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也谈教育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制度是一个含括范围极广的概念,但它也不可能囊括一切。人们在理解和界定教育制度的时候,常常忽视了对教育制度概念的边界和外延的确定,把许多非教育制度的因素放进教育制度规定性的范围中去,结果使讨论出现了一些不必要的混乱。对教育制度与非教育制度的界分,对教育制度不是什么的限定,都是我们从理论上科学把握教育制度内涵所必须做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教育科研的概念、特点、意义几个方面对教育科研进行了较系统和全面的阐述,尤其是对教育科研的概念从本质特点方面作了较深入地分析、探讨,强调掌握这一特点的三个要素,一是教育科研必须有一定的理论作指导;二是教育科研的范围必须明确界定;三是教育科研的本质是一种人类探索教育规律的创造性认识和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3.
从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方法3个方面具体分析教育装备学与教育技术学的异同,对一些概念进行界定。作为教育装备发展史的一个研究课题,这些概念的界定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从“数学教学”到“数学教育”,虽然仅一字之差,但“数学教育”以其丰富的内涵充分反映着数学课程的根本变革,而这根本变革的基础,又是来源于对数学概念客观而科学的界定。一、从数学概念的新的界定认识数学教育的作用众所周知,数学曾一度被界定为“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门学科”,这说明上述概念是一个重在突出“纯数学”相对静态的概念。这一概念在以前数学课程重“双基”的前提下是适应的,那么,当数学发展到今天,当人们认识到“纯粹数学几乎所有的分支都获得了应用的渗透”时,当人们认识到“数学的应用突破了传统的范围而…  相似文献   

5.
教育、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活动中的基本概念,对这些概念从学习的视角进行重新审视,有助于人们转变教育观念,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教育是对学习的服务。关于教育的定义有多种,现阶段人们比较普遍的看法是"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但培养本身是一个需要继续界定的概念,它的基本含义就是用"教育"来界定的。《现代汉语词  相似文献   

6.
妇女教育地位的内涵与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对妇女教育范围的分析入手 ,界定了妇女教育地位的内涵 ,解决了关于妇女教育研究中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准确界定的问题 ,为进一步深入进行妇女教育地位的评价等研究奠定了基础 ;本文还从所界定的妇女教育地位的内涵出发 ,系统论证了妇女教育地位提高对实现妇女自身现代化、对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对实现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对子女的教育等方面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7.
比较教育学是教育学科的一个分支学科,其理论价值和实践贡献决定了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存在的必要性。不可否认的是比较教育学仍然很不成熟,表现之一是作为学科基础的概念尚未厘清。借助分析哲学的方法,澄清比较教育学科中的核心概念,如准确界定“比较教育”的内涵和外延、确定研究范围和对象等,使比较教育学者在同一个框架、范畴内进行学术交流、对话,且有利于研究者对比较教育学科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达成一致理解和共识,旨在推动学科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高等职业教育概念的界定——兼谈高等教育类型的区分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自进入90年代以来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但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理论研究远远落后于教育实践 ,究竟什么是高等职业教育 ?它与普通高等教育、高等专科教育是何种关系 ?在认识上还存在许多分歧。这对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无疑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 ,如何界定高等职业教育的概念 ,统一认识 ,是高教研究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一、对高等职业教育概念原来的界定我国的高等教育被分为两种类型 :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普通高等教育的概念被界定为 :“以符合规定要求并尚未就业的青年为主要培养对象 ,以全日制为主要施教形式的…  相似文献   

9.
教育方法的好坏,往往直接影响着教育效果的好坏。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需科学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概念内涵。根据学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概念提出的六种界定,从教育主客体关系、教育方法的形成发展过程和教育方法的外延范围等三方面进行评价,在肯定其进步意义的同时,指出其不足之处,并据此重新界定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概念。在此基础上,从思路原则方法、手段方式方法和操作技术方法等三个层面剖析其内在系统的构成要素,从而不断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内涵的相关指向。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历史上心理健康概念内涵的发展及对当前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由此得出改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在理论借鉴、概念界定和教育过程等方面的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11.
基于心智成熟、拓展自我与自我完善三个维度给"什么是教育"进行新的界定和辨别,并围绕教育的基本属性提出判断"什么是教育"的标准,纠正处于教育发展潮流中那些不知不觉地将不是教育的东西纳入到教育之中的行为。鉴于此,在现代教育发展进程中,需要回到原点自觉地彻底地反思"什么是教育",运用新思维方式对"教育究竟是什么"进行再思考,更需要人们去容纳并利用这种对教育新的定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非教育网站资源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和总结了非教育网站资源的教学价值。教育网站资源很容易被用于教育教学中,而非教育网站资源的教学价值往往容易受到忽视,其实非教育网站资源具有目标受众广泛、分布离散性、价值潜在性的特点,并在优化教学、学生的个性发展、对师生的人文关怀、批判思维的培养方面具有独特的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13.
根据教育的经济功能及其对经济的外溢作用,建立了教育部门和非教育部门的生产函数及其产出最大化模型,推导出保持社会总产出最大的教育投入比例。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师范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非师范院校新近成立了一批教育院系。面对机遇与挑战,教育院系必须树立新的办学理念与发展思路:目光定位于基础教育;发展非教育学专业师范生的教育专业教育;注重职后教育,走教师教育一体化服务道路等。  相似文献   

15.
新建师范学院的发展定位,应结合国家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现实,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保持和发展师范教育优势,大力发展非师范教育,致力于培养多方面的高素质的有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6.
"顶岗实习"是H大学为加强对农村地区教育支持力度,强化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实习而启动的一项工程。论文采用问卷调查及访谈的方法对H大学非教育技术学专业顶岗实习生进行调研,通过了解学生对目前教育技术技能岗前培训的需求及存在的问题,构建了"三维一体"教育技术技能培训新模式,从网络自主学习、面授辅导答疑、实战训练指导三个维度对学生进行培养。  相似文献   

17.
学校职能与教育功能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学校职能可分为教育职能和非教育职能,以及由二者所产生的派生职能。学校的教育职能包括使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非教育职能也称工具职能,它包括服务社会大环境、服务周围小环境、谋求自身发展;派生职能主要是指在教育职能与非教育职能发挥过程中所产生的附带效果。学校职能的发挥受国家、社会和自身三个主要因素的影响,学校应以教育职能的充分发挥为基础,根据自身条件选择性地兼顾其他职能,处理好一元与多元的关系,只有这样,职能的整体效应才可能是正的。  相似文献   

18.
《牛津教育评论》2012,38(6):747-760
Both the language of performance management and the target-setting culture of our schools lead to a ‘depersonalisation’ of education—a failure to respect young learners as persons. They become a ‘means’ to some further non-educational ‘end’. John Macmurray challenged this depersonalisation in terms not only of its impoverished educational consequences but also of a fundamental philosophical error in giving primacy to persons as ‘thinkers’ rather than to them as ‘doers’. Not ‘I think, therefore I am’, but ‘I do, therefore I am’.  相似文献   

19.
研究生生均教育成本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依据高等学校职能和会计科目管理区分成本对象,根据配比原则可将高等学校成本分为教育成本、科研成本、社会服务成本和“杂项成本”四类。在确定“杂项成本”、科研成本和各类奖助学金不属于研究生教育成本之后,我们发现目前国内课程学习阶段的研究生生均教育成本与本科生接近,没有倍数差别,可以按1:1考虑;研究阶段研究生生均教育成本为0。如果采用成本补偿理论作为学费定价的理论基础,按同样补偿比例研究生和本科生学费应当基本接近。比较研究支持了这一结论。此外,成本分析表明生均教育成本并不一定随教育级别的提高而提高,研究生教育成本可能低于本科生教育成本。  相似文献   

20.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contribute to progressive school change by developing a more systematic critique of school effectiveness (SE) and school improvement (SI) as paradigms. Diverse examples of paradigms and paradigm change in non-educational fields are used to create a model of paradigms for application to SE and SI, and to explore the implications of their hegemony, their rootedness in a neoliberal policy environment, and their limitations as theories and methodologies of school evaluation and change. The article seeks to identify reasons for the inadequacy of orthodox SI in helping schools face contemporary challenges, including schools serving populations burdened by poverty, and finally identifies some alternative approaches to educational change. The article draws examples from an English context, but with international resonan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