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语文老师要做个有心人,充分利用教材中蕴藏着的创新因素,积极为学生创设机会,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一、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我们要鼓励学生敢想、敢疑、敢问。首先,可以抓课题引导学生质疑。课题是文章的窗口,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学生抓住课文的题眼质疑。比如,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时,我问学生:"看了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有的说:"壮士是什么意思?"有的  相似文献   

2.
陶行知先生有这样的名言:“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这有力地说明了“问”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热情地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不断提出疑问,是提高学生创造力的有效手段。因此,我们必须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一、引导学生在预习中质疑在每篇课文教学前,让学生先预习,并要求学生边读边想,看课文中哪些地方不理解,并把问题写在书上。由于基础不同,提出问题的水平高低就不一样。教师要对不动脑筋,从习题中抄来“疑问”的学生给予适当的指导。二、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既有利于对文章…  相似文献   

3.
目前多数学生满脑子的问题希望得到解决,却不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正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针对这种情况,怎样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质疑,谈一下我的一点看法。一、抓课题质疑。课题是一篇文章的高度浓缩,是文章的眼睛,有的课题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有的揭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通过课题提出一系列问题,然后带着问题读书、释疑,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经常利用课题让学生提出问题,便于学生养成善于思维的良好习惯,弄清题目与课文的内在联系,帮助阅读理解,形成相应的学习方法。二、抓住重点、难点质疑。任何事物都有主…  相似文献   

4.
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我积极开展“质疑问难”教学模式的探索。则预习质疑——细读质疑——精读质疑——学后质疑,从始至终引导着学生自读自悟、质疑问难。始终围绕着学生的“问”和“学”来展开教学。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全面地、主动活泼地发展,发挥学生的创造才能。一、让学生在预习中质疑预习是学生自学、自己获取知识的第一步。学生预习首先接触文章的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理解内容的钥匙,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能够统领全文,有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教师启发学生质疑:看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  相似文献   

5.
提高提问技巧 激发探究望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本人深刻地体会到:课堂提问是唤起学生求知欲的一条有效途径,问题的设计显得十分重要。有效地提问能很好地引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和阅读技巧的发展。那么,怎样才能提高提问技巧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呢?一、围绕课题,设计富有吸引力的问题课题是文章的高度浓缩,是文章的眼睛。有的课题揭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则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围绕课题设计几个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对课文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的探究欲望。如教《穷人》这课时,可以这么问:“对用《…  相似文献   

6.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有疑问才能促使学生去探索、去创造。心理学研究表明:疑,最易引起思维的深入。在教学中,教师热情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是提高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那么,如何引导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呢?经本人多年的实践,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可采用以下方法:1.引导学生针对课题质疑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既有利于对文章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如在教学《飞夺泸定桥》一课时,在出示课题后,我就问学生:…  相似文献   

7.
陈向华 《考试周刊》2009,(12):72-73
一、问题的提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提问、质疑能力的培养,但目前我国中学生的质疑能力普遍较低。大部分中学迫于社会、学生家长的压力和经济因素诸方面的原因,还存在不少片面追求升学率,人为地约束学生的质疑能力等现象。特别是对于学生问的超越“考纲”的问题不够重视或不予解答,有的教师还训斥学生浪费时间,  相似文献   

8.
一、抓住"题眼"点明文章主旨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有的概括文章的内容,有的点明文章的主旨,有的揭示文章的线索.教学中从课题入手,以抓"题眼"作为破题导读的"切入口",引导学生质疑,有助于学生抓住文章重点.既能避免浅、碎、平的教学弊端,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直接接触课文,参与语文实践,让教学矛盾、思维冲突在课题上"扭结",义能引发学生对文本的兴趣,激发求知欲,使学生很快进入教学情境.  相似文献   

9.
<正>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学生乐意问的基础上要提高学生所提问题的质量,教师需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让每个学生都善于提问。一、抓住课题引导质疑在揭示课题后,教师可以创造条件来导入新课,在课题中巧妙地启发学生寻找疑点,提出问题。如,在教学《夜晚的实验》时,揭示课题之后,便问:看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经过思考随即生疑:为什么这个实验是在夜晚进行的?谁做的这个实验?这是一  相似文献   

10.
左修忠 《湖南教育》2003,(22):45-45
一、引导学生主动质疑首先,教师要创设氛围,让学生敢于质疑。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教师要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质疑意识,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勇气和兴趣。要求教师:1.设疑要有启发性、趣味性;2.析疑要明了,语言要亲切;3.评价要有鼓励性。其次,教师要掌握方法,让学生善于质疑。1.从课题处质疑。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题目,便可了解文章的中心内容及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认真自学的基础上依照课题提出问题,从课题的关键词、中心词、修饰语到课题的结构等方面细心琢磨。2.从重点词处质疑。课文中一些重点词往往…  相似文献   

11.
我们每天都要面对一群形形色色的孩子,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也千差万别:有的沉静凝听,有的批判质疑,有的循规蹈矩,有的标新立异……面对跨世纪的他们,怎样培养才能使各异的学生长期保持探究的心理状态,不断地进行尝试学习,汲取新知识呢?我们经常说,如果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带着问题多学,多问几个“为什么”或“怎么办”,这样的学生才是真正会学习、极具创造力的学生。我想,培养每个学生的问题意识是目前教学的一个方向,让“问  相似文献   

12.
对同一个问题,由于学生思维方式的不同,就会出现不同的提问内容。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的教学,学生围绕“阳光千万缕”一句的质疑就展示了多种不同层次的思维方式的问题:有的问:“什么叫‘千万缕’?”这是以“什么”为形式的直问;有的问:“阳光无处不在,为什么会出现‘千万缕’?”这是以“为什么”表达的深问;有的问:“既然千万缕的阳光能射到草地上,  相似文献   

13.
质疑有法     
孙慧 《辅导员》2012,(18):30
质疑能力是学生重要的学习能力,教师不但要重视让学生质疑,还要运用不同的方法和形式让学生懂得如何生疑,并经过反复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一、围绕课题质疑。课题是文章的眼睛,针对课题进行质疑往往可以使学生提纲挈领地掌握文章主要内容,或者直奔文章主题。例如学习《普罗米修斯盗火》一文,我是这样激发学生质疑的:看到了这个课题你会产生哪些疑问?学生便提出了普罗米修斯为什么盗火?普罗米修斯怎样盗火?普罗米修斯盗火的结果怎样?  相似文献   

14.
质疑式。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质疑并不断释疑的过程。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自读课文,大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尽管课文前面有阅读提示,后面有指导性的思考题和练习,但学生读起来仍有不少的难点和疑点,这就要求学生在自读时质疑。比如,我班学生在学习自读课文《为学》时,就对许多问题进行了质疑。有的问:“古人是怎样对待学习上的困难的?”有的同学提出:  相似文献   

15.
韦剑 《考试周刊》2014,(3):45-45
<正>新课程强调教师要培养学生对不懂的地方或不同观点提出疑问的意识,并愿意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养成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但是事实上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并非让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样"就行的,而在于引导学生明白一篇课文、一段话或一句话要质疑什么。一、质疑要有价值,宁缺毋滥学生具有质疑能力,确实对他们学习课文大有裨益,但要把学生的质疑落到实处,体现出质疑的价值,不能为质疑而质疑。如在教学《音乐之都维也纳》一课时,有一位教师是这样设计的,读完课题以后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音乐之都维也纳在  相似文献   

16.
陶行知先生曾说:“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学生只会提一些简单的、层次较低的问题,有的学生对某种现象产生疑问,却不能准确、清楚地将自己的问题表达出来。“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师应循循善诱,让学生在无疑中发掘可疑之处,并向纵深发展,养成多思多问的习惯。在学习中提倡争辩,学生有权对教学内容质疑,对已有的结论质疑;有权发表自己的见解,学会利用各种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现象到本质地提出问题,促进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  相似文献   

17.
读书需要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古人说过“学则须疑”。他们的做法是“问”可以由浅入深,由部分到整体,问要不离文章中心。“质疑导读法”具体说可以从以下14个方面去质疑。1.从课题处质疑,特别是从题眼处质疑。如《梅花魂》“(国标本”五上)的“魂”是什么意思?(精神、品格。要我们学习梅花不怕磨难,不低头折节,顽强不屈的崇高品质。)文章是写谁的?写他的什么?写他怎样热爱祖国?2.从记叙文的要素处质疑。如《狼牙山五壮士》,讲的是什么时候?(1941年秋)事情发生在什么地方?(河北易县西南部狼牙山地区)发生了怎样的事情?五壮士指哪五位同志?……3…  相似文献   

18.
吴立军 《文教资料》2006,(6):120-122
新课程背景下的问题教学主要有“教师提问式”和“学生质疑式”两种模式。笔者认为“教师提问式”教学的关键是精心设计问题,要问在知识关键处,问在教学当问处,问在难易适中处,问在学生需要处。“学生质疑式”教学要抓好以下几个环节:营造民主氛围,让学生敢于问;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勤于问;提炼质疑方法,让学生善于问。教师应积极尝试基于学生质疑的教学,灵活运用课堂调控策略,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廖学春 《教师》2012,(13):117-117
笔者偶然在某杂志上中读到一篇名为《强化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的文章,谈到在课堂上让学生敢问、想问、有问、会问以及让教师准确答问的五大策略。令笔者质疑的是,作者认为学生提出问题后,"为了即时、满意地给予学生答复,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得有一池水,  相似文献   

20.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对一些有待解决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一、引导学生从课题中提问。课题是文章的“眼睛”,是一个可用性很强的资源。利用课题让学生发现问题,便于学生理解课题和文章的内在联系,激起探究欲望,诱发学习兴趣。如教学《寄往南极的信》,我先板书课文标题,再引导质疑:“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学生纷纷发言:“谁给谁写的信?”“为什么写信?”“信上写了什么?”“信是怎样送到南极去的?”教师把学生的问题分类后,有的让学生自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