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外国教育史是教育学学科体系的基石之一,也是教育学人才培养的基础课程之一。其课程与教学的改革应以整体史学观为基本理念,加强课程内容的通识性和特色化建设,适当增加外国少数民族教育史与多元文化教育史教学内容,从文化的角度解读教育问题史,重视"中国教育史""比较教育学"课程的联系和沟通。  相似文献   

2.
为超越当下我国外国教育史学科的困境与危机,需要重新历史性地思考外国教育史学科的功用问题.在充分关照西方历史学科功用及部分国家教育史学科功用发挥途径的基础上,确立以探索教育发展规律为指导思想,以充分发挥我国外国教育史学科的教师职业发展功用、教育学学科发展功用以及提供教育历史洞察力和综合认识能力的学科功用体系,成为实现我国外国教育史学科走出困境、超越危机的可能性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3.
我国外国教育史研究领域中存在的"碎片化"现象影响了外国教育史学科基本目标的实现。借鉴全球史观的理论与方法,变革外国教育史研究与教学的叙事单元,树立全球性教育史观;回归教育历史的交流与合作本性,加强教育交流史研究;科学认识世界文化与教育发展的中心及其位移,客观评价不同文化与文明体系对人类教育事业所做出的贡献,均是有助于实现我国外国教育史学科基本目标的必要尝试。  相似文献   

4.
2001年外国教育史研究的若干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开放以来 ,外国教育史学科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 ,教育史学科 (特别是外国教育史学科 )的生存价值受到质疑 ;对教育史研究的性质和功能的片面认识 ,导致了对教育史学科在教育决策和教育改革中的作用缺乏正确的理解。但是 ,我们仍然欣喜地看到 ,外国教育史学界的研究者正在以自己的执着耕耘向偏见挑战 ,以敢于剖析和反思自己的勇气在不断的积蓄着力量 ,以“板凳甘做十年冷”的学术精神 ,为丰富中国的教育理论研究而不懈努力。一、教育人物研究对教育家及其思想的研究从来就是外国教育史研究的重头戏 ,2 0 0 1年当然…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个在当代世界历史研究领域已经产生重大影响的史学理论流派,全球史观反对历史编纂与叙述中的"欧洲中心论",主张以"全球普适的历史话语系统"书写人类历史;反对线性的历史发展观与文化、文明之间的单向交流,主张探索不同文化与文明之间的"横向联系",注重解析不同文化与文明之间影响的形式与交流的内容;反对单纯地以"民族国家"作为历史叙事单位,主张以"全球"作为历史研究单位.援引全球史观的理论主旨,并结合我国外国教育史学科发展的现实,我国外国教育史学科的未来发展需要在三个方面进行尝试,即超越"欧洲中心论",彰显不同地域与民族国家教育史的具体价值;强化全球意识,加强教育交流史研究;更新外国教育史学科叙事单位,展示教育史自身发展逻辑.  相似文献   

6.
滕大春先生是新中国外国教育史学科的主要奠基者之一,他自觉地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运用到我国外国教育史的教学和研究中,并在众多方面提出了颇具新意的观点,对建立我国的外国教育史学科、丰富和完善我国教育理论宝库以及我国当前的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第十一届全国教育史年会的论文反映了外国教育史的学术热点,这些热点主要集中于教育史学理论研究、学科自身建设研究、外国高等教育研究、外国教师教育研究和外国基础教育研究。当前外国教育史学术研究也呈现了新趋势,如史学理论研究不断深入、研究范围不断拓宽、选题时段不断延伸、研究视角不断更新等。  相似文献   

8.
滕大春先生是新中国外国教育史学科的主要奠基者之一,改革开放时期外国教育史领域公认的领军人物.他自觉地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运用到我国外国教育史的教学和研究中,创造性地对外国教育史的含义、学习外国教育史的意义以及学习和研究外国教育史应坚持的基本原则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并把它用来指导河北大学的外国教育史研究,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了解和把握其在外国教育史研究中的杰出贡献,对于建立我国的外国教育史学科,加快我国外国教育史研究的步伐,丰富和完善我国教育理论宝库,对我国当前的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近几年,我一直在围绕外国教育史学科的功能,即"学习外国教育史有什么用"作些思考。关于外国教育史的"学科功用",2008年我在河北大学召开的教育史年会上,以《外国教育史学科的困境与超越——基于我国外国教育史学科功用的历史分析》为题,做了大会发言。当时,我将外国教育史的学科功用主要理解为:第一,将比较上位的"用"定位于探索人  相似文献   

10.
关于外国教育史学科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外国教育史学科面临着两种不利局面:一方面,在现行高师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中,存在着将外国教育史的学科地位“弱化”的逆流;另一方面,对外国教育史的研究也正处于高原状态。外国教育史学科因而陷入了困境。对此,外国教育史学界应本着中国化、现实化、科学化、国际化的精神,通过突破陈旧的研究观念,精选学科内容,改进研究方法,加强组织管理四条途径来进行有效的纠治  相似文献   

11.
史宁中教授是我国改革开放后首批公费留学博士生,他不仅在数理统计领域造诣极深,而且在哲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等领域也颇有建树。作为高校教育管理者,史宁中教授亦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取得了丰富的教育理论与实践成果。抓住机遇,坚持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办学特色,构建全方位的教师教育体系,大学—政府—学校(U-G-S)模式享誉全国;独辟蹊径,垦拓农村教育,引领中国农村教育研究,为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跻身国家核心智库打下坚实基础;关注过程育人,重视思维炼制,提出"四基""四能""三会"的教学理念,为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及发展贡献智慧,影响深远;立足国情,关注职业教育,科学判断,放眼未来普职新格局;高瞻远瞩,能谋善治,创新方法,带领学校走上发展快车道;会通文理,审慎育人,重视人才培养,为高考进一步科学化提供了有益思考。  相似文献   

12.
陕甘宁边区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经历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三个时期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模范根据地。为了使边区的政权建设、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建设健康有序地发展,深入开展社会改造活动就成为巩固根据地的必要途径。为此,边区政府通过持久而广泛地开展社会教育,其中包括对好吃懒做的"二流子"改造,革除了社会中的恶习,促进了农业生产大发展,构建起了稳定、和谐的社会秩序,加快了边区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建设的步伐。总结边区社会教育中改造"二流子"的教育经验,对于当前实施"精准扶贫"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的教育制度思想是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指在各级各类教育制度中所体现出的党的教育制度的理念和逻辑。近百年来党的教育制度思想发展和实践的本质特征是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显著特色是高度重视优越性、规范性和内生性的统一,动力机制是一贯注重传承和创新、包容和开放的结合,重大战略是不断强调教育的现代化和优先发展、人民性和公平发展。这些制度思想不仅充分保证了党近百年的社会和教育理想的实现,而且也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制度自信。  相似文献   

14.
2018年我国教育研究者围绕外国教育史展开了多维度的研究,成果丰硕。本文从2018年公开出版的50多种学术期刊和15本外国教育史著作中遴选260篇外教史学术论文和7本著作进行研究总量解析,发现2018年外国教育史研究的主题、国别、时代、论文期刊分布以及代表著作呈现出明显的不均衡特征。从研究主题上来看,本年度较之以往研究有所继承和创新。在欧美高等教育史研究、教育思想家研究等传统研究主题持续深入研究的同时,更加凸显了“教育国际化和全球化”“教育科学化”等研究领域的热度,促使更多的研究领域逐渐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的教育理想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想与中国现当代教育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对中国现当代教育变革、改革和发展奋斗目标和美好前景的向往和追求,体现了共产主义最高理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长远理想和具体阶段性理想的统一。党的百年教育理想,体现崇高与现实、普遍与特殊、总体与具体、变化与不变的辩证统一,与党的革命理想和社会理想、教育发展道路、教育制度、教育方针政策等紧密联系,是对教育促进社会发展、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普及教育和教育公平等的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16.
中国教育信息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于中国本土文化和社会经济环境的以技术支撑和引领教育现代化的伟大事业。按照发展历程,中国教育信息化可以划分为萌芽阶段、初步发展阶段、快速发展阶段、逐步成熟阶段等4个阶段,不同阶段显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从中国教育信息化的演进逻辑来看,主要表现为:信息化主体从一元主体独行向多元主体共治演化,信息化研究领域从单一领域突进向宽广领域共进演化,信息化动力从建设驱动向应用驱动演化,信息化理念从工具应用向深度融合演化,信息化策略从摸着石头过河向顶层设计演化,信息化经验从国外借鉴向国际引领演化。  相似文献   

17.
《当代教师教育》是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创刊的教师教育理论研究刊物。从载文、作者、引文以及学术影响力等方面对该刊创刊十年(2008—2017年)所刊载文献的统计分析表明,该刊的载文量和篇幅适中,所载文献学术水平较高,学术影响力持续提高。今后需要在优化作者来源和年龄结构、加强专题研究、鼓励多元研究方法等方面继续努力,以保持并进一步提升该刊良好发展的势头。  相似文献   

18.
在微观的互动仪式理论视域下,学校仪式是一种关于个体身体空间、关注焦点、生命情感体验的互动结构。但在学校教育的现实境遇中,教育者不断为仪式活动增值、赋义,实施过程中身体的离散消解了仪式互动的基础,固化的制度程式模糊了相互关注焦点,严格的科层结构抑制生命体验,学校仪式沦为一种形式表演。构建自主、自然、自发的学校互动仪式,需转变仪式实施理念,凸显学校仪式的育人价值;打破仪式空间阻隔,保障学校仪式的身体聚集;放活仪式制度程式,传达相互关注的焦点;优化仪式科层结构,分享共同情绪和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9.
建国70年来,我国研究生资助政策经历了以保证公平为核心的单轨资助阶段、以追求效率为目标的双轨资助阶段、以全面发展为指向的多轨资助阶段、以深化改革为重点的机制变革阶段;遵循着以多元主体交互博弈的共进理路、以成本—收益分析为出发点的动力机制、以渐进性边际改革为主,强制性为依托的变迁方式以及在政策转换与运行成本的衡量中不断形成路径依赖等演进逻辑。新时期我国研究生资助政策应适时转变政府教育管理职能,统筹协调多元主体利益;重塑资助制度价值基点,实现公平、效率与质量并重;强化政策评估功能,稳妥推进资助制度变革;完善资助系统设计,实现资助制度均衡建构目标。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典文化将人理解为德性的存在,将“纲常伦纪”视为德性的内涵,教育致力于培养德性人,服务于皇权统治。在德性人的视域中,西方文化是野蛮文化,西方人是野蛮人;西方人则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隔膜中的误解由此出现。近代以来,在兴办海军教育对抗西方列强侵略的过程中,中国人开始重新认识人,并对教育做出新的理解:人不仅是德性的存在,还是理性与实践性的存在;教育的急务在于培养人的理性和实践性,即以自然科学技术知识和实践知识为主要内容,以课堂教学与实地训练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具有理性和实践性的人,由此拉开以人的素质现代化为核心的教育现代化帷幕。接受过海军教育并有留洋经历的中国人,对人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他们认为人不仅是德性、理性、实践性的存在,还是身体的存在;即便德性,也不再是以“纲常伦纪”为核心的传统德性,而是以自由、平等与权利为核心的新型德性。基于这种认识,教育开始致力于培养具有新的德性、理性、实践性与相应身体的人,教育现代化得以持续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