如此吸引我。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描述吴非老师的这本书,我会用"教师最美的生命姿态"来描述。  相似文献   

16.
朱云 《教书育人》2005,(6):28-31
近来,有幸读到吴非老师的《不跪着教书》的部分文章,真可谓针针见血,振聋发聩!还好没有读到他文集的全部,因为就这几篇文章就已经足够让正在第一线上跪着教书的我汗颜了。本来吴非老师已经说得够尖锐深刻的了,但是,在汗颜之余我还有要说的话,以代表广大一线教师表达一下心中的憋屈!  相似文献   

17.
詹静 《学语文》2011,(2):43-44
“学当语文教师”本是吴非同志的一篇随笔标题,我把它拿了来。因为这篇随笔刊登在上海《语文学习》2004年第4期上,而我的“一堂课”也正好刊登在上面,同期还跟载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推动我国语文教育研究第三次转变的代表人物”、我国大陆“课程与教学论”语文教育方向第一位博士、上海师大教授王荣生同志的一篇长篇述评——八千余字,其中一半以上的文字是针对我的,所以我经常会拿出来翻翻。翻多了,看多了.吴非同志的文章就进入了我的视线。  相似文献   

18.
吴非老师的《理想,让我活着》、《不放弃理想》两篇文章,带给我内心极大的震撼。岁至而立,教龄十载,猛然发现,理想不知何时遗失在苍白的来路中,日月如梭韶华逝!在《理想,让我活着》一文中有这样一段深情的文字:"回顾半生经历,我想,可能没有一种职业会让我如此投入生命,在中国,也不会有一种职业让我如  相似文献   

19.
迤逦 《师道》2010,(12):41-41
今年10月31日,我在济南历城宾馆参与了第二届人文教育高端论坛.在这一天聆听了魏书生老师和吴非老师的精彩报告。  相似文献   

20.
王磊 《课外阅读》2011,(9):137-137
《不跪着教书》作者吴非,本名王栋生,1950年生于南京。江苏省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任教于南京师大附中。本书收录的是他近年有关教育问题的随笔杂感,有对教育问题的思考,有教学随想,有和同行或学生的对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