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娟 《江西教育》2022,(15):42-43
"体验分享式"学习,是一项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学习方式,符合当前"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倡导"体验分享式"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强化学生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积累,还能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让学生主动进行道德与法治知识结构的建构,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2.
拿故事当"教鞭",就是用讲故事的方法,来鞭策、鼓励、教育学生,纠正学生的错误.实践证明,学生乐意接受,而且效果明显,记忆长久.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掷标枪运动新教法的可行性,本文对"纠正式"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进行教学实验对比.结果表明,在技评、达标与成绩提高的幅度等方面,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并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纠正式"教学法具有可行性."纠正式"教学法有助于技术动作的掌握和质量的提高,对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实现教法与学法的优化组合等方面均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小学德育、智育教育的主阵地之一,以往的教学模式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授课形式单一,气氛沉闷,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激情.在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设法构建趣味化道德法治课堂,让学生对该学科产生兴趣,并在课程学习中增强实践智慧,探索大千世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基于小学道德法治课程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特点去构建"童趣课堂",结合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去创新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5.
道德与法治问题一直是社会发展中的热点话题,加强人们的道德与法治建设,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良性发展来说,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加强学生的道德意识与道德素养,成为道德与法治教学刻不容缓的事情.初中学生处于青春期,容易形成过激的思维意识,在这一时期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使其能够形成自身的道德素养,形成自我约束,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十分重要.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思考,对自身学到的知识进行反思和总结,在"让学引思"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和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6.
有专家指出:学习上的错误是教学的巨大财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每天要面对许多学生在练习、作业、试卷中的各种错误,甚至会在课堂内讲过多遍,结果他们还是错.教师应如何及时捕捉各种"错误"这一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总结、分析和纠正提高学生的效率及能力.  相似文献   

7.
唐君毅认为现代中国的"法治"思想应该是东西方思想的汇通与融合,即集人治、法治、礼治、德治于一体的人文法治思想.中国古代的"人治"与"法治"思想的表述虽然有所不同,但归根结蒂都是人治;而西方社会的"法治"虽然在用词上与中国的"法治"并无区别,但在内涵上有很大不同.因此,只有二者的汇通与融合,才是现代人文法治之精华所在.  相似文献   

8.
法治信仰教育的科学把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任务之一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制观,法制观教育的最终目标是确立法治信仰.在法治信仰教育中,需要纠正三方面的错误倾向,即法治信仰教育需要从个人的关怀和追求出发、法治信仰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塑照大学生的法治人格、讲授法治信仰就是淡化马克思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社会呼声很高,但是,相关"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事件"却屡有发生.显然,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是十分错误的,严重的还要受到法律的制裁.然而,是不是适当的惩罚也要取消呢?中小学生年纪不大,阅历少,辨别是非能力也较差,正处在成长阶段,为此,犯一些错误在所难免,纠正这些认识和行为的不当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怎么纠正?许多老师反映,对学生的教育,光靠赏识、引导往往是不够的,要纠正学生的错误就必须有足够大的外力.适当的惩罚就是这样一种外力.对此,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认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教育家李镇西认为:"科学而成功的教育不能没有惩罚."笔者对此颇有同感.下面略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悖论"教学情景是纠正学生错误前概念的教学模式之一,本文介绍了"悖论"情景创设的基本原则、教学特点和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1.
根据认知行为理论,对问题学生可以采用纠正认知、改变行为,以及制订计划和等级任务等方法来帮助"后进生"取得进步.  相似文献   

12.
在学校管理过程中进行"情治"、"德治"、"法治"很重要.只有做到了"情治"、"德治"与"法治"的完满结合,学校管理者才能够真正调动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使学校的各项工作有起色、上台阶、大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教给学生的是"是什么"、"怎样理解"、"如何解答",但效果并不理想.甚至有的教师抱怨"这道题我在课堂内讲过三遍,结果他们还是错!"问题在哪呢?其实这样的教师只注重了讲,忽略了引导学生对"错"的总结、分析和纠正这一教与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相似文献   

14.
王倩 《教师》2022,(5):60-62
红旗渠精神对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有重要意义.思想政治课是践行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也是政治教育的核心课程.将红旗渠精神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是红旗渠精神政治价值传递的创新实践.文章以林州市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为例,用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来评价红旗渠精神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中美两国在大学学生管理中存在着很大差异,美国的"法治"理念对我国的学生管理工作有着很大的借鉴意义,因此,我国大学学生管理也应树立"法治"观念,使传统的管理方式更为科学、有效。  相似文献   

16.
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不断深入实施,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多种原因,高校学生管理中侵犯学生正当权益的现象仍时有发生,高校管理者必须更新观念,提高法治意识和素养,切实完善各种制度和程序,严格依法办事,从制度上、手段上为"法治"理念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发展开辟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高等学校"法治"与"德治"内涵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法>明确了高等学校作为独立法人,必须"依法治校",通过法律来规范学校、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行为;高等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阵地,必须"以德治校",以其思想感召和道德教化提高师生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德治是治校的基础,法治是治校的保障,"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既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又是社会主义市场济济条件下高等学校自身建设和发展的要求,也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闫虎 《江西教育》2022,(15):24-25
人不是教育的工具,而是教育的目的.关注生命、激扬生命、创造生命,是生命教育的迫切要求.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内容具有较高的思想深度与现实价值,在"双减"背景下,我们应精心打造道德与法治课堂,通过生命教育,有效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9.
"德治"与"法治"在治理国家的整个过程中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既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在理论与实践中具有明显的辩证关系.从治国治民所包容的范围上看,"德治"与"法治"具有全局与局部的辩证关系;从治国治民所起到的作用上看,"德治"与"法治"具有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而从治国治民所处的地位上看,"德治"与"法治"还具有主次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因此绝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或对立起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始终坚持二者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20.
"粗心"将导致各种各样错误的发生.从学生计算错误时的心理因素入手,对"粗心"进行心理学的界定.指出"粗心"的心理基础是感知不全面、注意分配能力差和定势错觉,并对其进行探讨,以期达到对"粗心"进行心理预防与纠正之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