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8 毫秒
1.
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制度改革关系到教师的切身利益,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积极探索构建科学的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制度体系,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考察重庆市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现状,其在职称结构比例设置、评审条件设置、评审方法、监督保障机制等方面尚有欠缺。应以健全完善相关制度体系为核心,从职称评审准则、评审指标体系、评审方式、评审指南和监督机制等方面予以合理设计,从源头上保证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工作的公平正义,确保职称评审的高质量。  相似文献   

2.
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制度改革关系到教师的切身利益,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积极探索构建科学的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制度体系,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考察重庆市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现状,其在职称结构比例设置、评审条件设置、评审方法、监督保障机制等方面尚有欠缺。应以健全完善相关制度体系为核心,从职称评审准则、评审指标体系、评审方式、评审指南和监督机制等方面予以合理设计,从源头上保证高校教师职称评审1一作的公平正义.确保职称评审的高质量。  相似文献   

3.
<正>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监管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明确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直接下放至高校,尚不具备独立评审能力的可采取联合评审、委托评审的方式,主体责任由高校承担。《暂行办法》提出,高校按照中央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部署,结合学校发展目标与定位、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制定本校教师职称评审办法和操作方案等,明确职称评审责任、评审标准、评审程序。校级评审委员会要认真履行评审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高校教师职称评审与聘任一直是以"评聘结合"为主,而这种模式在实践中出现了诸多弊端,影响了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建立"评聘分离"的职称评审与聘任模式,将会对新时期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起到推动作用,这就需要重新构建职称评审制度,建立专门的教师职称评价机构,在高校内部实现聘任制,彻底实现职称评审与聘任的分离。  相似文献   

5.
马弋然 《亚太教育》2019,(10):59-60
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下放是高校人才评价观念的变化和人才评价主体的转换,回归高等教育逻辑起点,从知识本位出发。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下放是对高深知识的承认与尊重,有利于更好地实现大学的学术自由,更好地促进人才的发展。本文从政府和高校层面出发,为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下放的良好运行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6.
政府下放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是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权力结构变迁的新制度安排。"权力下放"可以实现政府管控范式的合法性转换,进一步落实和扩大高校的自主权,实现高等教育"善治",但"权力下放"又可能引发高校行政权力过度膨胀、学术权力整体式微、社会市场权力越位介入的困境。为避免出现"权力一放就乱"的怪象和覆辙,重构完整的权力规制体系尤为重要,从高校、政府、法律和社会四个层面对高校职称评审权力行使进行多元化规制,以确保高校职称评审的公正和专业,推进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教学是高校教师的重要工作之一,但是在高校评价体系中教学工作往往被轻视。本文以高校职称评审中有关教学工作的评价制度为视角,以上海市八所综合性高校为调研范围,实证分析高校教师教学工作现状和职称评审中教学工作的评价制度。研究显示,高校教师在教学上有很多投入,而评价制度难以切实显现教学工作的重要性;有关教学工作的评价在职称评审制度的实然评价与教师个体的应然评价中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教学是高校教师的重要工作之一,但在职称评审中教学工作往往被轻视。现行的评价方法会直接影响到教师对待教学工作的态度和投入。本文以上海市八所综合性高校为调研对象,利用统计软件SPSS深入分析高校教师教学工作现状和职称评审中教学工作的评价制度。研究显示,高校教师职称评审中有关教学工作的评价存在应然和实然的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是被授权的高校在行政管理活动中行使行政职权,针对特定的教师,就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作出的有关该教师权利义务的单方行为,是一种可诉的外部具体行政行为。以"王晓华与华中科技大学案"为例,案中王某的部分诉讼请求与教育部不予受理的决定仍有待商议,受诉法院的裁决在尊重学术自由方面值得肯定,但却采取了过于消极的姿态。因此,为使职称评审纠纷审判实践获得进一步完善,应考虑将高校教师职称评审行为纳入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健全高校职称评审机制,同时修订与更新相关法律条款,使司法审查的限度更为明晰。  相似文献   

10.
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师职称评审制度非常必要。对A大学三十年来教师职称评审制度的文本分析表明,其评审基本条件逐步严格、评审组织逐渐规范、评审程序日益完善、评审方式更加科学。其演变动力来自于政治体制变革、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存在的问题。其呈现出以下演变特征:价值取向由社会本位转变为社会需求和以人为本相结合,评审标准由简单、宽松转向复杂、严格,评审权力由政府主导走向政府与高校相结合,评审方法由主观、单一变为客观、多元,评审过程由封闭、笼统走向开放、规范。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制度不断发展完善,效果明显,但以下方面仍有待完善:处理好价值导向中应然与实然的关系、处理好评审标准中质量与数量的关系、处理好评审主体中行政与学术的关系、处理好评审程序中规范与繁琐的关系、处理好评审制度中稳定与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乱之由即为治之要,关闭乱之门,也便实现了不治之治,这是无为思想的逻辑基础,也是其要义所在。而"上志"为天下纷乱之门,因此,上欲治则须自治其志,因此,老子立"道"以为德旨,提出了"道恒无名,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的无为主张。守"道恒无名"即守道性本恒的空无状态,"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壮其骨",由"有名"而"无名",使内境空无,无分别心(名),无是非观(名),乃至无志(名),纯任百姓自然。"无志"即无为之旨的实质,体现的是"法自然"思想。"名"非"名称"义(否"名称说"),当是事物自命之名——"性","无名"即性之空无。如此,"道恒无名"与人性之情志观念相对立,成为一种超越现实的、形而上的性之空无存在,以其无我身、无我识而能纯任万物自然,成为人德性回归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12.
歙县俞氏是西晋末年为避“永嘉之乱”南迁徽州的北方大族,自其始祖俞纵开始不断繁衍.逐渐融入当地社会。尤其入宋以后,科举盛行,歙县俞氏适应科举的发展,逐渐完成由尚武到尚文的转变,走上科举仕宦之途,成就显赫。北宋时,俞献可、俞献卿二支五代之内10人进士及第,“十榜传家”,出现累世科第的繁荣景象,但是进入南宋之后便逐渐衰落下去。通过对北宋歙县俞氏科举、仕宦兴盛情况的研究,可窥探宋代徽州科举与地方家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教学设计在经历了科学主义的洗礼后,毅然走入人文主义的"主观性"、"人性化"与"混沌"的境域,这无疑是一次新的尝试。然而,在对人文主义教学设计进行尝试的过程中发现,它同样也存在一系列的方法论局限,我们应深刻反思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在民事审判中合同纠纷案件损失数额的认定是一个绕不开的问题,达到"客观真实"是一个努力争取的目标;当不能达到"客观真实"目标时,根据经验法则及相关规定,只要达到了"高度盖然性"的标准也同样达到了各方面所要求的证明标准,这才是合同纠纷案件中损失数额认定的"应然"状态。要改变合同纠纷案件中损失数额认定的混乱状态,有赖于各方的努力。  相似文献   

15.
荀子所处的时代是战国末年,其时社会处于失序状态中,荀子思想宗旨就是重整社会秩序。重整社会秩序的理论前提是"天人相分",通过"明分"方法,从"天道"回归"人道"。"人道"包含着两个序列:第一序列是人类社会"原发阶段"。此阶段人类面临与动物间的赤裸裸的"欲"之博弈,而博弈法则就是"群",人类集合成"群",才能脱颖而出,战胜其他动物。第二序列是人类社会"后发阶段"。此阶段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维系"群"。荀子之方式是"化性起伪",使人迁恶趋善,从而使社会摆脱混乱,臻于安宁协和的境地。因此,不论是在第一序列,还是在第二序列,"群"均是其博弈法则。在此意义上,荀子是"群"本位者。  相似文献   

16.
在《易》类书籍标点中,六十四卦卦名是否应加书名号,各书观点不一,莫衷一是。现行《周易》由《经》和《传》两部分构成,《经》指《上经》和《下经》,《传》指《上彖》、《下彖》、《上象》、《下象》、《上系》、《下系》、《文言》、《说卦》、《序卦》、《杂卦》十篇。《上下经》为六十四卦总名,可加书名号;六十四卦为经文之正文,可不加书名号。其实六十四卦卦名作为专名更早于篇名,专名之义更广于篇名之义。若加上书名号,则六十四卦违离卦名取义于卦象之原理,于《易》源于象之旨远矣。在通行《周易》各本中,六十四卦卦名多在目录中出现。这种做法只是为了方便读者检索,并不等同于篇名。六十四卦卦名勿须加书名号。  相似文献   

17.
裕固族的祖先是古代回鹘人,古代回鹘语是西部裕固语的主要嫡亲语言。通过西部裕固语中对戏剧的称谓是耶尔"yer"和回鹘文献语言中对歌唱称谓依尔"yir"的比较,我们有理有肯定古代回鹘人对戏剧的称谓也是依尔"yir"这个词。  相似文献   

18.
“第二十二条军规”不是永恒、超言的象征,不是什么“海勒的神话”,而只是一个不确定的隐喻,不具有确定性。它以其破碎性、混乱性、不确定性在消解神话,这个神话便是西方传统中的关于上帝、国家和理性的神话。“第二十二条军规”揭开了这种神话背后的虚无与荒诞,同时向这种虚无与荒诞发出了激情的抗议。  相似文献   

19.
当前,高校在课程与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和职称晋升管理方面的"创新崇拜"倾向对教师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教师面临着失去教育理想追求、相关权利得不到尊重与保护、教学和学术水平停滞等方面的危机。要消除高校管理"创新崇拜"对教师造成的不良影响,提升管理质量,可以从追问管理创新的本真目的、把握核心创新内容、建立教师参与的管理创新程序入手。  相似文献   

20.
《齐物论》提出了《庄子》全书的理论宗旨,即万物虽然作为个体各有特殊性,但在道的高度上他们没有轻重、先后、优劣之分,并在道中相统一。与"齐物"相反的状态就是"分",在现实中表现为是非之辨与善恶之别。庄子认为"分"是世间一切混乱的根源,因为"分"意味着局限性、确定性,而这种暂时的以不确定的标准确立的分别,是违背最终的道的。这种拒斥"分"的思想在今天看来也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