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善后教育,指的是在不能预料事件发生之后或者事件发生场地之外进行的后期教育。教育经历告诉我们,有深度的教育,不在人前,常在人后。有善后的教育更有深度和精确度。前教育,指在事件发生当前的教育,可能是在时间前教育,也可能是在场前教育。绝大多数教师都能及时进行前教育。然而,在此类教育上,教师的专业性只体现在细节的略微差异上。真正有差异的教育体现在后教育上。后教育,指在事件发生之后的教育,是教师在前教育之后的助攻。特殊的事件只有前教育远远不够,后教育才有温度,感人至深。善后反映了教育的深度与精度:善后教育是一种长线教育;善后反映了教育者的信心与耐心;善后往往会带来教育的转机;善后教育是教师成长的机会和标志;善后反映了教育者的经验与专业技能;善后教育是课堂教育的延伸;善后反映了教育者更多的思考与反省。  相似文献   

2.
韩大林 《教书育人》2012,(23):38-39
提起教育事件,我们总是联想到教育领域中发生的大事情,其实这样理解也没有什么不妥之处,可是教育中发生的小事情是不是也应该归为教育事件呢?这还要从什么是教育事件谈起"。事件"一词在《汉语大辞典》中的解释是事项、事情、历史上或社会上已经发生的大事情。从这个解释中,我们可以看出小事情也是事件的一种。在教育领域中有很多小事情,如果这些小事情不及时处理就会变成大事情,并非大的事情是  相似文献   

3.
杨荣 《上海教育》2007,(1A):36-36
《上海教育》写真上海的教育,上海的教育缩影于《上海教育》。 《上海教育》定格上海教育的关键事件,记录上海教育的杰出人物,构筑着上海教育的精神脊梁,传递着上海教育的渊源与化。《上海教育》是教育工作,尤其是年轻教育工作心目中的圣地。从1988年走上三尺讲台起,她就成了我的案头『必备,在阅读《上海教育》中,我走进了上海的教育。期盼着有朝一日,自己也能走进《上海教育》,是我诸多职业理想中的一个梦。[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关键教育事件是指普遍发生于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之中、对教师教育活动进程及专业成长具有重大影响力与反思价值的重要事件。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关键教育事件研究都是教师教育的一项有新意的举措。上海市长宁区在国内较早地开展了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关键教育事件的教师教育行动研究,在区域推进教师对关键教育事件的研究方面作了不少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王懋功 《上海教育》2014,(10):69-69
3月16日-22日,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督导检查在上海举行。各路专家分六组赴上海17个区县进行实地检查。这项国家层面的教育督导有严格的评估规定,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上海义务教育均衡水平的一次“大考”。3月22日,督导检查组组长、国家督学杨希文代表督导组反馈意见,宣布上海17个区县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督导认定。上海成为全国第一个全面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指标的省份。这是上海义务教育发展的重要历史事件,必将载入上海教育发展的史册。  相似文献   

6.
一、教育叙事研究的内涵、分类及取向 所谓教育叙事研究,是指在教育背景中包含任何类型叙事素材的分析研究。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它不直接定义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规定教育应该做什么,它以教育故事的形式,让读者从故事中体验教育是什么或教育应该做什么。一个完整的教育叙事研究要包括:主题事件;解决问题的具体过程,如当时的所思所想,最后如何解决的;对整个事件的反思,从事件中提炼出所蕴含的深层意义,从反思中建构新的思想或经验,也就是使主题事件所蕴含的意义理论化。  相似文献   

7.
2004年的上海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上海将在2010年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时至今日,上海教育也如期基本实现了现代化,我觉得现在应该考虑教育现代化后的发展问题,我就从教育评估的视角谈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8.
日前闹得沸沸扬扬的上海一所全日制私塾“孟母堂”事件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对于“孟母堂”是否因违背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精神而需被叫停双方各持一词,事件隐藏的是新兴的在家教育是否具备在中国土地生根的合理性。本文主要从在家教育的相关概念入手,分析其与制度是否冲突,以及能否成为缩小当前教育平等鸿沟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张治 《上海教育》2009,(2):59-60
在校长的眼中,2008年最值得回味的一件事情是什么呢?在与校长们的交流中,我们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每位校长关注2008年教育事件的角度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种类不一,层面不同,但是,细看下去,又发现校长们无论是关注直指教学的事件,还是关注看似离教学比较远的事件,其最终指向都是一点,那就是对理想教育的追寻。这里,我们请几位校长讲述了他们眼中2008年的关键教育事件,也许,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上海教育向着理想前进的足迹。  相似文献   

10.
唐盛昌 《上海教育》2007,(1B):24-24
《上海教育》伴随我40多年的教育生涯,我也见证着《上海教育》的发展与变革,从一本普通的教育类刊物演变成如今影响越来越大的中国第一本教育类新闻杂志,我最大的感受是,她以“新·实·活”的特点紧密把握着教育发展的脉搏,为广大一线教育工作提供了丰富、及时的教育改革与实践信息,同时也创设了交流教育思想的良好平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视窗     
《上海教育》2009,(19):3-3
又到一年一度的教师节,我坐在家里的沙发上看完了电视里播放的“60年,我与祖国同行——2009年上海市庆祝教师节”主题活动。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新中国的教育也走过了60个春秋。作为一名年逾古稀的老人,我为我曾经拥有的几十年教育生涯而自豪。我们这一代人见证了中国教育、上海教育走过的漫漫征程,虽然这其中有艰辛、有坎坷,但在这些艰难困苦背后,更多的是一代又一代优秀教师为之付出的青春与激情,他们将自己的教育理想写在科教兴国的旗帜上,为办出人民满意的教育而挥撒汗水。《上海教育》杂志9B上这样写道:  相似文献   

12.
苏军 《上海教育》2013,(9):53-53
时事造势。新学期开学,教育又被顶到了"风口浪尖"上。或许因为是某种事件的"不可控性"的催发,或许更是教育对社会的持续影响"周期性"的"发酵",不论怎样,这个与人类共生存的话题,永远道不完,也永远不可能仅有一种答案。不过,我们不能因为"道不完"而"失声",也不能因为"答案纷杂"而"失向"。在现在这个时候,我们更需要淡定的态度和冷静的思索。这使我想起两年前,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  相似文献   

13.
上海教育2009年第3A期对"孟母堂"事件(2006年业主反映在上海松江区某别墅内有人从事全日制私塾教育,私塾名为"孟母堂",被上海松江区教育局叫停前后历时近三年。孟母堂以《论语》、《孟子》等经书为其学习的主要内容,背诵经典是学生的头等功课。孟母堂的出现并非孤立事件。2005年初,湖南成立了考亭科教五峰新私塾,以《三  相似文献   

14.
回首2003,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经历了不平静的一年。有些事件冲击着人们的头脑,也转变着人们的观念。为此,本刊认真梳理了这一年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并且深入剖析事件对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深远影响,以飨读者。“新课标“颁布——从计算机教育到信息技术教育转变的完成自2000年《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  相似文献   

15.
《上海教育》2016,(7):26
自上海学生在PISA2009惊艳亮相后,全世界教育人士的眼光就再也无法离开这个城市。各国政府和教育组织纷至沓来,试图探寻"上海成功"背后的秘密。他们大致归纳出了三大关键因素:一是政策制定者对"教育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强大动力"的坚定信念;二是上海坚信,这个城市的所有学生都必须而且有可能达到世界水平;三是上海对一流的教师队伍的重视和支持。这最后一点引发了外界教育人士最浓厚的兴趣。大家都想知道,上海究竟是怎么培养和发展教师队伍的?但  相似文献   

16.
屠棠 《生活教育》2012,(22):12-16
距今80年前,即1932年10月1日,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影响深远的山海工学团在上海北郊当时的江苏省宝山县孟家木桥宣告成立。工学团是陶行知在历经晓庄被封、身遭通缉、避居上海、亡命日本、潜回祖国之后,在对中华民族之出路与中国教育之出路苦苦思索、总体思考的基础上所提出的一种全新教育理想;是他从宏观的角度,以辩证的方法,对晓庄生活教育实践作出深入反思后所创造的一种新型教育组织;是他在民族危亡生死关头,为谋求中华民族起死回生,为探寻中国教育出路所进行的又一次崭新教育试验。  相似文献   

17.
沈祖芸 《上海教育》2013,(13):26-27
今天展示的已并非仅仅是技术,而是技术支持下的教育规律的重新回归、是技术助力下的对人自身的全新认识,这才是上海教育信息化的真正内涵。那是一群上海教育人的梦想与行动——萌生于2012年9月25日。去年夏天在深圳举行的"首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展演",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交流平台,也是全国各省市在该领域发展成果的集体亮相。上海去了,带去了上海人对"教育信息化的理解",带去了上海学校在"教学应  相似文献   

18.
徐洁  赵钶 《青年教师》2010,(3):40-42
实践中,有一种现象值得反思:由于教育事件纷繁复杂,使有些教师经常置身于教育现场,却对一些有价值的事件充耳不闻;有时,听了许多课,脑子里仍空空如也;参加了一些活动,却理不出应有的头绪。即使写出教育叙事,也干瘪无味,没有多少教益。寻根溯源,这是缺少“慧眼”与“慧心”的缘故。  相似文献   

19.
读来读往     
《上海教育》2009,(11):3-3
我是上海某高中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阅读了《上海教育》杂志5B上的《寻找撬动变革的支点》后,觉得前言中用“盘整期”形容当下的上海高中教育尤为贴切。  相似文献   

20.
高校在自主招生考试中选择考什么科目是高校的一种自主权,但是最近上海四所高校"抛弃"语文科目却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人们的指责之一就是这种做法会对中学教育产生负面的影响,导致语文教育的边缘化。与过度重视外语科目相比,忽视语文科目的现象其实由来已久,然而这主要不是中学教育的问题。在应试教育的思维框架下,即使语文仍旧作为必考科目,学生的语文素养也不会必然提升。"语文门"事件并不会对中学教育产生根本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