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3 毫秒
1.
未成年人是国家的希望,又是特别需要社会关怀和法律保障的弱势群体。现阶段,对弱势群体进行特别保护是人权理论发展和世界立法的总趋势。对未成年人的立法是否完善,是衡量一个国家法制进步与否的基本标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颁布以来,我国的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状况已经有了很大改善。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互联网等科技的迅猛发展,未成年人权益的法律保护又出现了新的情况。文章从对未成年人权益法律保护的含义着手,分析我国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现实状况和存在的法律问题,并为有效地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一代的茁壮成长,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未成年人基于特殊的生理心理原因而成为社会弱势群体,犯罪未成年人因其犯罪使得未成型的人格体系最终建立不起来,成为社会弱势群体的弱势。整个社会对犯罪未成年人具有不可推卸的保护责任。我国现行的某些法律虽然对犯罪未成年人的保护有不少规定,然而存在的缺漏很多。树立保护犯罪未成年人的观念,制定系统完善、切实可行的法律是对犯罪未成年人保护的最为妥当最为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逐步发展,社会急剧转型,贫富差距逐渐拉大,弱势群体问题备受关注,其权益亟待法律予以保护。很有必要分析弱势群体从何而来,法律为什么要保护弱势群体,我国现有的法律在保护弱势群体的问题上还存在什么样的不足,以及如何加强我国法律对弱势群体的保护等一系列问题,以促进我国法治的完善。  相似文献   

4.
我国刑事法律对未成年人犯罪作了一些特别规定,但比较零散,也有在立法表述上的不够严谨,这不利于对未成年人实施司法保护。因此,有必要对涉及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法律规定予以分析整理,以便于法律的正确适用,同时,建议对我国刑事法律作适当的修正。  相似文献   

5.
未成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我国,这一群体有3.67亿人。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在全世界都受到特别的重视,我国在这方面也制定了相关的法律。然而近年来,作为新闻媒体,在对未成年人进行采访报道的时候,却屡屡发生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对未成年人名誉权、肖像权、隐私权等方面的侵害。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弱势群体并不是一个法律意义上的概念,而是泛指生活状态、生存状况、适应能力低于社会平均水平的人群.弱势群体以虚拟的形态存在,是最容易被边缘化和被歧视的社会人群.在我国,弱势群体是社会关注的重点,也是法律保护的主要对象之一.为了有效地保护弱势群体的切身利益,我国建立了弱势群体法律援助机制,利用法律武器充分保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但是从现阶段我国弱势群体法律援助机制发展实践来看,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和不足,需要我们加以完善和解决.  相似文献   

7.
未成年人犯罪的程序保护原则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未成年人既是社会的希望,又是社会良性发展的根据。全面保护未成年人是一个国家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犯罪的根本,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因此,必须有特别的刑事司法程序对犯罪的未成年人予以特别的保护。未成年人犯罪程序保护原则的指导思想是坚持对犯罪未成年人的保护、教育和复归。并应当从未成年人最大利益原则,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预防为主、减少司法干预原则,双向保护原则,寓教于审、惩教结合原则等方面构建未成年人犯罪程序保护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发展引起的社会结构性分层使弱势群体问题日益突显。弱势群体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权利明显弱化。目前,我国弱势群体的构成范围不断扩大,而相关权利保护却相对薄弱,尤其在法律救济上仍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如农民工的讨薪难、就业歧视、贫困儿童缀学等等,这已经成为困扰和阻碍我国社会健康发展的一个社会问题。因此保护弱势群体对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对我国当前弱势群体的认识,对弱势群体法律救济概念加以界定,在此基础上指出弱势群体法律救济所应遵循的原则。然后分析我国弱势群体法律救济的现状及存在的司法问题。进而从司法层面对我国弱势群体法律救济体系提出构想。  相似文献   

9.
我国弱势群体法律保护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改革开放推动的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弱势群体悄然形成,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秩序稳定、经济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大隐患。本文拟从对弱势群体的界定入手,分析了对弱势群体实行法律保护的法理依据,并针对我国现阶段弱势群体保障制度中的不足与缺陷,探求如何完善保护弱势群体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0.
未成年人作为一个弱势群体,其权利常常被忽视或侵害。而保护未成年人的权利是全社会的责任。尽管近些年来我国已制定了较完备的相关法律法规,但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和部分人的法制观念淡薄,在家庭、学校和社会舆论上,其保护力度还应大力加强。  相似文献   

11.
弱势群体是指由于某些自然或社会原因而使得其权利处于不利地位的特定群体。对弱势群体实施宪法保护具有充分的正当性基础,并要基于以人为本、公平正义、特别保护等原则。当前许多国家已经在不同程度上建立起对弱势群体的宪法和法律保护制度,从我国来看,弱势群体权利的宪法保护制度则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12.
<正>为了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国家特别制定《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我们发现,针对未成年人保护,还存在着一些教学疑惑。通过"南京虐童案",以下简称"虐童案",我们发现,织密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网,仅靠现有法律规定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迫切需要弥补法律疏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有的刑事程序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关于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规定多与审判程序相关,涉及侦查程序极少.由于侦查程序是诉讼的基础程序,关系到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正确处理,有必要针对未成年人这一特殊群体,设立特别的侦查机构和侦查人员、建立合适成年人参加侦讯、律师法律援助前移、强制措施谨慎使用等系列权利保护性制度及法律监督措施,构建未戍年特别侦查程序制度,以实现社会安全和未成年人权益的双重保护目的.  相似文献   

14.
一、保护未成年人的意义 未成年人是指年龄未满18周岁的人。1991年9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人保护法》(以下简称《未成年人保护法》),并规定于1992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未成年人是一个弱势群体,他们在生理、心理上的发育还不成熟,对社会的认识水平低,辨别是非的能力差,世界观、人生观正在形成,可塑性很大,与成年人相比,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都不强。这决定了未成年人是一个特别需要保护的群体。目前,我国的未成年人保护现状不容乐观。我国目前有3.8亿未成年人,14周岁以下的有2.8亿人,其中,相当一部分未成年人在家中遭受过辱骂、殴打、罚站、罚跪、罚做事、被讽刺挖苦,甚至不允许上学等。社会环境中的不良因素对未成年人的影响也很大,如:“电子游戏室泛滥,渲染色情、暴力等内容的音像制品、电脑软件。书报充斥市场,部分营业性歌舞厅、酒吧等娱乐场所允许未成年人自由出入,未成年人吸毒、失学和雇佣童工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诸多因素表明,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15,(62):161-163
父母的监护权与未成年人的隐私权是个古老而崭新的话题。随着未成年人法律意识不断提高和社会对未成年人弱势群体法律权益关注的普遍增强,解决冲突成为摆在法律人面前的一项新课题。而我国现行法律对这一问题的规制不完善,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因此,作者试图在民法领域内为冲突的解决提供自己的一些浅见。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涉及未成年人民事案件程序方面的规定,已经明显不适应司法实践和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需要。审理未成年人民事案件应适用与普通民事诉讼程序不同的特别程序。我们应当通过完善立法,明确规定未成年人案件的适用范围、管辖、诉讼主体、举证要求和强制性调解程序的前置、审理等,设立专门的审判组织,通过特别程序来强化对未成年人权益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7.
罗马法的监护制度十分发达,其中对监护的监督制度形式多样,体系严谨,规则具体,保证了监护制度的有效性与可行性。这些监护监督制度反映了罗马法将保护未成年人及其他社会弱者的利益看成是一种义务,一种社会公职,强调国家和社会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责任,是罗马法人文主义精神的体现,是罗马法对社会正义问题的关注和处理,为近现代西方国家法律所继承。它启发我们对正处于快速变革时期的家庭、社会以及国家在保护未成年人以及其他弱势群体中的关系问题进行重新思考,对完善我国不甚理想的监护制度具有借鉴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人权角度探讨了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问题,在总结我国现行法律对弱势群体保护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应在“人权入宪”这一原则性的指导下构建更好地保护弱势群体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9.
弱势群体指的是在物质生活条件、社会承受力、社会地位以及权利保障等方面处于弱势地位的群体。对其予以特殊保护是实现社会实质公平和人权保障的重要体现。我国法律对弱势群体有相应的保护条款,尽管尚有不尽完善之处,但目前面临的迫切任务是完善和落实相关制度。实现已有的立法规定。  相似文献   

20.
1991年9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1次会议通过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从此,我国产生了第一部保护未成年人的专门法律,奠定了依法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基础。《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了未成年人保护的社会分工,确定了从家庭、学校、社会和司法等方面对未成年人进行保护。本文拟对学校保护工作谈谈粗浅体会。一、学校保护的法律要求学校保护是指学校、幼儿园及其它教育机构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依照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