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新形势下校企合作开展继续教育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油高校校企合作开展继续教育模式的确立,即脱产学习、短期培训、走入企业、学历教育等各种形式教育相结合的新的教学模式,大大加强石油工业技术人才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开辟了一条新型的继续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2.
大力发展继续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和复合型企业技术人才的需要,是增强企业竞争能力的基本保证,继续教育依托于高等学校,高等学校可发挥自身职能作用,为企业开展继续教育,以推动企业发展.文章根据企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分析了对继续教育的认识,论述了石油高校开展继续教育的必要性,同时提出了石油高校继续教育办学思想,这对于提高企业人才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朱秀华 《成人教育》2009,29(5):68-69
石油工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国家高度重视石油企业的发展,人才是石油企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开展继续教育培训是培养高素质石油企业人才的有效形式。因此,在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宏观政策指导下,围绕石油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其国际化经营对人才的要求,创新了石油企业人才培训机制,即在石油企业培训的观念转变、教学设计、经费保障、基地建设、师资建设、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的结合、培训形式、激励作用及成果转化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创新,并将其在石油企业中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识课程往往是指在大学中早已开设的文化素质教育课、政治课、外语、计算机等课程。目前,培养复合型人才已成为社会和各行各业对大学人才的要求。依据学校特色设置特色通识课程,有针对性地培养行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这是通识课程理论研究结果的有效实践。石油高校具有自身的办学特色,我校将《石油工业概论》设置为石油高校通识课程,面向理、工、经、管、文、教育学等专业授课,能使各类学科专业的学生更好地了解石油精神和石油的政治、经济地位,能使各类学科专业的学生系统地了解石油和掌握石油知识,有助于促进石油交叉学科的发展,能更好地培养符合石油行业发展需要的各类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对目前石油工业人才劳动力市场状况的调查研究,结合各高校石油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其特点,分析了目前石油工程人才培养环节中,在专业方向设置、课程安排、教学方法、实践环节等方面存在的不合理性,提出了石油工程应用人才培养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为适应石油工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需求,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探索并构建了具有石油特色的开放协同式人才培养体系,秉持"开放办学"理念,形成高校、政府、行业企业等三方协同合作的人才培养机制,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教学环境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环节实现模式创新与资源拓展,培养了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为我国石油工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7.
论石油高校的联合办学罗强石油高校是行业办学,办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主要是为石油工业培养输送优秀人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运行过程中,在石油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石油高校怎样才能更好地为经济建设、为石油工业服务,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发挥行...  相似文献   

8.
《辽宁招生考试》2004,(8):76-76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始建于1903年,前身是在天津创办的“北洋工艺学堂”。1958年迁至承德。曾办本科,为石油工业和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不同层次人才1.9万余人。学校原隶属中国石油工业部,现为中央与河北省共建。  相似文献   

9.
培训质量是继续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石油高校肩负着石油石化企业高层管理及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及引领相关培训机构注重和研究培训质量的责任。文章通过对石油高校培训质量管理现状的研究,借鉴培训质量相关理论与实践,提出石油高校培训质量保障机制,为石油石化企业人才培训提供可借鉴的依据,从而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促进继续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论石油高等学校在继续教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力发展继续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和复合型企业技术人才的需要,是增强企业竞争能力的基本保证,继续教育依托于高等学校,高等学校可发挥自身优势,全心全意为企业开展继续教育,以推动企业发展.文章根据企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论述了石油高等学校在继续教育中的基础功能,分析了石油高等学校在继续教育中的优势和困难,同时提出了石油高等学校为企业开展继续教育的新思路、新对策,这对于提高企业人才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基于深度合作产教融合实践平台的创新创业育人模式,适应当前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需要,对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也符合创业型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文章对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定位不准确、与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融合度低、与专业内涵建设脱节等现实问题进行了分析,从产教融合视角提出了创业型大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路径,为职业教育创业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高校动画教育方兴未艾,动画专业却连年蝉联“就业红牌警告专业”冠军。通过调研考察,剖析高校动画教育所面临尴尬局面的深层次原因,从“紧扣社会需求,解决教育与产业脱节问题”、“培养优秀原创人才,提高动画人才质量”、“培养动画产业经营与管理人才”以及“培养消费大军,提升全民文化氛围”四个方面提出见解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通过校企合作达到产教融合是普通高校转型发展的突破口,对应用型大学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应用型大学应作为毕业生和行业及企业之间的桥梁,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服务经济发展的应用技术型人才。文章对高校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近几年山东交通学院开展直通就业的企业实践、企业里的教师工作室等机制进行了研究,为应用型大学探索符合实际需求的发展道路提供了对策。  相似文献   

14.
选择合适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通过分析和比较几种不同的研究生培养模式,论述了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化工类创新型人才的优势以及与传统教育模式的主要区别。通过产学研合作教育在培养体系、建立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以及培养创新型化工专业研究生等方面的实践,可见产学研合作教育对化工专业研究生适应社会发展,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培养实践和创新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是培养创新型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5.
研究生教育背负着培养高科技人才和创新人才的重任,如何创新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模式,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成为目前高校工科专业的新课题。以江南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为例,结合当地环保特色产业集群的特点,从完善校企协同培养体系、拓展校企合作平台和改进利益保障制度三个方面,提出了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模式的改革措施。初步实践表明,创新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模式,有利于提升我国高层次人才的工程应用能力,符合人才培养中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6.
大学的宗旨是培养人,立德树人是大学的根本任务,也是当前教育改革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支持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这对大学,尤其是行业大学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行业大学为民族工业提供人力支撑,以培养行业精英为己任,立德树人是行业大学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在行业大学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构建"产学协同,行业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教育"、"产学协同,行业元素融入大学生知识教育"、"产学协同,行业效应融入大学生实践教育"三位一体的立德树人人才培养体系,培养既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浓厚的人文情怀,又有精湛的专业技能、符合行业需求的高素质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7.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不仅要培养高理论研究和设计的人,更要培养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而且动手能力又很强的人才。现在的高校毕业生只是掌握具体的知识和技能,这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更主要还是要具有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能力。我们的高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要把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提到日程上来,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素质和科学素质。  相似文献   

18.
通过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核心目标。但是,从石油地质专业现行的教育体制和方法来看,还存在着很多不利于应用型、综合型人才培养的因素。笔者根据在澳大利亚高校及研究机构的访问经历,结合国内的石油地质专业教育现状,从野外教学、课堂互动、实践教学、考核方式和校企联合培养等方面对石油地质专业人才的培养进行了有益探讨,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丰富的理论知识、较强动手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石油地质人才。  相似文献   

19.
在工程教育背景下,化工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向工程教育靠拢。工程人才的培养应从工程教育理念出发,通过对化工专业的教育目标、课程体系、实践体系、教学与评价方法等方面的工程性建设,全面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工程实验能力,增强毕业生在化工行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湖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国内外创意人才培养的经验,湖南高校在艺术类专业创意人才教育中应转变以技能教育为主的人才培养目标,强调人文教育;在打破传统学科专业划分的基础上,以跨学科的"课题制"方式构建新的教学体系;强调设计实践中高校如何与企业建立合作,打造"工作室"制度的共同研究机构;整合、利用网络共享的教育资源,打造高校艺术类专业的合作教学与课程网络平台,从而促进教育的互动发展,为培养创意人才提供良好的教育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