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通过对我国中部地区四所高水平大学的调研访谈,对其教师人才培养"质量成本"转化为"质量"的过程进行了结构方程建模分析,结果显示:我国中部高校教师人才培养"质量成本—质量"转化的源动力来自于高校的文化资本存量,高水平大学用于历史传统、品牌价值、文化氛围保持和提高的质量成本支出对于高校教师人才培养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我国高水平大学教师人才培养工作应进一步加强"服务师生"理念,提升"教学科研"效益,促进文化资本、社会资本对拔尖人才培养中人力资本转化的积极、潜在作用。  相似文献   

2.
高水平大学人才培养的质量投入公平性关乎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高等教育强国"的战略实现。结合变异系数、基尼系数、泰尔指数对1999-2010年我国高水平大学人才培养质量投入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与科研投入相比,人才培养质量投入的区域间公平性水平相对较低且差距逐年扩大;与"第一梯队"高校相比较,"第二梯队"、"第三梯队"高校的质量投入公平性水平有所下降并出现分化;与质量成本相比,生均质量成本投入的公平性水平变化幅度较大,反映出一些地区的高水平大学在"规模经济"向"质量经济"转型过程中存在人才培养质量投入"掉队"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高校办学成本及其构成项目新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办学成本分担机制的建立,使高校办学成本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但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公办高校办学成本意识普遍淡薄,没有具体的办学成本核定标准,使现有的学费标准成了无本之木.为加强办学成本核算,高校办学成本的项目构成必须合理和便于统计,应根据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功能和学校的类型,确定教学支出、科研支出、社会服务支出、学生事务支出、公务支出、固定资产折旧和修缮支出等六个项目.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高校教育成本结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可能对高校教育成本构成影响的各种因素,结论有三:高校需要提高人力成本支出比例,加快高校内涵发展,给予有竞争力的工资和福利待遇是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的重要条件;要加大对教学的投入,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要重视学生资助体系的建立与完善,积极加大奖学金、助学金和科研奖励等政策的实施。  相似文献   

5.
本文作者认为,高校人才培养标准成本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实施对高等学校考核、高校学费制定与教育经费拨款的必要的依据,也是高等学校内部节约支出、提高教育经费投资效益的有效手段。人才培养标准成本制定的基本思路:在人才培养品种、规格根据社会需求确定的前提下,从人才的知识与技能(能力)结构的构成要素出发,设计人才培养成本的支出内容。  相似文献   

6.
对高校科研组织改革与创新的建议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当代大学主要有三项功能,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从科学研究方面考察,大学的科学研究日益活跃,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数量也有较大幅度增加。与之相应的科研组织创新问题已成为提高大学科研成果质量,降低科研成本的重大研究课题。而科研组织创新与提高大学服务社会的能力以及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具有紧密相关性。大学科研组织创新目标是要形成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现代科研发展需要、现代大学发展需要的大学科研组织制度。目前我国高校科研组织机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1.从国家宏观管理体制考察,我国现行的是科技与教育分立的管理…  相似文献   

7.
高水平大学人才培养的质量投入公平性关乎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高等教育强国”的战略实现。结合变异系数、基尼系数、泰尔指数对1999-2010年我国高水平大学人才培养质量投入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与科研投入相比,人才培养质量投入的区域间公平性水平相对较低且差距逐年扩大;与“第一梯队”高校相比较,“第二梯队”、“第三梯队”高校的质量投入公平性水平有所下降并出现分化;与质量成本相比,生均质量成本投入的公平性水平变化幅度较大,反映出一些地区的高水平大学在“规模经济”向“质量经济”转型过程中存在人才培养质量投入“掉队”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在分析我国高校财政拨款模式的历史变迁、现行高校财政拨款模式及其不足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我国中央直属高校财政拨款模式改革的任务与原则、理论建构与实施条件,提出了中央直属高校财政拨款模式改革的总体设想:构建一个以高校成本为核心的"基本支出"、以国家需求为导向的"项目支出"和基于高校功能发挥的"绩效支出""三位一体"的预算拨款体系。  相似文献   

9.
对应纳入高校“生均成本”核算中的成本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教育成本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高校教育成本核算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高校办学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高校"生均成本"的核算是高校教育成本核算重要的内容之一。直接影响高校"生均成本"计算的准确性因素是高校成本核算内容的确定,如何分析、确定高校哪些成本应纳入成本核算就成了"生均成本"计算的重中之重和依据。文章结合基层财务工作经验,根据《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的通知[财会便〔2009〕62号]的规定,从费用类中的教学支出、科研支出、其他业务支出、后勤支出、行政支出等九大块入手,探讨、分析应纳入"生均成本"计算中的成本。  相似文献   

10.
刘晶 《教育教学论坛》2012,(39):101-102
目前我国高校大多在实行分类管理,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又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导致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失衡。从近代西方大学理念的发展来看,在对待教学与科研的关系的问题上,分别存在着重视教学、重视科研和教学与科研并重的三种观点。教学与科研并重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而要实现"穷理尽性"的大学理想首先确立教学与科研并重的大学理念最为重要。人才培养是教学与科研并重的结合点。建立教学与科研等效评价机制是教学与科研并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报告》透视(笔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部拟建立全国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表明我国对高等教育质量的期待已从学校层面上升到了国家意志层面。2011年9月底,39所"985工程"大学首度公开发布了各自的《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报告》,说明我国高教界已开始对社会期待和问责作出回应。尽管不能说各大学不重视,但它目前还没有很好地发挥信息平台、质量保障和管理监督的功能。作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制度的重要举措,它还有待于从质量标准、报告内容和形式等方面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相似文献   

12.
王瑜 《江苏高教》2021,(2):38-42
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是一个摸索前行的过程,回顾中国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院系调整和90年代的高等教育改革是极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90年代的改革可以视作是对于50年代初期改革的一次大规模的纠错,也是高等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其影响也延续到了当今高校的“双一流”建设当中。改革中我国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增强,人才培养回归理性;单科性综合性辩证前行,一流高校发展受到阻滞;政府主导权增强,高校多元化、自主化发展受限。从改革的过程中可以找到学科发展突出地方优势和行业特色、教育质量注重师资建设与人才培养、管理体制发挥集中控制力和自主灵活性等相关启示,为中国高校的“双一流”建设之路提供历史依据。  相似文献   

13.
新工科是国家基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对工程人才的新要求而做出的工程教育改革决策,是我国高校未来工科教育改革的主方向。民族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工科建设起步相对较晚的组成部分,积极开展新工科建设是保障更好践行服务民族地区产业升级、补齐工科领域短板和实现工科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结合民族地区文化、语言以及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对工程人才的特殊需求,本研究发现民族院校在新工科建设中具有地域、生源和特色学科等比较优势,同时也面临着工科基础相对薄弱和办学条件相对滞后等困境。因此,民族院校在新工科建设进程中应当积极发挥比较优势,坚持以响应政策精神、服务区域产业和整合办学资源为原则,以打造具有特色的新工科课程体系、设置面向特定区域的新工科专业群、建成一批高水平的新工科教师队伍、搭建"非实体"的新工科平台和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新工科办学模式为抓手,协同推进新工科建设。  相似文献   

14.
在"双高"建设背景下对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路径进行探析,旨在使高职院校毕业生能够具备时代所需的"工匠精神",服务当前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提供高素质技能人才支撑。"双高"建设下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需要完善基于"工匠精神"的人才培养机制,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构建基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PDCA"运行模式,以及加快高职教育由层次向类型转变。  相似文献   

15.
质量文化建设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关键举措不仅决定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而且,影响乃至决定高校自身的发展与完善。因此,各高校要进一步明晰现代大学质量文化建设的基本内涵,并采取多种举措不断加强、完善自身的质量文化建设,以确保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以及高校自身的健康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持续健康发展的新阶段,民办高校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高等教育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而加强高校实践教学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一个切入点和突破口。本文分析了民办高校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现状,指出了在实践教学条件、实施、质量控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论述了民办高校实践性教学环节质量控制及改革的必要性,以及建立实践教学质量控制体系的必要性。以民办高校北京城市学院为例,对基于"全过程管理、全员参与"的"五个层面"实践教学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进行了分析,并对教学实践结果进行了阐析,此外就目前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迈入新时代,一流本科教育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生长点。推进一流本科教育建设亟待厘清六对基本关系:外延式发展与内涵式发展、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学科分野与学科融合以及教师本位与学生本位。为此,高校应通过"根据现实需求,外延式向内涵式发展;回归育人本分,去‘研究生化’发展;重构课程体系,走‘通专互补’道路;立足本土文化,拓展国际化发展空间;着力学科建设,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重视师生关系,构建良性的师生互动"等优化路径,加快新时代一流本科教育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18.
我国网络教育质量管理范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质量管理大致经历了质量控制、质量保障和全面质量管理三个阶段或三种范式的探索.借用这种一分为三的分析框架,本文采用全部调查与个案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调查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试点的高校网络教育学院的质量管理情况.研究发现,教育质量管理的每个阶段或每种范式在我国网络教育质量管理活动中都时有体现.我国网络教育质量管理的典型规定表明,注重毕业生“零缺陷”、重视学员的“顾客”地位、质量管理信息公开已是其显著特点.教育理论界宜针对问题加强研究,在促进网络教育建构质量文化的同时避免消费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9.
推动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是我国教育领域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地方高校转型”的政策体系已初步形成,地方高校转型实践也在如火如荼地展开。文章基于六所地方转型高校的深度调查,发现和总结了一系列凝聚中国特色的地方高校转型经验:以“学校章程、发展规划、决议”等形式将学校转型发展战略及“应用型办学定位”予以明确;以建设产业学院、调整专业(群)建设、加强应用性研究等方式实现高校与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对接;以应用型人才培养、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等作为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依据;以增加实践类课程比重、设置模块化课程、强化创新创业课程等方式改革学校课程体系;以校企“合作共建共享”的方式来加强高校实习实训基地及产学研用平台建设;以“教师管理制度的创新与突破”“引进来”“送出去”“双聘双挂”等多路径,来提升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质量。这些如“火”的现场背后也存在如“冰”的困境:关于“地方高校转型”的理念与认识仍缺乏“共识”,仍存在“标签化”疑虑;地方高校各“关键要素”的转型仍存在能力、路径及机制等多方面障碍;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仍是短板,亟待完善制度、理顺机制。基于此,未来应进一步转变观念并达成共识,将应用型高校作为一种“类型”的高校来看待;要进一步发挥省级政府在区域高等教育布局结构调整、实施高等教育分类设置与分类管理中的关键作用;地方转型高校“关键要素”的突破仍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20.
当代美国高等教育研究理念主要包括“学术资本主义”、“学术资本主义与新经济”、“大学的企业性”、“全球一体化与社区学院”、“知识和金钱对研究型大学的影响”和“大学的组织转型”等。这些理念对高等教育实践具有解释作用,对决策人员具有参考、引导作用,对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具有指导作用。这些理念的应用有一定限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