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不确定性知识的存在长期困扰着经济学的发展,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经济学与自然科学所特有的规律性渐行渐远。受到当代哲学的语言学、解释学和修辞学三大转向的启发,经济学隐喻在不确定性问题的探讨中逐渐显现出了其认识论上的特征和功能属性,并在说明的跨领域借鉴、不确定性的动态解释以及不确定性说明过程中的真理性三个层面上体现出了它的认识论意义。由此,经济学隐喻不仅具备了认识论上的"工具"属性,通过认知启示、认知表征、认知建构等认识论策略还从全新的角度解答了困扰经济学发展的不确定性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教育学的研究中,我国研究者对隐喻的内涵、教育教学隐喻的分类、教育教学隐喻的价值和局限性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这些研究大都局限于教育学的学科范围内,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的关注不够.未来教育学中的隐喻研究在深化理论探索的同时,应加强对教师的隐喻的实践研究,进而实现隐喻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双向互动.  相似文献   

3.
“不确定性”问题涉及到经济学思想、立场和方法几大范畴。两百多年经济学发展和变革的历史表明,是否承认“不确定性”问题的存在,并根据其开展经济学理论的研究,直接关系到经济学理论对经济发展现实认识的深度,同时也决定着经济学不同派别的形成。深刻认识“不确定性”在经济学研究中的作用,全面了解这一问题对不同经济学流派的联系,对我国现阶段经济学的研究与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莫嘉琳 《海外英语》2012,(18):232-235
近年来,研究者不单从建构隐喻理论及阐释隐喻现象等角度研究隐喻,"使用中的隐喻"成为了隐喻研究的新热点,隐喻研究的应用趋势日臻明显。《正视使用中的隐喻——应用语言学视角》一书剖析了应用性隐喻的实质,主要从语料库、语言教育和职业发展这三个切入点分析了应用性隐喻,展示了国外隐喻应用研究领域中的最新代表性成果。此外,书中相当多研究采用了"叙事研究"、"定位理论"、"现象阐释"等令人耳目一新的研究方法,能给国内隐喻研究带来了方法论上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在今天的中国学术界,经济学的学者大概是受到批评最多的一个群体。今天的中国,明明有世界上最丰富的经济活动实践,我们的经济学家们却只能从国外贩进经济学理论,而且至今无法对中国的发展做出有力的经济学解释,更遑论经济学预测。中国的职教研究者当然无法企及经济学家们的社会地位,但境遇却大致相同。中国正在举办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三十年来的职教发展完全可以用"波澜壮阔"来形容,但我们的职教研究者们却只能一遍遍地翻译国外学者的资料,一遍遍劝告中国的  相似文献   

6.
晏雪 《培训与研究》2008,25(7):120-122
当前语言学界对隐喻的研究有浓厚的兴趣,对隐喻的研究呈多学科、多角度发展的趋势,本文主要研究有关隐喻选题的方法。选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利用文献资料获得隐喻选题是重要途径。隐喻选题要遵循价值性、创新性、科学性原则,可通过阅读隐喻方面的权威专家图书资料直接选题,也可研究权威专家的学术论文,针对有关隐喻的同一问题了解多个研究者的不同观点,从中选择有关隐喻的研究题目。  相似文献   

7.
当前语言学界对隐喻的研究有浓厚的兴趣,对隐喻的研究呈多学科、多角度发展的趋势,本文主要研究有关隐喻选题的方法。选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利用文献资料获得隐喻选题是重要途径。隐喻选题要遵循价值性、创新性、科学性原则,可通过阅读隐喻方面的权威专家图书资料直接选题,也可研究权威专家的学术论文,针对有关隐喻的同一问题了解多个研究者的不同观点,从中选择有关隐喻的研究题目。  相似文献   

8.
自从经济学成为显学后,用经济学概念分析、解释教育问题,成了一种强势学术潮流。引入其它学科的概念研究教育问题,增加了教育研究的手段和视角,从而可以丰富对教育现象的认识,但也会引起一些尴尬,陷入另一种局限。尤其当本学科的研究者对被引入的其它学科概念并未了解透彻的情况下,或者其它学科的研究者对新的研究领域缺乏丰富的感性认识的情况下,常会发生。例如,现在有的人很喜欢把教育当成一种产品或商品。这是一种经济学视角,适当运用,并无不可,也证明教育可以作为经济问题来分析;但由此反过来,认为教育可以完全用经济学把…  相似文献   

9.
唐晓菁 《教育研究》2021,42(9):58-69
在布迪厄关于"再生产"的一系列研究问世之后,如何推进和更新"打开教育体系的黑箱"问题成为法国教育社会学极为关切的研究议题.20世纪末以来,随着阶层流动的不确定性日趋增强与"家长主义"的兴起,研究者逐渐将视线从学校内部的教育过程转向对家庭教育实践与策略的研究.如何重新理解文化资本对教育流动的效用,其传递形式、过程及社会条件、资本之间的互赖性与转换策略,以及阶级内部的不平等问题等成为研究重点.这些成果呈现了教育社会学继"再生产"理论之后的发展,勾勒了教育场域中多样化家长角色的社会学图景,可以为我国教育流动与家庭教育参与问题的研究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10.
唐晓菁 《教育研究》2021,42(9):58-69
在布迪厄关于"再生产"的一系列研究问世之后,如何推进和更新"打开教育体系的黑箱"问题成为法国教育社会学极为关切的研究议题.20世纪末以来,随着阶层流动的不确定性日趋增强与"家长主义"的兴起,研究者逐渐将视线从学校内部的教育过程转向对家庭教育实践与策略的研究.如何重新理解文化资本对教育流动的效用,其传递形式、过程及社会条件、资本之间的互赖性与转换策略,以及阶级内部的不平等问题等成为研究重点.这些成果呈现了教育社会学继"再生产"理论之后的发展,勾勒了教育场域中多样化家长角色的社会学图景,可以为我国教育流动与家庭教育参与问题的研究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11.
电影的叙事革命强调否定性、非中心化、破碎性、反正统性、不确定性、非连续性及多元性,并非常重视人类的体验。这些特性将有助于研究者对教育叙事研究的重新反思,有助于教育叙事研究方法的多元化及教育叙事研究中“相互对话”、“隐喻”的进一步强调。  相似文献   

12.
人们往往用隐喻谈论复杂和抽象问题,对于道德,也可以从隐喻角度进行研究.道德隐喻的主要研究范式有语义分析范式、IAT范式、Stroop范式、语义启动范式和情境改变范式;道德隐喻的研究主题有道德隐喻的理论解释、道德隐喻表征的维度以及隐喻对道德判断的影响.今后,道德隐喻的研究方向是扩展道德隐喻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开展道德隐喻的中国化研究和挖掘道德隐喻研究的德育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新经济批评伴随着文化批评而诞生,它通过想象经济学和诗意经济学来"文学性地解读经济"和"经济性地解读文学"。文学作品中的转义交换或隐喻为文学的跨经济学研究提供了研究内容和研究形式。通过研究交换逻辑背后的经济理性和文学规律,新经济批评搭建了文学转义交换和社会经济交换的互动桥梁。  相似文献   

14.
词汇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法,是一种语言手段,具有极强的技巧性,在商务英语语料库中得到了很多运用。本文以莱考夫"隐喻理论"作为理论支撑,从《经济学人》《时代周刊》等西方主流报纸、期刊选取实例,详细分析"战争隐喻""水隐喻""舞蹈隐喻""生命体隐喻"等相关词汇隐喻如何植入商务英语语料库中,对词汇隐喻类型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其如何在商务英语语料库中发挥作用,从而帮助读者更好地实现对经济活动、经济概念从抽象到具象的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15.
"信息经济学"一词,起源于1959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J马尔萨克发表的《评信息经济学》一文。G斯蒂格勒发表了题为《信息经济学》的著名论文,也标志着信息经济学的正式诞生。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十分广泛,并且根据研究者的不同认识角度往往有多种表述,但归结起来,信息经济学基本理论框架至少包括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1)信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问题(2)信息经济和信息产业问题(3)信息商品和信息市场问题(4)信息经济效益问题(5)信息经济管理问题。按与传统经济学相一致的划分方法,信息经济学课大致分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部分。本文将主要从该划分入手对信息经济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及信息经济分析的基本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6.
"教师研究"的定位关乎到"教师研究"的研究和"教师研究"的实践。目前出现的对"教师研究"的认识误区和实践失范皆源于"教师研究"定位的模糊。教师研究者是研究者大家族中的一员,具有自身研究的独特性;教师作为研究者,理应遵循研究的一般性规范,应与其他研究者在同一平台交流和对话,并与所有研究者的总体目标相一致。鉴于目前教育研究的弊端和不足,研究领域应充分考虑教师研究者的研究特点和职业优势,对"研究规范"和"科学知识"进行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17.
王静  王雪玲 《林区教学》2008,(10):68-70
在隐喻的研究领域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对其内涵进行了更深层次的研究。结合研究理念人们发觉在语言和认知的关系中隐喻的运用始终与人的认知思维紧密结合。作为认知语言学的一部分,隐喻的国内外研究都在不断的拓宽。利用认知语言学的语言认知机制,透过隐喻研究的发展情况研究隐喻,通过隐喻研究的认知和语言的发展进一步分析、了解隐喻。  相似文献   

18.
隐喻一直以来吸引了众多研究者的兴趣,而隐喻认知研究则更是进入了一个大发展时期。认知语言学家认为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而隐喻语言则是隐喻思维的表现形式。本文旨在通过对隐喻语言进行分析,来论证隐喻的必要性以及隐喻的不对称性、系统性、和非任意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高维 《教育学报》2015,(1):21-27
我国当前的公共知识领域仍然普遍地持有狭义的隐喻概念,将隐喻视为一种修辞现象。在隐喻认知思潮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持有广义的隐喻概念,将隐喻视为一种认知现象。隐喻的认知观主张,隐喻的本质在于认知,隐喻建构了大部分概念系统,新颖隐喻提供了认识事物的新视角。作为人类认知的基本方式,隐喻广泛地存在于教育理论和实践中。隐喻在教育研究、教师教育和中小学教学中都可以发挥重要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20.
自莱考夫和约翰逊提出隐喻不仅仅只是一种修辞手段,而更是人类的认知和思维方式以来,学者们对隐喻的关注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因莱考夫和约翰逊在其著作中详细梳理出了隐喻的三个类别,更使得学者们可以在不同的类别中做许多更细致深入的研究,"隐喻层次"就是属于隐喻三大类别中的"方位性隐喻"。本文从方位隐喻的视角探讨了英语介词into在句子中的隐喻层次现象,发现对于其核心意义"进入…里面"而言,完全可以应用隐喻层次的视角来分析其典型例句的构造和使用,这种探索和研究也丰富及细化了隐喻对语言的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