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总结近几年来的中考作文试题,命题者都有着同一个着眼点:立足于考生“我”的视角。同绕这个视角,所命之题都是以考生“我”为圆心,以“生活”为半径,形成“我一我和家庭一我和学校一我和社会”这样的“轨迹”。或者说,作文无非是写“我”、“我”的家庭生活、“我”的学校生活、“我”的社会生活,极个别题目还延伸到“我”的想象世界。  相似文献   

2.
Dear friends,“我”是do,可不要小瞧我,“我”的“职责”还不少呢!请听“我”细细道来。 一、“我”可以用作实义动词,既可作及物动词,也可作不及物动词。人们给我的绰号是“做、干”。例如:  相似文献   

3.
“我喜欢我自己,因为我认识很多字。”“我喜欢我自己,因为我长得很漂亮。”“我喜欢我自己,因为我很喜欢画画。”“我喜欢我自己,因为我唱歌很好听。”……  相似文献   

4.
在古代,“我”是一种兵器,不是现在第一人称代词“我”的意思。现在的“我”与“伐”“战”“戟”这些打打杀杀的字长得很像,说明“我”在古代与它们是近亲,与现在“我”的意思相差十万八千里。  相似文献   

5.
1.人类征服动物的智慧:珍珠鸟本来是怕人的鸟,可是在“我”的精心照料下,它竟然敢一步一步地向“我”靠近——到“我”的杯子上喝茶,啄“我”的笔尖,啄“我”的手指,竟然还在“我”的肩上熟睡——于是,“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美好的境界”果真是因“信赖”而来的吗?应该说,是珍珠鸟对“我”的“信赖”才有的,  相似文献   

6.
围绕“做最好的我”办学特色,学校从管理者、教师、学生三方面,依据“做健康的我”“做智慧的我”“做文明的我”“做尚美的我”“做国际的我”五个方面制定了详细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7.
“我”是一名运动健将,几乎参加了每一项运动比赛。暑假,夏季篮球联盟又要开始了,“我”想休息一下,便没有报名。在这段时间中,“我”练习各种运动技能:跑步、投篮、运球……观看夏季联盟比赛的过程中,与小伙伴的交流让“我”产生了一丝后悔。因为小伙伴们都参加了,他们都想让“我”参加。“我”担心他们全都会超过“我”,而且,“我”也确实有些想念比赛了。然而,爸爸报名参加的市趣味跑步比赛改变了“我”的想法。  相似文献   

8.
过了就过了     
李碧莹 《新读写》2008,(3):22-23
“简单,你有病呀。”“我是有病。” “你发疯。” “你怎么才知道?” “神经。” “答对了。” 我已经没有力气再和他说话了,我说,“简单,我很累。”  相似文献   

9.
童言趣事     
《母婴世界》2014,(7):91-91
昱晓 男 近来二胎问题打得火热,闲来无事就问他:“昱晓,妈妈给你生个妹妹好不好?”“我不要,我要妈妈给我生个弟弟。”“不行,妈妈想要生个妹妹。”“我不要我不要,我要弟弟我要弟弟!”“不行,就要妹妹。”  相似文献   

10.
我是从水晶球里看到的。好吧,我承认不是水晶球,只是一个翻个儿的金鱼缸。但是正是大夏天,我和瑞秋在厨房的桌旁玩腻了算命游戏,就开始盯着一个不用的金鱼缸发呆。“你看见什么了?”我问瑞秋。“什么也没看见!”她耸了耸肩。“知道我看见什么了吗?”“什么?”“什么也没看见!”我一脸坏笑。其实我看到了,至少鱼缸上反射着我自己的影子。我突然认真起来“:不,等等,我看到了!”我向瑞秋宣布“,我将成为一名作家。”“你?”她拢了拢额前的刘海儿,摇了摇头。“什么意思?”“像那种真正的作家?写书的?图书馆放着的那些书?”“对,就是那样!”我听…  相似文献   

11.
采思集     
浮云对我说:“我要消失了”夜说:“我要投入火红的黎明。”痛苦说:“我要保持缄默,像他的足迹一样。”“我要在充实之中死去。”我的生命对我说。大地说:“我的光芒每一瞬息都亲吻着你的思想。”“年华流逝,”爱情说,“但是我等着你,”  相似文献   

12.
纵观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考作文题,大多离不开一个“我”亨。据不完全统计,仅2010年中考,就有20多个省、市的作文考题写“我”,或与“我”有联系,如丹东市的“我与——”、朝阳的“我的快乐之旅”、苏州的“总有属于我的季节”、南通的“让我悄悄地告诉你”、义乌的“我不只是一个角色”济宁的“我的初中生活”.  相似文献   

13.
张亚丽 《家长》2009,(5):6-7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 可在家庭日常生活中,孩子通常无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孩子最常说的话是:“我想做的事家长不让我做。”“在决定有关我的事时,父母从不听我的意见,他们根本就不尊重我。”“我在学习上已经努力了,可父母还是不满意。”“父母从不站在我的角度考虑问题。”“父母经常训斥我,甚至还打我。”“与父母在一起,我感到心理压力很大。”“我感到在家中不自由。”  相似文献   

14.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追寻“有我”之境,就是通过师生亲身经历从目标设计“有我”、课堂导入“有我”、教学过程“有我”、板书内容“有我”和作业布置“有我”方面去体验、感悟和升华,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捉“虱子”     
我想,你们一看这个题目,一定以为妈妈在帮我捉头上的“虱子”,其实不是,是妈妈在我的作文“里抓”错别字。我的作文虽然写得还算好,但错别字也不少,这严重影响了我的作文成绩。你看,作文本就像我的脸面,字就像我的头发,而错别字就像是爬在头发上的“虱子”,头上有虱子,多难看呀!妈妈决定帮助我纠正错别字——捉掉可恶的“虱子”。我经常“把抓”右边“的爪”写“成瓜”,妈妈说“,抓”就是“用爪”去拿,要是你写成“瓜”,就等于你的右手拿了一“个西瓜”,拿“了西瓜”之后怎能再拿其它的东西呢?妈妈这样一讲,我再不会把“抓”写“成扌瓜”了…  相似文献   

16.
蔡国永 《甘肃教育》2008,(15):29-29
作文个性化,说到底就是写“我见”、“我闻”、“我想”、“我感”、“我识”,表现“我”的个性倾向、个性特征和个性心理状态,写“我”的喜、怒、哀、乐。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写出个性化的作文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伊人 《新读写》2008,(6):55-55
中学生写作文,尤其是叙事写人的作文,一般都是用第一人称“我”。然而,林林总总的“我”,却是有分别的:有真“我”,有假“我”,有半真半假的“我”,或似真实假的“我”。比如曾有学生为了使作文“感人,不惜编造出亲人患不治之症的故事……这种文章即便绘声绘色,看似动人,也不该获得赞赏和高分,因为作者丢失了真实的“我”。  相似文献   

18.
垃圾     
他俩是公共楼道里碰到的,每人手里拎着个垃圾袋。这是他们头一次搭话。“早上好……”“早上好。”“太太您住610房间。”“先生您住612房间吧?”“是的。”“我还不认识您本人……”“可不是嘛……”“恕我冒味,我已经看过您的垃圾……”“我的什么?”“您的垃圾。”“噢……”“我发现垃圾每次都不多。您家人口一定很少。”“事实上,就我一个。”“嗯……我注意到先生常吃罐头食品。”“是啊,我得自己动手做饭,可又不会做……”“这我理解。”“太太您也是……”“请用‘你’字称呼吧!”“也许你原谅我的冒昧,我也观察到你的垃圾里常有些…  相似文献   

19.
笑话碰碰车     
《小火炬》2010,(4):22-22
妈妈要我快点儿洗澡,我回答:“我8点洗澡。”妈妈听成了“你帮我洗澡”,连忙说:“不行,你都多大了,还要我帮你洗澡!”我再次大叫:“我8点洗澡!”妈妈听成了“我搬过来洗澡”,疑惑地问:“洗个澡还要搬家啊?”  相似文献   

20.
问题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根据元认知策略,我们把“问题链”学习模式设计成问题、探究、反思三个基本环节。通过“我知道、我质疑、我设计”,“我推测、我尝试、我讨论”,“我感悟、我反思、我评价”,实现教与学的有机融合,实现课堂的“天时地利人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