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18年金秋十月,在成都市“蜀都杯”高中历史优质课展评活动中,来自成都七中嘉祥外国语学校的雷志伟老师执教的“辛亥革命——低烈度、大业绩”一课,以独特的视角释义革命“低烈度”,追问革命“大业绩”,兼具“学术性”与“思辨性”,其融会贯通的设计理念,活泼热烈的课堂气氛,师生教学相长的愉悦,获得与会师生及评委的高度评价,最终...  相似文献   

2.
郑静慧 《考试周刊》2009,(21):191-192
“引入新课”是教师上课首先遇到的问题,好的“引入新课”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自然地把他们带入课题内。“引入新课”时教师必须目的明确、方法得当。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实际内容,学生的心理特点、智力发展水平、知识基础,以及现有的教学条件而定。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归纳出以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孙中山让位给袁世凯标志着辛亥革命的终结。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宣告了辛亥革命的失败。其实,这个学术界公认的定论并非辛亥革命失败的严格界定。笔者认为,“让位”不是辛亥革命失败或终结的标志,辛亥革命失败的标志应该是“宋教仁案”。 辛亥革命不是一个短暂的历史事件,它作为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应当包括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建立和巩固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全部过程。就时空而论,辛亥革命可分为准备阶段、成功阶段和失败阶段。  相似文献   

4.
最近,笔者听了若干节高中新课程“辛亥革命”一课的课堂教学,还连续观摩了具有竞赛性质的省、市级同题优秀课。笔者翻阅整理听课笔记时发现,这些课在设计处理和讲述辛亥革命发生的背景、条件时,有一个惊人的雷同问题,即将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两个事件,简单地归结为辛亥革命爆发的经济背景与条件。大致相同的表述是:清政府为挽救危机、维系统治,  相似文献   

5.
课本在纠“左”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成绩斐然,比如第42页将原来“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名称更改为“法国大革命”即是一例。“大革命”是18世纪末法国的革命者对自己正在从事的事业的称呼,时人和后人也都习惯称它为“大革命”,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也这样称呼它。直到1934年斯大林称之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苏联史学界于是对法国革命改变了称呼。建国初期我国全盘引进苏联关于世界历史的学科体系,也同时引进了这个提法。但全世界各国的史学界,依然沿用“法国大革命”的称呼,文革后我国史学界拨乱反正,也恢复了“法国大革命”的称呼。新课…  相似文献   

6.
笔者在听语文课时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新课伊始,学生们人手一份设计精美、内容全面的“学案”,他们依据这份“学案”采取小组合作互助的方式进行学习,字、词、句、段、篇等都分工到人,包干到组,像“割草机”一样层层推进,一个环节接一个环节地展示着“学案”上的内容。整节课下来,学生们“忙忙碌碌”,“表演”精彩,场面真可谓“热热闹闹”、  相似文献   

7.
在大力推行课程改革的今天,如何营造课堂教学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最关键的问题。而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导入新课”无疑会使新课改如虎添翼。“导入”既可以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也可以引起学生思想上的高度重视,为课堂教学的圆满完成创造良好条件。这些年来,笔者一直注意研究课堂“导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文本的形式,总结出不同的“导入”模式,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2010年“奉命”上《太平天国运动》公开课的时候,我就想,2011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可以上一节有关“辛亥革命”的公开课,以纪念这场伟大的革命,促进自己教学的提升。非常凑巧,这一想法与教研员闫绿老师关于辛亥革命的主题教研活动不谋而合了。想法成了必须完成的公开课任务,一切准备就从阅读开始……  相似文献   

9.
阅读能力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基础之一,随着新课 改的实施,将课堂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的“大阅读观”理念,在实际教学中的体现日益重要。因此如何 以“大阅读观”为导向,落实好新课标的教学要求成为语文教师 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结合实际教学中的具体案例探讨如 何在该观念的引领下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一直沿用前苏联凯洛夫的“五环节”教学模式,即“组织教学-引入新课-讲授新课-复习巩固-布置作业”.这种教学模式与时代的发展和对人的要求不相适应。如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因材施教;课堂气氛不够活跃,缺少主体性心理环境,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凭经验教学,不便于及时了解学情,难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促进课内生成、实现师生共同成长.笔者从指导学生感知、认知、获知的原则出发,设计并运用了“四步问题”教学,  相似文献   

11.
初中理科教学不仅要精心“导入”新课,其课堂结尾的小结,俗称“结课”也应讲究艺术,以起到强调重点、归纳总结并为下一环节教学铺路搭桥.  相似文献   

12.
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人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后边的课上起来也就顺利了”。好的“新课导入”能使学生头脑清醒、耳聪目明、兴趣盎然地保持持久的求知欲望,从而大大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笔者在高中数学新课教学中尝试了如下几种导入新课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付跃红 《小学语文》2013,(7):106-108
一、语文“单元整合新课型”的研究内容和目的 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新课型”研究,将单元作为一个整体,主题统摄,课文为例,识字、阅读、习作统筹安排,依序教学,有效实现了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提升。“新课型”是这项研究的核心成果,也是这项研究普及与推广的重要内容。单元整合课的魅力所在,一是单元整合新课型力求实现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导入”作为一节新课的起始,对一节课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很多案例证明,一个优秀的导课设计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的主体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活动中,从而有效地开启其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究,为一堂课的成功铺下坚实的基石。近日,笔者有幸参加了上虞市小学数学“区域教研”活动,聆听三位开课老师从不同的角度导入新课,为我们成功执教了人教版三年级的《周长》。笔者以“导入”为“切入口”,对三位老师的导入进行赏析,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所谓新课的导入,是指在正式讲授新知识前的开场白。一堂好课,首先要有好的开端,新课的导入成功与否,关键要看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怎样导入新课,我认为应该是:原则上求“趣”,形式上求“新”,内容上求“巧”,方式上求“活”,语言上求“精”。以下是笔者在教学中的点滴经验,现加以总结归纳,以求教于同行。  相似文献   

16.
“楞次定律及其应用”是电磁感应一章教学的基础和难点之一 ,为使学生迅速理解和应用教学内容 ,发展各项物理能力 ,笔者认为应从楞次定律的新课教学模式、楞次定律及其应用的基本教学内容、拓展楞次定律的阻碍含义三个方面着手进行探究。1 应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媒体改进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一章中,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一部分内容是整章的开篇,也是本章的核心内容之一。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可以通过问题导入,即以引导学生讨论告别革命理论能否成立为由头,结合国际、国内两个背景,围绕革命对象和革命主体两个力量展开论述,说明辛亥革命爆发的必然性,指出告别革命是一个假命题。由问题导入和贯穿整堂课的教学模式,得到了学生的认可。  相似文献   

18.
对清末“新政”,普通高级中学《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现行教材,将其放在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一节中来讲述,不同于原教材将“新政”与“预备立宪”、同盟会成立后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等事件同列为促成辛亥革命爆发的革命形势,直接、准确地说明了“新政”与辛亥革命的内在联系。那么,清末“新政”为什么是辛亥革命兴起的历史背景呢?仅就教材的表述来解答,学生显然不能信服;单从“新政”始于1901年、“辛亥革命”爆发于1911年的时间差来理解,也不够科学、全面。  相似文献   

19.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近现代史教材在谈到辛亥革命和北洋军阀统治后给了一个活动课课题:“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并给出了相关资料和参考论文,讨论的问题是“有人说‘辛亥革命胜利了’,也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为什么?”  相似文献   

20.
辛亥革命时期没有“大的农村变动”原因剖析章征科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一场伟大的社会变革。它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赶走了皇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辛亥革命的最终结局却是“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造成这种结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帝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