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随着新经济的兴起和新产业革命的到来,传统工程教育面临严峻挑战,为主动应对这种挑战,新工科应运而生。人才培养模式是新工科建设的基础。更新人才培养理念,重构培养目标和知识结构,转变培养方式是新工科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本质内涵。新工科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构建策略为:(1)应响应时代呼唤,更新培养理念;抓住以学生为中心、反向设计、持续改进等几个关键环节,实现从传统工科学科导向的培养理念向成果导向转变。(2)推进范式转换,重构培养目标和素质结构;在品格培养方面,要回归"理性";在知识培养方面,应构筑起人才全方位复合型知识结构;在能力培养方面,要同时注重技能和能力的培养。(3)遵照顶层设计,重建培养方式;积极推进工科人才培养内外部环境协同;积极推进教学与科研的融合;积极推进不同工程院系、学科、专业之间的融合。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通过探索与新工科人才需求相适应的培养模式,开展以大教育观为统领,以新工科课程建设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抓手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实践,建立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制度为保障,以创新为抓手”的土木工程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进而为新时代背景下其他兄弟院校的新工科建设与新工科人才培养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3.
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是以技术为导向,以培养"专家"为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流程解决工程技术、生产管理等实际问题的能力。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具有人本性、系统性和适应性的内在价值意蕴。能力目标是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核心和关键,因此质量标准的建构逻辑就是围绕着能力目标,发现和搭建能力目标与课程、教学过程之间内在匹配和支持关系。  相似文献   

4.
新工业、新经济、新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决定了面向新工科的理科基础人才培养是一个重要的时代课题。而创新性、实践性、交叉性、多元性和引领性是面向新工科理科基础人才培养与管理的核心理念。文章探索了面向新工科的理科基础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课程体系的优化、人才培养管理的新机制、国际协同培养平台和交流渠道、人才培养的新标准的建立等,认为新工科人才培养需要采用与"互联网+教育"时代相适应的开放交互式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与过程性课程学习考核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前大多数院校现行的工程训练主要还是传统的训练内容和单一固定的训练模式,没有将新工科人才培养理念融入整个工程训练体系,凸显不出各训练环节与整个新工科人才工程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呼应关系。打破工程训练仍然沿用传统模式的定势,重新构建适应不同专业类型专业人才培养,注重跨学科多元化人才培养,以新技术应用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的工程训练体系。以提升工程训练对新工科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支撑性,发挥工程训练在新工科技术人才培养中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推进,我国传统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已无法满足产业和社会的新需求,新工科理念应运而生.尽管近些年新工科建设已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从知识管理视角审视,我国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仍面临企业参与产学研协同育人的程度有限,缺少情境化的案例教学,新工科人才的跨学科培养模式不健全,工程教育内容缺乏先进性和实践性等问题,从而阻碍了人才培养过程中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获取、转移和整合,不利于提升新工科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依据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相互转化的SE-CI模型,文章从知识转化的四个阶段提出了我国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途径,以最大限度地发掘工程领域的隐性知识,促进新工科人才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高效转化,提升新工科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7.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牢固树立以工程应用能力为核心的培养理念,开展多学科交叉创新型人才培养,是高校内涵式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为深化工程教育改革,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开展新工科背景下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学院以宽厚的物理学理论为基础,以6个工科专业的多年培养经验为依托,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健全新工科背景下创新人才培养实践平台,改革评价考核机制,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新工科建设的目标之一是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新工科人才,而培养新工科人才需要工科学生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文章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探讨了提高工程数学教学质量的六种教学手段,总结了新工科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手段和形式,为新工科人才培养提供可能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文章简要介绍新工科的内涵及其特点,分析新工科背景下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提出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工科教育教学对策,指出培养新工科人才需构建新平台,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并建立评价新机制。  相似文献   

10.
基于新工科教育理念,为破解通才教育和专才培养的教学与资源需求矛盾,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接轨,需要依托教学科研创新团队,融入"协同培养与兴趣引导、渐近式和模块化"的实践教学理论,立足大学生科研训练基地、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等实践实训教学平台,结合团队科研项目,以项目驱动、兴趣引导、以赛促学和协同培养方式,开展农林院校新工科人才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提升路径探索,以此制定农林类新工科人才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提升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孙雷 《江苏高教》2021,(1):74-77
新经济需要新工科,立足新兴产业培养新工科人才离不开产教融合。文章从新工科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出的新要求入手,深入分析了产教融合与新工科人才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找准当前高等教育中不适应新经济发展的现实问题,提出了产教融合培育新工科人才的市场认可、合作共赢、深度融合三项原则,围绕紧密结合学科专业选准合作企业、遵循市场规律共建平台机制、创新思维改革现有人才培养方案、以生为本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四个方面探索产教融合培育新工科人才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新工科背景下嘉兴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改革实践为例,探索了传统工科专业的升级改造方法,针对地方院校工科专业特色不强的问题,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构建、校企合作模式等方面,分析了机械专业如何培养新工科复合型人才,为嘉兴学院的新工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了案例。  相似文献   

13.
新工科建设对大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新要求,传统大学数学教学已不能满足新工科人才培养的需要。要以学为中心,在明确大学数学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通过创新课程体系、优化知识模块、强化数学实验、做好角色转换、融入信息技术、突出能力培养等六位一体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切实提高新工科专业大学数学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成效。  相似文献   

14.
新工科要求培养跨学科、跨专业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对计算机大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持续学习能力提出了针对性的要求。实践教学作为工程性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必须采用有别于传统的教学理念,运用新的教学思路,才能设计符合新工科人才培养需求的课程教学模式。秉承成果导向教学理念,采用"穿透式"的教学改革思路,构建竞赛驱动的"四类型六环节"实践教学体系,从课群组成特性、实践案例模块化构成、金课建设标准的角度出发,设计了符合新工科人才培养需求特性的竞赛类实践课程,使不同阶段的实践课程共同服务新工科人才培养目标,以模块化案例实践教学为课程灵魂提升课程教学效率,以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为课程形式和案例内容的建设标准,提升了计算机大类学科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效能。  相似文献   

15.
西藏自治区在实施工科人才培养过程中制定了具有西藏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计划,以培养高原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在就业环节出现了行业偏离和专业不匹配的现象,与西藏对工科人才的迫切需求产生了错位。本文从工科人才培养体系中的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教学方面探究制约高原工科人才培养的制约因素,进而从调整师资结构模式、虚拟实验拓展和实践教学基地化的三个方面入手,改善人才培养方面的问题,进而推进高原工科人才培养特色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加快推进传统工科专业升级改造,对于培养新工科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工科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直接影响未来工程技术人员的素养.为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工程实践能力强、竞争能力强的高素质新工科人才,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设置、理论和实践教学改革以及校企协同育人等方面探索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这些策略在衡阳师范学院传统工科专...  相似文献   

17.
基于"新工科"教育对人才培养要求和人才培养现状的分析,提出了现阶段土木工程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综合性大学在"新工科"人才核心能力培养中的优势。并以河北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模式改革为例,指出"新工科"教育在地方综合新大学的落地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发展既推动新兴产业、新兴学科的发展,也推动新工科人才的培养。新工科人才要有应对全球化发展的适应力和胜任力,要主动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围绕全球化视域下人才培养目标,以能源动力类学科为例,探索建立"卓越工程师培育平台""学业指导工作平台""人文素养提升平台""创新能力提升平台""挂职实践锻炼平台""海外交流培养平台"等六大人才培养平台,全方位提升全球化视域下新工科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相对于传统的工科人才而言,新工科人才更注重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基于新工科理念,通过把握软件行业发展趋势和产业政策,结合软件工程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三层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从顶层设计上推进实践教学模式创新。以合肥工业大学软件工程专业为例,介绍其实践教学体系整体构建过程,将新工科教育理念贯穿于软件工程师培养全过程,旨在培养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软件行业发展的工程人才。  相似文献   

20.
经济新常态对传统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培养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对新时代下工科学生的基本要求。为适应和达到这一培养要求,以自动控制原理为例,分析了课程特点与教学现状,针对学生特征,从讲授内容、方法、手段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其课程教学改革,为新时代地方应用型本科普通高校新工科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