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6 毫秒
1.
不知从何时起,音乐形式的藩篱变得格外不可逾越。古典音乐的高尚与优越,流行音乐的大众与通俗成为人们的固定模式.但是,去年9月,一场由帕瓦洛蒂召集众多流行音乐高手举办的慈善筹款音乐会却打破了这一固定模式.帕瓦洛蒂邀请了众多不同领域不同风格的古典流行歌手一起破除一切故有陈规界限,在音乐的沟通与文化的交流上努力追求大同境界。这场音乐会为我们留下了一张非常优秀的专辑《帕瓦洛蒂与朋友们》(PAVAROTTI&FRIENDS)。  相似文献   

2.
孩子上了小学,没有读几日书,我就已经发现我们过去的书本对她无用。现在的确是一个新的时代了。一次语文考试,女儿得了99分,她将一个填空“青青的瓦白白的墙”写成了“清清的瓦”。我问她这个错误是如何产生的,女儿却问我:“什么是瓦?”什么是瓦?我这才猛醒,她这个七岁的小人儿的确还从来没有见到过瓦,更何况“青青的瓦”?孩子的老师一定与我一样,以为瓦这个东西是不用讲解的,根本就没有意识到现在的城市孩子对瓦完全没有认识。现在我们居住的城市里到处高楼林立,高楼的楼顶上是顶楼平台,平台同时又是隔热板;隔热板是水泥做的,水泥是灰白色…  相似文献   

3.
阿尊·瓦尚今年18岁,住在班加罗尔。他跳着华尔兹,在臂弯中拥着一个“幸运”一代的女孩。瓦尚对汽车和赛马很狂热,他的坐驾是一辆新款福特依柯。他的座右铭是“底特律,我来了!”瞥一眼住在德里的菲艾玛·阿班的D&G牌子的透明提包时,你一定会感到吃惊。她的包里有两张信用卡、一部诺基亚2180手机、一个驾驶执照、一些零钱、美宝莲深棕色唇膏和一个专用的护肤品袋。这些东西是她不久前去澳大利亚旅游时购买的。  相似文献   

4.
简爱     
作者简介:夏绿蒂·白朗特,1816年出生于英国东北部约克的一个小镇。其父派崔克·勃兰第为爱尔兰人。1806年到英国担任英国国教公会牧师后,才将勃兰第改为白朗特。她的母亲在她五岁时便因病过世,夏绿蒂便在姨妈的照顾下长大。《简爱》一书中,作者一反当时小说中女主角温柔貌美的形象,而以一个又小、又黑,相貌平凡无奇的女家庭教师为主轴,叙述一个热情、纯真、坦率、坚毅的女性不平凡的一生。夏绿蒂从小便生长在一个文学气息浓厚的家庭,因此对文字有着异于常人的驾驭能力。在她的笔下,简爱成为世界文学史上令人难忘的人物之一,直到现在仍深深…  相似文献   

5.
夏绿蒂·勃朗特是英国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著名作家,马克思曾把她同狄更斯、萨克雷和盖斯凯尔夫人等一起称为“一批杰出的小说家”. 夏绿蒂于1816年生于英国北部山区的一个穷牧师家庭,早年丧母,父亲是一个虔诚的牧师.童年时,她和几个姐妹都先后进过名为慈善学校,实则是牢狱般的孤儿院.青少年时期,她们是在非常清苦微寒的生活中度过的.以后,她又为生活所迫而当过家庭教师.在当时英国社会里,妇女远没有获得平等权利,家庭教师的地位实际上与女仆相去无几.  相似文献   

6.
前不久看到两条信息:一条是《郭峰失声之后》,另一条是《帕瓦洛蒂六十岁了》。郭峰足一位深受广大青年朋友喜欢的通俗歌曲演唱歌星。他写过、唱过多首感人的通俗歌曲。由于嗓音使用过度,忽视了嗓音保健,导致过早地出现病变(附:一般情况下经治疗会痊愈的)。帕瓦洛蒂虽年届六十,可至今仍在世界各地举行独唱音乐会,声调铿锵,不减当年。举上述两例,不等于说学习美声唱法或  相似文献   

7.
寻找夏绿蒂     
<正>夏绿蒂不见了。一夜之间,母亲和我都开始紧张起来。夏绿蒂是谁?当然不是人了,她是一只巨大的母蜘蛛。每次路过厨房,一抬头就可以看见她的倩影。她织的那张"天网"大得惊人,上面粘着各种小虫子,大多是烦人的蚊子和苍蝇。夏绿蒂胃口很好,吃嘛嘛香,而且除了是这里最大的蜘蛛值得她骄傲外,她也深知"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道理,每天都安安心心地纺  相似文献   

8.
<正>国立奥伦堡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院长、本次会议的发起人之一瓦·伦达克教授19551966年就读于乌克兰帕夫雷什中学,是苏霍姆林斯基亲自教过的学生。师范学院毕业后,区里分配她做团委书记,可老师硬是把她要回了母校做教师。后来她嫁给了俄罗斯人,就到奥伦堡定居下来,一直从事教育工作。她说:"我很满足,我得感谢苏霍姆林斯基。因为行政工作只是瞬间,而教育是永恒的。"  相似文献   

9.
契诃夫的小说《渴睡》,写一个只有13岁的小保姆瓦丽卡的"犯罪经过"。小瓦丽卡被主人无休止地驱遣劳作,极度疲劳,她只想睡那么一会儿;而主人家那婴儿不停地啼哭,她实在无法支撑了,恍惚中,她掐死了那让人无法睡觉的婴儿。小说结尾是这样的:"……她掐死他  相似文献   

10.
白天蒂基特和新朋友们一起玩耍;晚上皮埃尔就接地回家,夫妇俩和她偎依在一起。和大多数称职的父母一样,皮埃尔·蒂维隆和依莲·蒂维隆夫妇对他们13岁的"女儿"蒂基特了如指掌。她特别喜爱加了奶的咖啡,早餐喜欢吃奶油蛋卷,最喜欢的晚餐是加了奶油酱汁的韭葱;她喜欢波光粼粼而非平静的水面;她尤其喜  相似文献   

11.
快乐和不快乐都是对生活的个人感受,但是其暗示作用却大得惊人。美国有一位叫安娜的女病人,颈背部长了一个恶性肿瘤,医生判定她最多再活3个月。开始的时候,她很沮丧,度日如年。后来她在心理学家帕·诺里斯的帮助下,一直保持乐观情绪,微笑地面对身边的人与事,把肿瘤看作是凶恶敌人,想象与这个极度凶恶的敌人做斗争。一年之  相似文献   

12.
《小学生》2010,(Z1)
有一位美国女孩名叫派蒂·威尔森,这是一个不幸的女孩,因为她在年幼时就被诊断出患有癫痫。她的父亲吉姆·威尔森习惯每天晨跑。有一天,戴着牙  相似文献   

13.
错出的姻缘     
我把自行车放进车棚,便往家走。刚走到门口,就听到房里电话铃声响个不停。"一定是来自德里妈妈的电话!"我想。我赶紧开门去接电话。由于不习惯用手机,妈妈从来不打我的手机。通常,她只是周日才给我打电话。可今天刚周五,会是什么原因让她这时打电话呢?"斯瓦蒂,你好吗?"电话中,妈妈一如既往关心  相似文献   

14.
从前有一个农民叫帕霍姆,为了养家糊口,他辛勤劳动,却没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土地。他一直和四邻一样贫困。"尽管我们从小就在土地上耕耘,但我们农民到头来仍一无所有。只要我们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情况就大不相同了。"他经常想。在帕霍姆的邻村住着一位夫人,她是一个小地主,拥有大约300公顷的地  相似文献   

15.
“在一所农村学校身不离校地工作三十二年,这对我来讲是无与伦比的幸福。”这是苏联当代著名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的自述。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出生于马克兰基罗沃格勒一个农民家庭。十七岁就在一所农村小学任教,后来披调入帕夫雷么中学——一所曾在战争期间遭到严重破坏的十年制普通乡村学校担任语文教师,并从1948年起任该校校长,直至逝  相似文献   

16.
瓦·阿·苏霍姆林斯墓(1918--1970)是前苏联当代教育界最杰出的一位教育家。在我国教育界也很有知名度。他出生于乌克兰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经历过卫国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从1948年开始直到逝世,他一直在帕夫雷什中学任校长,同时,还担任教师和班主任工作。在此期间,苏霍姆林斯基通过辛勤的研究探索和实践,写出了41部专著,600多篇  相似文献   

17.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十七岁开始教育工作,先后担任过小学教师、中学教师、教务主任、中学校长、区教育局长等职务。自一九四七年被任命为帕夫雷什中学校长,一直工作到一九七○年去世为止。二十余年间,帕夫雷什这所偏僻的乡村学校在苏霍姆林斯基校长领导  相似文献   

18.
说谎的鼻子     
小女儿瓦瓦嚷嚷着让爸爸给她讲童话故事。爸爸说:“就给你讲个《木偶奇遇记》吧!”“好啊!好啊!”瓦瓦高兴地拍起小手。爸爸给女儿讲起来:“有一个木偶叫皮诺曹,他是个爱说谎的孩子。说谎可不招人喜欢。皮诺曹不听大人的劝阻,还是说谎玩儿,他觉得说谎挺有意思。可是,他一说谎,鼻子就长〔zhǎng〕长〔cháng〕一截;再说谎,又长长一截。到后来,他的鼻子长得老长,真丑。”爸爸讲完了,捏着瓦瓦的小蒜头鼻子说:“可不要说谎哟!谁说谎谁的鼻子就像皮诺曹似的,长那么老长耶!”瓦瓦摸摸自己的小蒜头鼻子,眨着眼睛做鬼脸。然后,她跑到洗漱〔shù〕间…  相似文献   

19.
美人星球     
雅米是一个其貌不扬的女孩。说其貌不扬其实已经是抬举她,雅米的长相之丑陋已经到了让人望而生畏的地步,上学的时候,男生们私下评价雅米,说她"就差五官没有满脸乱跑了"。女孩子被人这样评价可怎么受得了?为此雅米不知悄悄流了多少眼泪。雅米的朋友很少,但朋友少不意味着没有朋友,比如茱蒂,就是雅米为数不多的朋友之一。茱蒂有着倾国倾城的容颜和超凡脱俗的气质。雅米和茱蒂同在一所学校,两人每天同进同  相似文献   

20.
帕瓦王国的城堡附近有一棵参天大树,在这棵树上生活着三只顽皮的猴子,它们喜欢收集任何它们发现的东西,尤其是那些闪闪发光的饰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