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陈静 《邢台学院学报》2013,(4):157-158,167
加强对教师专业技能、教师素质、教师综合评价等,是当代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分析体育教育专业教师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剖析体育教育专业教师综合评价的特点,从新课程背景下提出综合考虑教师胜任力和专业成长的评价思路,并阐述体育教育专业教师的评价方法和步骤。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从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岗位胜任力理论出发,基于高职教师的特点,分别通过问卷调查法、行为事件访谈法和专家小组讨论法,构建高职教师胜任力模型,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高职教师的胜任力给予综合评价,为高职院校考核和选拔优秀教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胜任力理论"为以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代表的传统文科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撑,为深受社会文化转型带来发展困惑的文科专业指明了可能的改革方向。具体到汉语言文科专业的教学改革,则要求逐步落实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过程改革,强化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并重的目标改革和基于胜任力理论的教学评价体系的引入。  相似文献   

4.
结合现代学徒制的内涵要求,以江苏21所高职院校为例,从外在与潜在两方面构建了酒店管理专业教师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教师胜任力评价模型。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分别对样本数据的外在、潜在与综合胜任力水平予以评价。研究结果显示,样本学院的酒店管理专业教师的外在与潜在胜任力分别为处于较低和中等水平,且综合胜任力属于低水平级别,离中等水平尚存在一定差距。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以期在现代学徒制背景下,为提升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师的竞争力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数字时代下,数字胜任力正逐渐成为教师有效发挥其专业能力的“触媒”。面对数字化教育资源的不足、数字化教育技能的匮乏、数字化教育评价的缺失等困境,提升教师利用数字技术优化、创新和变革教育教学活动的意识、能力和责任,是破除教师数字胜任力发展瓶颈,提升职业教育教师队伍专业能力的重要突破口之一。依据教育部发布的《教师数字素养》教育行业标准及对国内外职业院校数字胜任力理论框架的分析,并结合课题组的实证研究,构建了包含3个一级要素和10个二级要素的职业院校教师数字胜任力内涵要素通用框架。基于该理论框架的方向指引性,提出职业院校教师数字胜任力的提升策略:构建数字化培训体系,推动数字化资源建设,提供数字化学习机会,鼓励数字协作和创新,建立考核和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6.
《广西教育》2008,(7):17-17
罗小兰在《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年第12期上撰文认为,教师胜任力是指教师个体具备的、与实施成功教学有关的一种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价值观。20世纪80年代,随着社会对教师专业化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胜任力研究得到广泛应用,人们从教师特征、教师素质和教师评价等方面对教师胜任力进行了各种研究和探讨,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相似文献   

7.
为了评价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师胜任力,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法构建计算机专业教师胜任力模型,解释了胜任特征内涵,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胜任特征的指标权重,构建了计算机专业教师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对一地方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师进行了测试,对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胜任力是基于学习动机、自我概念、角色、特质、知识、技能等方面反映人的综合素养。将胜任力理论应用到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实践中,主要是发挥胜任力理论的导向功能,提升汉语言人才的语言能力和素质。文章从胜任力理论探析入手,审视当前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中的发展困惑,并从优化教学改革方向上,突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地位,强调知识教育、能力培养并重的教改目标,促进学生"做人、做事、做学问"。  相似文献   

9.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重点,具备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胜任力的教师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保障。国际上对教师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胜任力进行了积极探索,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分析发现,这些挑战主要源于对作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者的教师存在准入的优绩化认知、培养模式的技术化感知和对教师个体权益的忽视。专业资本理论的提出,为重构教师作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者的胜任力提供了认识论视角。基于专业资本理论,提升教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胜任力需要跨越“能力鸿沟”、摆脱“技术胜任”与面向“个性重拾”。为此,需明晰教师作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者的资本产权,构建专业发展导向的培养机制;夯实具备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能力的教师的供给基础,构筑教师内涵增长的保障体系;助力教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科学决策,构造教师反思成长的教育空间。  相似文献   

10.
基于教师胜任力的高校绩效管理策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教师胜任力研究是教育研究领域的一个新热点。文章通过将教师胜任力引入高校绩效管理,提出了基于教师胜任力的高校绩效管理的实施策略,期许对高校绩效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胜任力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作为21世纪一个重要的发展工作体系,在后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工作领域中的使用越来越多.基于此,以二十年来中国教育领域胜任力研究为视角,深入探讨校长胜任力的模型建构,教师胜任力的模型建构,教师胜任力与绩效、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提出了胜任力研究趋势及局限,以期完善教师胜任力研究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教师胜任力是教师从事创业教育需要具备的差异化特征总和.基于文献分析,本文提出了高校教师在创业教育中应具备的特征和能力,设计了高校教师创业教育胜任力特征的调查问卷;经过探索性因素分析,运用结构方程构建了二阶四维高校创业教育教师胜任力模型;将专业与课程建设、知识技能、能力发展、创业资源变为内因潜在变量,外因潜在变量为高阶因素,构建“创业教育教师胜任力多维结构模型”,提出了促进高校创业教育教师胜任力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持续推进指向胜任力培养的职前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是俄罗斯提升教师培养质量、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重要举措。秉持“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理念,俄罗斯高师院校积极探索“胜任力导向”的教师培养,构建由一般文化胜任力、一般职业胜任力和专业胜任力组成的教师胜任力模型,以有效解决教师教育中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脱节的现实难题。俄罗斯高师院校课程改革提出“知识”“能力”和“习惯”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通过模块化课程设置,实现专业性课程与师范性课程的深度融合,以“任务”为纽带组织教学落实行动导向,并以“任务完成度”作为胜任力评价工具,强调体现对话理念的师生双向“反馈”。  相似文献   

14.
美国专业主义教师教育思想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三种取向、四种流派:基于古典专业主义的教师智识教育思想;基于管理专业主义的行为绩效取向胜任力本位教师教育思想:基于管理主义的人文绩效取向的胜任力本位教师教育思想;基于混合专业主义的反映行动教师教育思想.不同取向和不同流派的专业主义教师教育思想对于美国教师职业的知识性、自主性、伦理性、智识性和资格性分别具有不同的影响.虽然专业主义教师教育思想对美国教师的专业化产生了一些积极影响,但其积极影响远远不够,甚至也还经常产生一些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将胜任力理论引入高职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质研究内,能突破传统以学历水平和科研成果作为思政教师素质优劣的评估模式。在新时代下,高职思政课教师不仅要具备专业的思政理论知识和优秀的教学技能,更需要拥有良好的职业胜任力。结合高职思政课教师胜任力的重要性及构成要素,探析影响教师胜任力的因素,提出高职思政课教师胜任力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胜任力是指教师为适应高职教育教学这一特定岗位而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特质的总和。通过行为事件访谈和问卷调查,借助探索性因子分析、信度检验、效度检验和验证性因子分析,构建了包括自我管理、科技素养、教学能力、工作态度、实践能力、职业素养胜任力等六个维度的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胜任力模型,以此作为选拔、培养、培训、评价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开办职教本科是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举措,同时对教师的教学胜任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相较于其他类型教育而言,职教本科教学胜任力具有其独特的理论内涵和评价体系,应当兼具成效和能力要素,表征为教师的教学知识、教学能力、职业品格、个性特质、自我认知、行为动机等六维度48个评价因子,并着力从高职教师自我赋能、教学发展共同体构建、专业师资培养培训和资格认证标准引领四个方面提升教学胜任力.  相似文献   

18.
高职青年教师理论胜任力及其校本培养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论胜任力是指高职教师理解、应用所授专业学科理论和教育科学理论的能力,多数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较为欠缺理论胜任力。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建立学习型学校、帮助青年教师树立终身学习意识、为青年教师配备指导教师、建立学术讲座制度、开展教科研活动等方式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提升其理论胜任力。  相似文献   

19.
浅论高职院校教师评价特色的弱化与缺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院校教师评价是加强教师管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胜任力与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由于受到高职教育发展底蕴不足,教育评价理论落后于评价实践以及评价者自身等因素的影响,高职院校的教师评价在评价主体、评价体系、评价方法等方面还缺乏应有的特色。  相似文献   

20.
教师胜任力的研究对于推进教师工作的专业化和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有着重要意义。基于胜任力的高校教师评价,应借鉴工业组织管理的先进技术,采用职位分析、胜任特征模型、模拟测验和模糊综合评判等方法,以科学评价高校教师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特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