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杜威指出:“反思是对经验进行重构或重组,使之增加经验的意义并增强指导后续经验方向的能力。”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对中小学教师也提出了如下要求:“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使自己“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2.
吴非 《中学语文教学》2007,(5):20-20,32
4年前,有个语文教学跨省交流会,邀我参加。那次交流主题是考察“网络作文教学”,我听了几节课,感到不太适应。据主办学校介绍:全校所有班级所有学生的所有作文,你想看哪一篇就能看到哪一篇,想写段评语也可以。我对此很惊讶。该校一位教师现场演示给我看,很快就调出了某年级某班某同学的全部作文。我问:“这位同学知道吗?”“不一定知道。”我问:“他会同意我们看他的作文吗?”教师奇怪地反问:“他为什么会不同意呢?”“那么同学之问也可以互相看吗?”“每个人都可以看全校任何一个同学的任何一篇作文。”  相似文献   

3.
金秋十月,在“黄河口之秋”观摩会上,我有幸聆听了张祖庆老师执教的《我盼望春天的荠菜》,教师以诗化的教学语言,娴熟的技巧,独特的教学设计,让学生沉浸在文学的享受之中。张老师的“学者式”的个人魅力,征服了在座的所有师生。也让我深思许久,懂得了: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多媒体教学:得失几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许多教师对多媒体辅助教学表现出了高度的热情,属于“热情派”;但也有4:少人对它不感冒,满腹狐疑,甚至嗤之以鼻,属于“怀疑派”。本人介于“热情派”和“怀疑派”之间。我毫不怀疑多媒体进入教学主流的前景,对此我满怀乐观:另一方面,我又对目前所看到的许多多媒体辅助教学试验持深深的怀疑,它们有的是本末倒置,有的是喧宾夺主,还有的教师根本不会做课件,却堂而皇之用别人的课件在上多媒体课。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育教学固然没有定法.但语文教育教学必须得法。语文教育教学有无效益,并不是指语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是否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因此有效教育教学需要教师具有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语文教育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语文教育教学有效吗?”“我的语文教育教学方法合适吗?”“有没有更有效的更适合学生的语文教育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6.
教学过程中,老师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在我的教案设计当中,我如何回答他们?他们提的问题打乱了我的教学程序,我怎么去引导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并继续我的教学,直至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这就涉及到“教育机智”的问题。所谓教育机智,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碰到突如其来的情况而表现出的应变能力。教育机智与教师的文化知识修养有着最直接的关系。一个优秀的教师,他能凭借自己丰富发展他们的智力与能力,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相反,“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作为一名教师,不能消极地等待教材内容的…  相似文献   

7.
设计理念:声音的“音量”、“音调”对于小学生而言很难正确区分或表达,而且“音量”和“音调”本身是相互交叉的,因此引导学生探究有关“音量、音调”的知识,教师要有设计适合学生探究的活动。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于“音量”容易理解,而“音调”的教学则困难的多,尤其学生对于物体发出高音和低音时的特点更是难以预测。所以整个教学的重难点我都倾向于“音调”的教学。由于小学阶段部分器材难以提供,我在教学中注意到了“前提”的教学,即“音量、音调”是相对而言的。同时也注意到了教学语言上的严密性。  相似文献   

8.
结课的好坏,也是衡量教师教学艺术水平高低的标志之一。许多优秀教师都很讲究恰到好处地“结课”。或归纳总结,强调重点:或留下悬念,引人遐想;或含蓄深远,回味无穷;或新旧联系,铺路搭桥等,显示出了精湛高超的教学艺术。但有些教师经常忽视“结课”这一课堂教学的最后环节,或听到铃声,道一句“今天就到这了”后下课;或提前完成了教学内容在等待中听到铃声悄然离开:或兴之所止,一拖数分钟仍“恋恋不舍”;更有甚者,能一节课后再上满10分钟“加时课”。因而,很有必要研究一下结课的艺术。  相似文献   

9.
教师要经常学习,包括向学生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的最佳化。教学《凡卡》一课,讲到“他叹了一口气,跪在作台前边,把那张纸铺在作台上”这句话时“跪”字突然引发了我的思考:课文为什么用“跪”而不用“坐”或其他字?  相似文献   

10.
一、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教师与学生、教与学,这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最基本最重要的一对关系。在对待这对关系上,传统教学片面强调教师的教。形成了以教师为本位的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以教师为本位的教学关系,表现为:一是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所谓教学就是教师将自己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学关系就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在这样的课堂上,“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教”代替了“学”。二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教了再学、不教不学。这一观念更是根深蒂固。学生只能跟随教师学,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教与学”本末倒置、越俎代疱的种种片面性,导致学生的亦步亦趋、囫囵吞枣,最后摧毁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1.
有效教学的核心问题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  相似文献   

12.
教师要克服思维定式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不妨转换一下教学思路,做到“山不转我转”。一位哲人指着远处的大山对弟子说:“我有办法把那座山移到跟前。”弟子不信,哲人就带着弟子来到山边,说:“它现在不就在我们跟前了吗?”“山不过来我过去”,教学也何尝不是如此呢?  相似文献   

13.
刘丽华 《宁夏教育》2002,(10):39-39
教学实践充分表明,学生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有积极的参与意识,数学知识虽然有些单调枯燥,但是也蕴含着丰富的可激发学生兴趣的因素,因此在新课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因素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如在教学“物体的体积”这一课时,我首先讲了“乌鸦喝水”的故事。我问学生:“乌鸦为什么能喝到水呢?”我接着指出:“石头占有地方叫空间。石子放入瓶子里面后,  相似文献   

14.
多年来,音乐教学在无形中偏离了正确的轨道:在教学观念上,是以教师、教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出现了“重技轻艺”的倾向;在教学模式上,一直是沿用过去常见的教学习惯和方法,即“教师讲、学生听”;在教学方法上,仍然演绎着我教你唱、我说你听、我动你跟的陈旧方法……  相似文献   

15.
教师与教学     
“在当了若干年教师之后,我得到了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我是决定性的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式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生学习气氛和情境的主囚。身为教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的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能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学生丢脸,也能使他们开心;能伤人也能救人。”这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博士吉诺特的话……  相似文献   

16.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背景分析] 实施新课程以来,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课堂不再流于一种熟练的表演——对预设情境的再现;教师也不再是“权威人士”或“指挥家”,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提倡教师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每一点表现,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随机调整教学行为,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刚实施不久,我就在所任班级进行“双主”教学(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题研究。经过几年的研究和实践,我认识到:数学教学中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要求确立师生双主体的教学理念,同时在教学手段上必须尊重数学教学自身特点,把现代与传统有机地统一起来,即由以教师的“讲”为主转变为以学生的“探究、合作、交流、研读、讨论”为主。经过实践探索,总结出实践“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数学课堂教学流程图:  相似文献   

18.
教学片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沉默”现象,我想大多数教师都很忌讳,尤其在提倡素质教育的现代教学中,“沉默”更是教师教学的失败,即使是在智残儿童教学中。记得在学习了20以内进位加法后,我出示了1到10两份数字卡,让学生自由选择数字后口编加法应用题,然后计算。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教师“满堂灌”的教学。在一片讨伐声中被驱逐出课堂.启发式教学占据了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启发式教学的实质是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提问是启发式教学的核心。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主张:“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老师的提问如何更有价值?现根据教育家对“启发”这一问题的论述,联系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所获得的某些经验和教训,谈谈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的一些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20.
一位农村学校的校长给教师布置了一个写一则教育叙事的作业要求。对此,教师在交作业时有着不同的态度:“这是我刚开学时的一则故事,我觉得它很有价值。”“如果校长不让我交作业,我是不会去写的。”“要交作业了,就要去写,这就使我对自己过得去的教学进行回忆,反思出其中最有价值的片断,这还是一次练笔的机会。”教师也谈了教育叙事写作后的体会:“初写教育叙事,我不知如何下笔,现在可谓入门了,我的一则案例还变成了铅字。第一次看自己的章发表,心里自然是很激动的。”“最大的收获是尝试了对自己过去的经典的教学片断的反思,总结其中的得失,这里是一种教学经验的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