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世界自然遗产以其高品位的资源景观吸引着众多旅游者,但旅游的发展带来了一些如生态、环境等危害遗产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加大了遗产地的管理难度,同时也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研究主要集中在遗产地旅游规划与开发、遗产管理与可持续发展、遗产价值及功能、遗产保护与利用、遗产管理体制、遗产管理法律等方面。在分析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提出应加强遗产旅游与保护之间的互动发展模式研究,同时还需关注对世界自然遗产特殊地质地貌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研究。  相似文献   

2.
武夷山世界遗产地在处理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遗产管理与社区民众的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是从利益主体的需求与冲突来看,不仅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的矛盾日渐突出,而且保护区与社区民众之间的分歧也在增多。因此,亟需强调遗产地各利益主体的协调与合作,尤其要鼓励社区民众的自觉参与。  相似文献   

3.
旅游地质问题是旅游学与地质学交叉渗透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是探讨地质资源旅游资源化、发掘旅游地质资源的价值,进而寻求利用与保护途径的重要学术问题与方法问题。地质环境是世界自然遗产存在与发展的重要基础,遗产旅游是当前自然遗产可持续利用的主要形式,旅游地质资源是全球绝大多数世界自然遗产地的主体旅游资源。从旅游学和地质学交叉的角度进行研究,有助于从根本上推动世界自然遗产的战略性保护,并为旅游地质学的建立及其在世界遗产保护中运用拓展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4.
云南红河哈尼梯田于2013年6月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其文化价值、旅游价值、生态价值将日益得到重视。遗产地开发旅游,机遇和挑战并存,如何处理好这一对关系、如何成功地营造一个以自助旅游模式为主的原生态世界文化遗产地,将会对云南哈尼梯田旅游发展的前景产生根本性影响。在分析越南沙巴作为自助旅游目的地的成功运作模式的基础上,针对云南元阳红河哈尼梯田在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后所面临的遗产地旅游开发与遗产保护问题,从国际自助旅游目的地成长建设的视角出发,借鉴沙巴旅游发展模式的成功之处,从旅游产品丰富和完善、旅游地基础设施配套、体验式旅游氛围营造、遗产地保护与开发协调等方面着手,对云南红河哈尼梯田世界遗产地的开发建设提出相应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张家界大鲵的生计发展和生存地的保护一直是专家们关注的焦点。随着世界自然遗产旅游资源的开发,极大地提高了遗产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时也与遗产地保护形成了矛盾。在对张家界大鲵生存的生态特征进行介绍后,利用SWOT模型综合分析了大鲵栖息地自然遗产旅游所蕴含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在这个基础上,寻找解决自然遗产的开发和保护之间矛盾的合理途径。  相似文献   

6.
遗产旅游对遗产地社会文化的影响及控制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遗产旅游的社会文化作用有利有弊,既促进了遗产地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同时也给当地带来诸多的消极影响.文章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探讨了遗产旅游对遗产地社会文化的影响,并对其消极影响提出了相应的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7.
申遗越来越火热,世界遗产及其保护主体的问题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这一问题的厘清,关系到遗产保护工作中的权责、动员和参与性等问题。通过对1972年《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背后的理念根源进行梳理,从比较宏观、中观的层面来分析世界遗产地及其保护的主体。  相似文献   

8.
社区参与是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构建基于社区参与的遗产旅游发展模式要遵循以人为本、全面参与、和谐共赢等原则,需要社区参与的决策机制、利益分配机制、生态文化保护机制、保障机制和评价机制等多方面的支撑,还需要对不同遗产类型以及社区与遗产地不同的依存关系加以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9.
自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来,中国的世界遗产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成绩的背后潜藏着的是令人忧心的问题与不足。其具体表现在:一、对世界遗产地的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当;二、世界遗产的管理体制存在弊端;三、世界遗产保护与开发的法律不完善;四、公众的主体意识有偏差。  相似文献   

10.
遗产是自然的存在物和人类历史进程中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历史遗存物.作为能够发挥效用的资源类型之一,在旅游的开发过程中,基于旅游形态的遗产资源发挥和体现着遗产本身所具有的经济价值和非经济价值的多重属性.而作为遗产旅游经营的内在核心,当前的遗产资源旅游经营模式则表现出与遗产价值多重属性的不对称以及失衡.通过以世界遗产地荔波作为研究个案,对其旅游经营模式进行剖析和优化构建,使其更加符合遗产类旅游景点经营的多重价值及不同利益主体的价值需求.  相似文献   

11.
遗产地管理体制的科学与否是遗产保护是否有力的重要保障。从遗产保护的角度出发,结合我国自然化遗产的管理体制,分析了乐山遗产地现行管理体制的优势及弊端,提出了乐山遗产地管理体制建设的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12.
文化生态和区域发展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文化生态可以通过旅游开发带来区域的发展,区域经济的发展可以为大规模的文化生态保护提供物质基础,实现居民的文化自觉。生态博物馆理念下原生民族文化的开发实现了一个良性循环的模式:保护原生文化→实现区域经济发展→更好地保护原生文化。  相似文献   

13.
文化生态和区域发展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文化生态可以通过旅游开发带来区域的发展,区域经济的发展可以为大规模的文化生态保护提供物质基础,实现居民的文化自觉。生态博物馆理念下原生民族文化的开发实现了一个良性循环的模式:保护原生文化→实现区域经济发展→更好的保护原生文化。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多分布在少数民族地区,遗产开发导致的民族文化生态破坏是当前自然遗产旅游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本文以武陵源为例,从世界自然遗产旅游引发的民族区域社会效应和民族文化在旅游环境中的生态适应性改变双向角度切入,进一步探讨世界自然遗产旅游和民族文化生态的互动关系,对于维护自然遗产的自然、文化生态平衡和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遗产旅游是人们对历史和文化的一种缅怀和体验方式,《遗产旅游》一书从供求关系出发,对遗产的内涵、特征、分类等基本属性及实际运作和有效管理进行论述。聚焦该书的启示,我国虽然遗产资源丰富,遗产旅游效应明显,但遗产地在宏观管理、细化管理、民众权益、遗产解说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多分布在少数民族地区,遗产开发导致的民族文化生态破坏是当前自然遗产旅游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本文以武陵源为例,从世界自然遗产旅游引发的民族区域社会效应和民族文化在旅游环境中的生态适应性改变双向角度切入,进一步探讨世界自然遗产旅游和民族文化生态的互动关系,对于维护自然遗产的自然、文化生态平衡和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工业文化遗产是工业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我国工业发展历史的重要表征。工业文化遗产通过旅游活动,进一步激发了新的活力和生命力。从旅游、资源、价值、环境四维构建工业文化遗产旅游活化绩效评价体系,从遗产旅游活化发展质量和影响因素两个方面评价活化绩效。研究发现:质量把控度、遗产完整性和经济活化力对遗产旅游活化绩效影响最大;案例地的工业文化遗产旅游活化整体和各维度均处于极度耦合协调发展;旅游者和遗产地居民对工业文化遗产旅游活化绩效评价的感知不同,旅游者偏好于活化后的旅游体验,遗产地居民更注重经济、就业等价值效益;工业文化遗产旅游活化的关键在于资源活化。文章补充和完善了工业文化遗产旅游活化领域相关研究,对遗产活态保护和活化效益的可持续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遗产地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的"公地悲剧"现象是由遗产资源的公共物品性质决定的。由于遗产资源本身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奥普尔斯认为政府的强权干预与管理是唯一方案。九寨沟作为政府强权干预治理遗产旅游地的典型案例,其管理体制的选择和变迁存在着路径依赖,政府强权干预模式在实现遗产资源的保护目标、保障当地社区居民利益以及避免遗产地"公地悲剧"上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IUCN评估文本对大熊猫栖息地生态旅游开发的指导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国际联盟(IUCN)的遗产评估文本拥有极高的国际认同度,其重要性与专业性对遗产地保护和开发等众多项目的实施具有极强的指导作用,而国内旅游学界尚缺乏对其文本的专业性解读。本文结合大熊猫申遗成功的契机,通过对IUCN评估文本和国内相关研究情况的分析,从世界遗产地的拓展、产品体系的构建、景区管理模式的建立等方面,对大熊猫栖息地生态旅游开发的前瞻性进行了探讨,从而能够更好地利用大熊猫的品牌价值,发挥生态旅游龙头作用,促进四川旅游的发展与提高,起到世界遗产地生态旅游的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20.
以工业遗产为资源要素,以生态保护为核心理念,以工业旅游为开发手段,积极发展生态工业旅游,是实现工矿企业转型复苏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工矿企业需利用丰富的遗产资源,借鉴成熟的开发模式,依托良好的政策环境,实施生态工业旅游开发,大力开发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深度开拓旅游市场。开发中遵循科学规划设计,突出生态理念,完善旅游功能,强化服务主体。以期提升企业形象,满足旅游需求,培养生态意识,促进生态文明,实现工矿企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