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2 毫秒
1.
“教育哲学漫谈”之四。回答“教育是什么”,即教育本质问题 ,是教育哲学需要研究的首要问题。本文从分析教育与人、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着眼 ,在阐述教育内部的和外部的基本规律的基础上 ,概括地提出了对教育本质的认识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教育者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 ,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身心全面发展并适应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2.
“教育哲学漫谈”之四。回答“教育是什么”,即教育本质问题,是教育哲学需要研究的首要问题。本文从分析教育与人、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着眼,在阐述教育内部的和外部的基本规律的基础上,概括地提出了对教育本质的认识: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教育通过有目的、 有计划、有组织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身心全面发展并适应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3.
德育对社会的解读是要告诉人们:社会是一个什么样子的存在?社会存在的必要性在那里?社会的现实是一个什么样子?这包括社会的结构、社会的制度、社会的规则、社会的主导价值、社会发展的前景等,也包括社会发展中的国家在世界范围内的位置和发展态势。德育对人的解读是要告诉人们:人的本质和人的本性是什么?人的需要和人的追求是什么?人在宇宙和社会中的位置,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及人与人的关系,人发展的现状和人发展的未来。德育对人生的解读是要告诉人们:人生是什么?人生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人生的价值是什么?  相似文献   

4.
以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为指导实现高校德育的时代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全面发展,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和共产主义的理想目标。高校德育与人的全面发展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规定着高校德育的目标、性质和方向;另一方面,高校德育是贯穿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各种教育的灵魂和核心。以江泽民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为指导,致力于高校德育创新,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5.
高校要实现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目标,必须始终把“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重大课题放在重要位置,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创新高校德育。在新的形势下,着眼人的全面发展是高校德育创新的理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继承与发展是高校德育创新的理论支撑点;实现内容、途径和方法上的创新是高校德育创新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6.
建立德育体系的首要问题是确立德育目标,对教育来说这是个具有共性的课题。德育目标的确立,要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全面地认识德育。学员精神世界的所有方面都是德育关照的对象、政治思想虽然是其中具有方向性的极为重要的主导部分,却不是学校德育的全部内容,因而不能用思想政治教育代替德育。确立德育目标还要依据社会的需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这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原则,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就是要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培养所需要的人。德育目标要充分体现社会  相似文献   

7.
略论智育     
智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究竟处于什么地位,起着什么作用,它同德育和体育的关系如何?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出发,搞清楚这个问题,对于拨乱反正,肃清林彪、“四人帮”推行极左路线、批判“智育第一”的流毒,全面准确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什么是智育?一般说来,智育是指文化科学知识的教育,是指培养人的知识才能和智  相似文献   

8.
倡导主体性德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体性德育是近年来我国兴起的以关注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进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它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要求,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道路。倡导主体性德育,实践“三个代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既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理论品质,也是德育理论创新和德育实践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9.
"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和永恒主题。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培养什么人"的旨归标准是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终极目标是促进青年全面发展,这是现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观的基本要求和体现。  相似文献   

10.
学校的本质功能是育人。素质教育体现了与学校育人功能的一致性。素质教育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到21世纪中叶,我国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时候,今天的学生,将是整个现代化建设的领导者、建设者,那个时候的中国人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我们必须在今天的教育中进行充分的考虑,在今天的素质教育中,应更多地强调德育,强调创新和实践。德育应该是学校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全体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德育实效性,是我们长期以来致力于解决的重点问题,更是我们苦心求解的难题。究其原因,固然是因为德育规律复杂,涉及到主观与客观…  相似文献   

11.
<正>德育本质问题,是德育理论研究中的一个根本问题,它要回答的就是作为社会、教育现象的德育是什么。弄清德育本质问题,对于德育理论与实践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综观历史,古今中外曾出现各种各样的德育理论,它们在科学化的道路上处于不同的地位。其相互区别或争论之点就在于对德育是什么有不同的理解。由于对德育本质的认识不同,就决定了不同的德育理论体系。从我国四十年来的德育实践看,时而把德育等同于政治教育,时而把德育等同于道德教育;时而说德育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三部分,时而又说德育同时还包括法制教育、心理品质教育等部分;时而说德育即学校德育,时而又说德育包括学校德育、家庭德育和社会德育三部分;如此等等,十分混乱,东摇西摆,危害很大。因此,深入探讨德育本质问题乃是实践之必需。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指导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理论基础。在培养人的问题上,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高校的一项迫切任务。本文试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对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谈几点看法。一、深刻理解人的本质属性,坚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是高等学校的根本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首先必须正确把握人的本质。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不同的社会形态,人们的社会关系各不相同,人的本质有着不同的具体内…  相似文献   

13.
徐新洲 《江苏高教》2021,(10):90-94
高校德育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生态德育作为其重要的研究方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鲜明的时代价值.在建设生态文明过程中,高校生态德育需要不断丰富新内涵、新思想和新实践,才能深刻回答"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的历史使命,切实增强高校德育的有效性和时效性.因此,全面审视当前高校生态德育的价值取向和实践维度,解构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伦理观,建构人与自然以及社会和谐共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生态德育是新时代赋予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14.
葛虹 《中国教师》2006,(5):53-54
德育,这一沿用已久的教育术语,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其内涵与外延有些什么变化?我们如何优化新课程背景下学校德育?我们如何思考德育现代化,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一、关于人本德育的定位什么是德育?鲁洁教授在《超越与创新》一书中,专门就德育的概念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审视与洞察,从现代化和现代人培养的角度,特别提到“培养人的精神世界”这样一个命题或概念。也许它可以为我们思考新时期的德育概念提供有益的借鉴。无独有偶,叶澜教授在《重建学校精神家园》这本专著中将新时期学校德育的基本内涵归纳为简单的八个字——“建设…  相似文献   

15.
"南山"与"秋色"看似不可比拟,实则虚实相生、相辅相成。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何尝不是如此。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首先应该是各司其责,各得其所的。但是在本质上,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都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宗旨,并能相互借鉴共同提高,可以殊途同归。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极为重要的理论基础,是德育的重要手段,利于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德育可以巩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有关德育的内容,颇值关注。一、坚持德育为先《纲要》的一大亮点,是明确地将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并提出推进思路: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  相似文献   

17.
王海燕 《班主任》2010,(10):9-10
作为教育工作者,无论是实践探索还是理论研究,都需要全面准确把握德育本质,通过对德育价值、德育主体、德育过程等的深刻理解,肩负起德育的时代责任,切实提高德育实效性与针对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如何体现育人育德的战略要求,怎样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显得尤为重要。一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实施德育工作过程和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要的引导者,学生是  相似文献   

19.
树立新的德育理念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是新世纪新阶段高校德育纲领性文件。学习贯彻中央文件,需要我们站在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对当代教育的作用和使命,要有更加崭新的视角,更加辩证的思考,更加理性的审视,尤其要与转变教育思想紧密结合,树立与时俱进的教育观,德育观和人才观。德育为先的教育观德育为先的教育观,是一种导向、一种激励,也是一种保证。核心在于强化德育是首位、是灵魂、是核心,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的教育思想。教育观说到底就是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王林 《教书育人》2009,(2):70-71
“南山”与“秋色”看似不可比拟,实则虚实相生、相辅相成。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何尝不是如此。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首先应该是各司其责,各得其所的。但是在本质上。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都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宗旨,并能相互借鉴共同提高,可以殊途同归。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极为重要的理论基础,是德育的重要手段,利于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德育可以巩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