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随着改革不断地向纵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念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接受,并广泛运用于理论和现实经济生活之中.但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念的含义和所包含的内容,以及它同其它一些问题之间的关系等等,仍存在着一些模糊的认识,有的甚至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念同党的方针政策、共产主义理论、为人民服务的观念等对立起来,从而造成了一些认识错误和思想上的混乱。因此,笔者认为,对这个观念进行全面地、深刻地探讨和认识,弄清楚它的真正含义和同其它一些观念的关系,指导人们更加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概念,在当前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十分迫切的。  相似文献   

2.
自古以来,人们对земля(土地)、воздух(空气)、огонь(火)、вода(水)的理解,就被归为每个民族文化的最基本的组成,即它的基本观念当中。这其中,"水"观念在人的意识和文化当中是重要的观念。因为"水"在民族观念和认识当中被认为是宇宙的最初自然力之一。因此,古往今来,俄罗斯人在对周围世界不断认识和理解的过程中,在对水以及由水构成的水体、自然景观等客体的性能和属性的观察、研究中,也形成了对"水"观念的基本理解。对这些观念的理解以及逐渐积累的相关知识被代代相传地记录和固定在一些词语、成语单位、以及很多口头和文字作品当中。以俄罗斯叶尼塞河流域水系的名称为例,对вода观念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观念一词,本来是哲学术语。在柏拉图、黑格尔那里,它是世界的本原,万事万物不过是它的摹写或外化;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观念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形式,是客观存在于人脑中的映象,所以,观念与意识、思维、精神及相对应的物质、存在一起,构成基本的哲学范畴。显然,当人们说及教育观念时,并不是从上述角度去界定观念一词的,哲学意义的观念,只有在作为认识的一种形式上影响了汉语的日常应用。在汉语的日常应用中,观念常与思想连用,所谓思想观念,指的是人们的看法、认识。当某人对某些事说出一些新看法时,人们会说他的“思想很新”,也可以说他的看法是…  相似文献   

4.
教育学是体现高师特色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如何讲授好这门课程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是关系到能否培养出合格教师的重要问题。长期以来,教育学在高师院校中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同样地也没有很好地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人们认识上的偏差,也有教育学课程建设方面的诸多问题。本文试图就高师教育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几个问题作点浅显探讨。一、关于教育观念转变教育观念是指人们对教育现象的认识或看法,主要包括教育主张、教育理论和教育学说等。从微观角度来看,主要是指教育、教学思想或育人观,它是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人们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系统结构这个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的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发表了一些很有启发的看法。我认为现有哲学教科书,把认识论归结为一个认识过程的规律是不完整的。其理论系统的基本结构,应与辩证法理论系统结构一致,应由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实践与认识、思维的作用与认识过程的实现、真理与谬误等四个基本层次的规律所构成。人类认识史表明,人类认识活动是由多种元素的相互关系构成的动态结构,存在着多层次的矛盾运动规律。从认识论的产生来看,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认识的对象和内容,就不能有反映;没有反映者,也不会产生主观映象,也无所谓认识的出现。被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所改造所反映的客观世界的特定部分,就是人们通称的认识客体。也就是说,认识客体并不  相似文献   

6.
转变观念是改革时期的时髦话题,但能不能真正做到观念的转变,还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每每提到语文教育观念的转变,人们大都习惯于以“树立素质教育观念”来代替对具体问题的认识,对“创新教育”也大体如此。一些人望文生义地认为,创新就是求新,就是标新立异,就是利落地对过去加以否定和抛弃。这种  相似文献   

7.
教育法律观念是人们对于教育法的基本倾向及对教育法律现象的态度、认识与评价。教育法治既是一种制度,也是一种精神,是制度和精神的有机体。近年来我国教育立法的力度较大,教育法律体系的框架已基本形成。但同时也应看到,不少人的法治观念尚未及时转换,一些传统的落后观念阻碍和制约着制度性法律文化作用的充分发挥,教育法治的精神底蕴尚显不足。要使传统的法律观念实现转换,并与现代教育法律精神相协调,首先应根植于本土文化,立足当代教育法治的需要,吸收我国传统的人文精神,并对其加以筛选、提炼,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同时结合我国实际,借鉴、吸纳西方人文精神中的一些先进观念。重塑现代教育法律观,启蒙教育也至为关键。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词汇作为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敏感地反映着社会发展和语言发展的状况,也标志着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广度和深度。语言的发展总是紧跟时代步伐,全面、真实、生动地展现社会生活的全貌。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近年来出现的一些新词新语来揭示现代汉语新词产生的原因及其在语义、语法和语音等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地、主动地、持久地认识某种对象并需要做出一定意志努力的知觉过程。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起点,是想象的翘膀,是思维的源泉,是心理成熟的土壤。事业的成功和成就的取得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敏锐的观察力。巴甫洛夫的座右铭就是“观察、观察、再观察”;达尔文自我评价说:“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是在观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精细观察的能力上,  相似文献   

10.
因人而异、科学合理的保健运动对促进人体身体健康非常重要。然而人们在保健运动中常存在一些误区,如对有氧运动与无氧运动、适宜运动量的错误认识;运动减肥上的认识误区;中、老年人锻炼肌力必要性的认识不足;女性经期运动认识误区;锻炼时间选择上的误区,等等。该文从生物学角度对以上误区进行分析探讨,从而达到纠正人们认识偏差的目的,为进一步指导人们科学合理地进行保健运动、促进身体健康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对于国家的认识,是历代政治家和思想家所关心的基本问题;受所处环境和立场背景的影响,人们对国家的认识往往存在较大差异.孔子和柏拉图是分别屹立于东西方文化史上的思想文化巨人,在他们生活的年代,正是社会形态转化的大变动时期,出于强烈的政治抱负和个人使命感,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对国家认识,并试图给予落实.对于二者国家观念的梳理,目的在于认识他们的思想形成路径,分析各自的认识得失,进而揭示东西方两大文明渊源对人类社会基本构想的差别所在,以期深化人们对未来的探索和对自身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散文观念是一定历史时期内人们对散文的性质、艺术特征的趋同性认识。其核心是人们的散文审美观和人们对散文功能的理解。散文作品是一定散文观念的产物。散文观念的嬗变决定性地影响着我国现当代各时期的散文创作。本文拟对中国现当代散文(文学性散文)观念的形成与膻变进行细致深入的分析和简要归纳,力图从理论的角度把握中国现当代散文发展的脉络,检讨中国现当代散文观念和散文理论的得失,并进而阐述自己对散文的本质、审美功能和艺术特征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本文是讨论现代社会发展带来的设计观念的变化,作者首先指出对于设计观念认识的两种危险误区:即每个时代的设计观念是统一的整体;社会形态的向前发展带来设计观念的进步。然后论证说明在设计观念中并不存在进步或进化的观念,而是是否与社会经济文化形态相适应。设计观念的发展非但不是技术意义上的那种“进步”同时也并非一种线性发展的结构,而是更接近于文化领域里那种“回跃”的变化方式,不同社会时期人们对设计观念观察的切入角度不同。  相似文献   

14.
美国是当今世界的头号强国,对其教育的研究对我国的教育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文献法从教育管理、办学体制、教育观念、教育环境等多重角度认识美国基础教育的全貌,为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汉语词汇学界研究确定构成词汇的语言成分问题经历了差不多百年的历史。50年代前,人们多从字、语法、词汇角度认识和研究词;50年代后,随着词汇系统和词汇单位观念的形成,人们开始对从词汇系统构成要素的角度认识词和固定词组,随后又提出了词汇单位是词汇系统直接构成成分基本原则,少数学具有了语言层面的意识,认识接近于问题的实质。事实上,坚持语言层面和词汇系统的观点,是确定词汇成分的两大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6.
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极富时代特色和中国特色的新学科,开设其是为了使小学生形成和认识一些常见的品德与社会现象,初步了解一些家乡的、祖国的、世界的品德观念与社会常识;从小培养他们正确观察、认识社会,养成良好品德与社会生活基本能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及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培养他们对品德与社会的责任感。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30、31页“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认识物体的全貌要多角度观察;激发学生的好奇。  相似文献   

18.
重刑轻民的认识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其含义。它对中国古代法制虽然有一些正确的反映 ,但低估了中国古代民法的发展程度 ,也忽略了中国传统社会是礼治社会这一基本事实。重刑轻民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消极法律观念  相似文献   

19.
教学理念辨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理念是学术界目前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概念。本文从词源学的角度分析了理念的含义 ,并进而揭示教学理念的内涵。教学理念是人们对教学和学习活动内在规律的认识的集中体现 ,同时也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的态度和观念 ,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教学理念有理论层面、操作层面和学科层面之分。明确表达的教学理念对教学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传统的认识论只是从认识活动的纵向发展方面对认识过程进行阶段性划分,一般区分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大阶段。近年来理论界也有人把认识过程划分为感性认识、知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三个阶段。这些划分对于人类认识活动的研究固然十分重要,但是由于传统认识论没有或很少注意从认识活动的横向结构方面去考察认识活动的不同形式,因而未能对整个人类认识活动作全方位的立体考察,致使传统认识论对认识活动长期滞留在一般性的宏观描述层次上,不能深入细致地揭示人类认识活动的内在机制和全貌。本文拟从认识活动的横向结构方面,对人类认识活动的不同形式进行初步的分类,以期与传统认识论对认识过程的纵向划分理论相结合,全面揭示人类认识活动的全貌及其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