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环评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环评报告的编制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社会考验,新旧问题不断涌现。无论是环评报告的总则、工程分析、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还是其他章节,都可能出现干扰或者颠覆评价结论的错误。以环评技术评估经验为基础,分析各种错误产生的根源,可找到避免该类错误再次发生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2.
当前预防式环境群体性事件频发,尤其在农村地区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其外因:地方政府为追求GDP增长,引进污染项目;城市化发展而农村出现边缘化倾向;城市污染源转移向农村.农村环境治理财政投入不足。其内因:民众参与环评机制缺失;民众环保意识与维权意识增强,民众预防心理增强。政府应将环保指标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完善环评机制、建立灵敏的信息预警机制、建立环境公益诉求机制、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环保的协同治理机制等.从而有效地预防环境群体性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3.
环境影响评价(以下简称环评)的公众参与被行政部门予以形式化和虚无化的原因是实证主义认识论对人类根本利益(兴趣)的遮蔽。立于哲学的高度,澄清环评公众参与背后隐藏着的人类根本利益(兴趣),揭示环评公众参与所依赖的道德实践知识和反思批判知识,从以兴趣为导向的认识论的思维方式和理路来解释公众参与对于环评工作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探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应结合实际环评工作进行教学活动;我国环评制度发展迅速,而教材相对滞后,这就要求教师以最新的环评动态和热点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调整和补充;教学应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并引导学生关注环评动态,引导学生不断拓宽知识面;以信息量大且直观性强的多媒体教学为主,辅以灵活性强的板书教学可以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调研当前省属高校环评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基础上,分析了注册环评工程师考试特点和素质要求,提出了以国家注册环评工程师考试大纲为导向、以知识传授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课程教改思路。通过模块化整合环评课程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强化环评实践教学环节,为培养学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注册环评工程师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6.
随着环监评专业学生就业需求的增加,社会对环评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下厂实践成为扩充教师知识面与增强实践能力的可行途径.本文主要探讨专业教师下厂实践的作用,以及在下厂过程中如何从工作实践出发重新设计环评课程教学内容和更新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7.
《职业教育研究》2005,(3):28-28
近日,国家环保总局首次在全国范围内招考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并准备在海外招聘高级环评工程师,以刺激国内环评业发展。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影响评价司司长祝兴祥介绍,环保风暴需要大量环评工程师,但我国目前环评专业技术人员非常短缺,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也普遍较低。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除实行招考制度外,还将引进高级的国外环评工程师,以帮助国内环评业的发展。我国将聘外国环评工程师$《京华时报》  相似文献   

8.
目前环境影响评价普遍存在滞后现象和水平低及周期长等问题,提出广泛开展环评法宣传教育,加强环评队伍建设,提高环评人员的素质;把环评纳入总量控制轨道,突出浓度与总量同时评价,大众参与以及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等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9.
环境影响评价是为预防和减轻拟从事的开发行为对环境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而实施的一项环境法律制度.公众参与是环评机制能够发挥效用的关键.但是我国目前的公众参与机制在法律规定、公众参与人员素质、范围、形式等方面存在不足,使环评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进而在探讨如何完善环评中的公众参与机制,真正形成“阳光环评、民主环评”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包括决策机构、得利团体、咨询机构、公众及环境五方的项目环境影响环评模型,指出了我国现行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以公路项目环评为例)公众参与环节所存在的误区及问题,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出发,提出对策及建议以期达到以保护环境为初衷、促进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的的环境评估中的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环境学以及环境心理学的角度,通过揭示体育教学环境大气污染对学生身心健康影响的危害性,以便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加强体育教学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2.
美国高校环境伦理教育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教育的最终目标之一是改变人们的环境行为,而环境教育研究表明,单一的“知识-态度-行为”转化模式是难以取得预期效果的,环境行为的核心涉及到人们的环境态度和伦理责任,环境教育的重心也需放在环境伦理教育上。美国高校自20世纪70年代初就开展了环境伦理教育,在3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3.
全民生态环境意识的提高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高等学校应在非环境专业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可通过加强环境科学知识的普及,增强环保从业人员的培训,发挥环境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调动起公众的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14.
环境权的提出,是当代法律对社会现实生活的积极回应,是人性尊严和人权保障之理念在当今环保时代的具体体现。从环境权确立的必要性上来看,环境权应该获得宪法化,只是入宪的途径存在差异。由于环境权的特性,现在还是应以非环境权的形式入宪,即除了在宪法中确立一个基本环境权之外,应该用尽现有宪法资源,将环境权的内涵纳进现有权利的体系即可。  相似文献   

15.
走向实用是环境美德伦理学的本质规定与必然归宿,其实现方式是通过第一性的环境美德指导人类的环境行为。由环境美德伦理学概念的合理性、自洽性可以确证环境美德伦理学何以可能。由于环境伦理语境下人伦美德的局限性,环境美德应实现对人伦美德的改造与扩充。环境美德教育的目的是通过环境美德影响环境行为,从行为者的角度解决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环境会计核算体系虽未建立,但实施环境会计的基础已然形成。环境会计的实施有其理论基础,包括环境经济学的补偿理论、环境价值理论、外部不经济内部化理论、传统会计基础理论。也有其一定的社会基础,即环境意识的增强、相关法律政策的制定及国外环境会计实施的借鉴等。这些均为环境会计研究得以持续开展及企业实施环境会计提供了重要依据及保障。  相似文献   

17.
环境史是历史学研究的新领域。美国的环境史学比较发达,我国国内的环境史学也有一定进展,这是区域环境史研究的有利条件。西辽河流域的环境史研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总体而言比较薄弱。了解并运用国内外的环境史学理论,采用科学的方法确定正确的方向,西辽河流域的环境史研究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60-70年代在美国发生了一次以生态观为主旨的规模空前的群众性的环境保护运动。这次环保运动是美国历史上自然和资源保护运动的发展和继续,它直接起因是人们对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的不满和恐惧,同时它也有着更为广阔的社会背景。与战前的资源保护运动相比,战后美国环保运动具有显著的特点,并且环保运动对美国的社会经济以及人们的环境意识和环保实践等诸多方面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环保组织是中国非营利组织中最活跃、影响最大和特征最为鲜明的一个群体,具有明确的法律地位。首先,环保组织之设立、运行具有明确的规范依据,其具有合法律性。其次,环保组织具有私法人、合伙或个体等相对独立的法律人格,可以合法的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发生权利义务关系。第三,环保组织与国家形成法团主义的结构互动关系,共同实现环境保护目标。  相似文献   

20.
我国法学界长期以来仅关注人身与财产等民事权益,而忽视对环境本身所遭受损害的研究,且传统侵权法无法解决环境损害的赔偿问题,因此有必要研究和确立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以应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环境损害赔偿权利人是建立环境损害赔偿制度首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从理论上分析,可将环境损害赔偿权利人分为三类:环境行政机关、公民个人和环保团体。模式构造可以参照《欧盟环境责任白皮书》的建议,将环境行政机关作为首要赔偿权利人,公民个人或环保团体作为补充在立法中加以确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