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具有民族性、竞争性、娱乐性、时令性、季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具有良好的健身价值,传承与保护少数民族体育文化遗产能弘扬民族传统,发展民族文化,拓展体育教育资源,促进全民健身,但是目前少数民族体育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却不容乐观,有些项目已经面临失传或消亡,亟待保护,当前少数民族体育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应提高认识,加强立法,调查梳理,将民族传统体育引入学校教育,促进经济与保护工作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2.
少数民族体育是非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球一体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冲击,少数民族体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是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保护和传承的现实途径。抢花炮是在侗族、壮族等民族中流行的一项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民间传统体育活动,从少数民族体育文化遗产抢花炮的特征价值分析入手,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关于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抢花炮的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3.
《嘉应学院学报》2016,(8):95-100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包括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内的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面临着以奥林匹克为代表的西方竞技体育文化冲击,同时受自身发展因素的限制,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受到严峻考验,部分项目已经遗失或是濒临消亡.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在查找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以往专家学者关于继承和发展我国少数民族体育的三种价值导向,并逐一分析其利弊.得出:竞技化价值导向发展我国传统体育项目难度大,不切合实际;教育化价值取向在少数民族居住区域发展具有可行性,但同样面临着学校体育开展中的一些问题;健身、休闲化价值导向符合当下群众健身的需求以及与即将到来的体育休闲时代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4.
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传承的生态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化背景下,现代化进程必然会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产生巨大冲击,特别是处于弱势的少数民族体育文化遗产.本文从生态学的视角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生态性进行分析,促进体育文化的自身良性发展,最终使少数民族体育文化自然发展,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5.
四川省少数民族人数众多、民族成分齐全,极具少数民族代表性.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我国重要的文化资源,对于弘扬少数民族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作用.为了促进四川少数民族体育事业的发展,文章对四川目前少数民族体育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关于更好继承和发扬四川少数民族体育的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少数民族体育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生活习俗、心理特点和生活环境的影响,黔东南少数民族体育又表现出不同的文化特点,在体育现代化的冲击下,少数民族体育文化面临着挑战,由此提出了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的每个民族都创造和形成自己独特的体育文化风格,民族的传统体育活动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少数民族的体育发展在民族体育事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加强民族团结、增强民族体质、弘杨民族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对黑龙江省民族中学体育课程教师配置情况进行分析,论述黑龙江省开展少数民族体育活动的方法和途径,促进具有良好实用意义和社会意义的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地域环境、生活、生产方式等是广西民族传统体育形成发展的基础,民族民俗性、地域文化性、健身娱乐性等是广西民族体育的特色及优势,基于广西民族体育发展背景、特色及优势,从构建和谐新农村,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倡导全民健身运动等方面探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9.
贵州省少数民族聚集,地域性差异很大,各民族文化存在差异,形成贵州多元文化的特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类型丰富多彩,展开形式各异。多元文化视角下贵州民族传统体育传承路径主要有:扩大民族体育产业发展,形成区域产业集群发展的局面;向非物质文化遗产迈进,增加民族体育传承的文化认同;与社区健身相结合,增加民族体育项目的健身形式;走进影视屏幕,扩大宣传;与教育环境箱结合,发扬新的传承途径。  相似文献   

10.
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作为一种少数民族文化符号,在各项活动项目中都蕴含着民族地区所特有的民族文化以及民族精神。随着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当前部分民族体育项目已成为人们所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方式。虽然民族体育凝结着少数民族的文化精髓,但发展至今许多民族体育活动方式已逐渐被取缔与遗忘,因此,以少数民族体育发展视角分析当代民族体育运动的发展与传承,对振兴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播民族体育文化、弘扬少数民族体育运动具有重要意义。以少数民族体育发展视角探究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探索当前民族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1.
周永志 《辽宁高职学报》2009,11(12):110-112
民族体育是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它以顽强的生命力延续发展至今,是因为它来源于生活,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民族传统体育健身方法从技术要求上、身体素质上均符合中国人的体质特点,也是学生最适合的锻炼方式。  相似文献   

12.
藏羌锅庄具有健身娱乐、民族教化和文化交流价值,民族地区高校体育教改为其进入课堂提供了契机,作为一种资源提供了引入民族地区高校体育的有利条件根据终身体育的需要,依照体育运动规律及教育发展规律,在民族地区高校课程中引入少数民族特色体育项目,一方面能促进高等体育改革,另一方面能保护藏族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转型.  相似文献   

13.
《体育人文社会学》是云南师范大学重点建设学科,在2007年又被遴选成为全校文科中唯一的创新团队。该学科主要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学”为学术切入点,以期在该领域取得令人瞩目的学术成就。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1)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概念、特征、功能与学科体系等;(2)少数民族体育的起源、形成、传承、演变与传播研究;(3)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面临的冲突与对策研究;(4)少数民族体育与学校体育、全民健身活动、竞技体育的对接研究;(5)少数民族体育产业的定位与发展模式研究;(6)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现状、发展走向以及在世界体育文化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  相似文献   

14.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历史悠久、丰富多彩,而在当前现代化和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过程中,正在面临着发展和生存的困境,应该认识到,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和传承的必要途径则是通过教育进行发展。高校民族体育教学是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全面建设人格、强化对传统文化认识的重要场所,担负着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重要任务。在民族教育的视角下对当前高校民族体育教学进行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浅析民族传统体育健身理念的特殊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民族传统体育健身理念的历史渊源 1.民族文化是民族传统体育产生的基石 在中华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民族体育历来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文化的发展为民族体育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源泉.历史上,众多先哲都提出了内涵丰厚而先进的理论,并引导和规范着当时以及后来的社会实践,也指导着和影响着民族体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体育文化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子系统,在其发展过程当中也形成了异于其他民族的独特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这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对保护我国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遗产和促进我国体育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传播媒介的迅速发展,民族体育文化交流基本可以达到全球化的理想传播水平,在体育的全球化传播技术的影响下,丰富多样的体育文化也逐渐得到人们的关注和推崇。本文以传播学视野作为研究背景,以民族体育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分析法对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进行分析,民族传统体育价值主要表现在三方面:第一,民族传统体育具有增强文化认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价值;第二,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有利于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第三,有利于体育健身娱乐与休闲运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18.
运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了铜仁地区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内部优势和劣势、外部环境带来的机遇和面临的挑战。提出铜仁地区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市场开发的应对措施,旨在弘扬与丰富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为打造铜仁地区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市场提供现实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水族原生态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始古朴的水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独特的民族个性和深刻的民族文化内涵,体现了水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由于历史的变迁和现代体育的冲击,水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生存状态面临严峻的困境.为此,挖掘和整理水族传统体育资源,传承与发展水族传统体育文化势在必行,这对当前弘扬民族文化,发展民族体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我国西部民族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深厚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和丰富多彩的体育旅游资源,蕴藏着旅游产业经济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社会文化基础,民族体育旅游产业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但西部地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和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与全国横向相比呈严重的滞后状态,其经济发展落后和产业文化意识观念薄弱是制约西部地区民族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应积极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大力促进西部地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体育产业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