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师者,所以授业传道解惑也。如今教育教学工作不能仅停留在此,尤其是面对中学时期的少男少女,如果不了解他们的身心特点,不把握这一时期学生由于身心发展的不平衡而可能带来的矛盾心理和行为,那么,我们在工作中不但可能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生活的积极性,同时也会给自己带来无数的烦恼。因此,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了解他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分析学生的心理,并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我们教师的工作是教书育人,教育教学工作不能仅停留在传道、授业、解惑上,因为这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心理和情感的需求,苍白无力的陈词甚至可能会造成学生的反感和对立。尤其是面对中学时期的少男少女,如果不了解他们的身心特点,不把握住这一时期学生由于身心发展的不平衡而可能  相似文献   

3.
问题行为是问题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阻碍他们身心健康。影响他们智能发展。或是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麻烦的比较稳定的行为。这些行为的扰乱性和对学习的影响都较大,需要长期耐心教育来加以矫正,若不及时矫正可能导致心理失常和行为变态。  相似文献   

4.
尹彦昌 《教育》2011,(7):55-55
在班级个体教学中,班主任工作是否有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学生了解是否全面、深入、客观。只有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个性特点,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状况,才能从学生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为达到教育学生养成良好行为的效果,必须从学生的内在心理层面寻找他们作出行为的支撑点在哪里,探本溯源,从心理层面影响、改变他们的行为。  相似文献   

5.
尹彦昌 《教育》2011,(19):55
在班级个体教学中,班主任工作是否有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学生了解是否全面、深入、客观。只有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个性特点,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状况,才能从学生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为达到教育学生养成良好行为的效果,必须从学生的内在心理层面寻找他们作出行为的支撑点在哪里,探本溯源,从心理层面影响、改变他们的行为。  相似文献   

6.
索质教育是面向21世纪的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对新型职业人才需求加大,职业学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会和挑战。所以如何能有效地做好教学工作成了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新的难题。宏观来说,心理素质是民放素质的重要方面,一个人的心理素质是影响其知识掌握与品德水平的心理条件.而专科学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良好心理索质的培养尤为重要。缺乏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个性不可能和谐发展。甚至不能算是一个健康的人.也必将影响他们在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在平时工作中常常发现很多教师看到了学生的不良行为表现,通常会把学生找过来就他们的错误狠狠地批评和教育一番,然后学生一言不发、低头认错,表示要改正错误,一次所谓的教育就算结束了,而时隔不久这名学生可能又会犯上同样的错误。很明显这样的教育没有真正触及学生的心理,更没有挖掘到他们犯错的思想根源,这样的教育只能是事倍功半,效果甚微。其实发现问题与解决方法之间有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学生的心理分析。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表现?而不是那样的表现?心理分析是什么?就是用我们的眼睛和我们的内心去洞察学生的心理。可见教育转变不只是转变学生的行为举止,更重要的是转变他们行为举止背后的心理依据。以下是我教育过程中经历的一个教育案例,供大家分享,探讨。  相似文献   

8.
封建教育意识教师对学生心理研究欠透彻,特别是面对身心急剧变化的中学生,他们心理上要求独立,强烈关心自己本身的存在,逆反心理强,有如小草要顶破土层才能生长一样,时时反抗、抵触老师。这时老师不从根本上去找原因,只慨叹一代不如一代,奉行“黄荆棍下出好人”的信条,对学生的不规范行为强制压服,扼杀他们的天性,泯灭了他们的创新火花,  相似文献   

9.
韩愈曾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而语文教师的传道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利奥·巴恩格先生曾说:“我们整天在干些什么?我们如此忙于传授知识。如果我们没有教会孩子任何他真正需要知道的东西,辟如:如何快乐地生活着,如何有个人价值感和自尊心,而单教会他如何读书、写作、算题,这有什么用呢?”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以人的发展为本。服从教育服务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的要求,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展开教学活动,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陈广文 《湖南教育》2002,(14):23-23
尊重和理解学生是教师教育教学行为产生积极影响的前提条件,它直接影响着教师其他教育教学行为作用的发挥。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教师只有发扬民主作风,建立人格上平等的师生关系,以尊重学生为前提,才能取得学生的尊重与信赖,达到教育好学生的目的。一、教师尊重学生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客观需要尊重学生是由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决定的。教育的对象是人,一切教育教学工作都要根据教育对象的身心特点来进行。青少年时期是青少年身心急剧发展的时期。他们心理面貌…  相似文献   

11.
徐殿作 《新职教》2000,(2):24-24
在千百万从事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当中,中老年教师占有很大的比例。他们由于有着丰富的经验,往往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骨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由于他们与学生的年龄差异较大,必然导致心理距离增加。如果不注重与现代中小学生进行心理沟通,就不能真正地了解学生,很容易犯经验主义的错误,不利于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因此,注重与现代中小学生进行沟通,消除心理障碍,就成为中老年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心理的各异特征,通过各种方式的心理教育,帮助、指导他们克服与消除各种弱点,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促使其身心和谐、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3.
郑中华 《考试周刊》2014,(11):175-175
<正>学生进入高中以后,由于其身心迅速发展,青年初期的独立心理、批评心理、逆反心理增强,他们处在情感不成熟的过渡期,总觉得自己是"大人",力求摆脱对成人的依赖,老师、家长在他们心目中的权威地位不再。他们不再以老师为中心,不再绝对服从教师的命令,教师也不可能再像初中那样对他们哄哄吓吓就可以了。他们中有的人情绪不稳定,多变化,不易控制,可以说软硬不吃;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向老师关上心扉,这给班主任的教育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需要班主任对高中生的管理更加师表化、人性化、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一、班主任要为人师表,做学生的榜样和表率  相似文献   

14.
李玉兰 《成才之路》2013,(35):28-29
初中阶段对于学生来说是他们生命中的黄金时段,他们的身心都在快速发展,但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是不平衡、不同步的。作为班主任,在工作中必须清醒地意识到这一点,要时刻提醒自己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他们成才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5.
孙娜 《成才之路》2012,(5):11-11
传统的教育方法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对学生的忽视,对他们人格的不尊重,过分的压抑,不提供他们自我展示的机会,教师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等,都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严重影响。教师应注意教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我们不能忽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学生在良好的心理环境下会愿意学、有积极性,这样往往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  相似文献   

16.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常常运用各种教法学法以提高学生的成绩,却往往忽略了与学生的交往、对学生的心理分析。特别是我们初三的化学老师,只与学生交往一年,一般不带班主任,对学生各方面了解较少.导致在教学上忘记去了解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心理状况。孙子兵法讲“攻心为上”,如果我们能把握学生的心理,了解他们心理需要,使之对学习有一个积极的心态.其知识接受的效率将高出不健康的心理许多倍。  相似文献   

17.
课堂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主阵地,如何通过课堂学习使学生心理最优化是我们一直非常关心和不断探讨的问题。笔者长期担负初中语文教学工作,对如何使学生心理最优化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一、学习心理的最优化初中生正值青春发育期,处于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接受价值观教育的关键时期。学生的学习心理如果时常处于不稳定状态,可能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甚至导致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因此,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心理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由于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处于中心地位,使他们形成了很强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这就为他们的心理发展带来诸多不利的因素,使他们的抗挫折能力很弱。一些学生在遇到挫折时,往往采取消极态度,或自暴自弃,一蹶不振;或离家出走,甚至轻生。这些现象告诫我们,加强对学生的挫折教育,已成为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重大的课题。 一、教育学生辩证地认识事物 1.正确地认识客观世界。学生受知识、经验等方面的局限,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肤浅的和片面的。可以结合学生成长的经历开导他们:他们从小到现在,无论是身体,还是知识、能力都在不…  相似文献   

19.
社会经济的发展,思想观念的转变,冲击着城乡的每个家庭,尤其是城郊结合部,许多家庭离婚率不断上升,这给他们的子女带来极大的痛苦,给学校教育教学也带来更大的挑战,我们学校在2001年9月份开始成立了特殊家庭学生和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广大学生和特定范围内的离异家庭子女进行集体心理辅导和个别辅导,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逐渐地发现了离异家庭学生所存在的性格、心理上的共性,并尝试进行心理辅导,促使他们自尊、自立、自助,取得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曾志红 《现代教育》2012,(10):92-92
对"问题学生"的教育,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既不能置之不理,也不能诚惶诚恐,而应该客观、冷静、积极的去面对。对于这些学生,教师要给予充分的细心、耐心、精心和恒心来教育、培养和引导他们,使之顺利渡过这一关键时期。一、细心了解探根源了解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的基础,要想做好学生的心理工作,充分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