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培智学校课程改革与社会适应目标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回顾智力落后儿童社会适应能力定义的基础上,分析了社会适应目标在智力落后教育与培智学校中的重要地位;对我国培智学校课程体系中的社会适应目标进行了详细回顾与分析;以社会适应能力为切入口,对我国培智学校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与思考。培智学校的课程改革要“以生活质量为导向”;既注意课程的统合,又要注意课程的分层;要向“学校为本位的课程”模式发展;同时,注重“均衡课程”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刘洪彪  余俊 《成才之路》2023,(19):69-72
部分培智学校中等适应能力学生经过九年义务教育的学习,毕业之后仍出现就业困难的现象。究其原因,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均未充分发挥帮助作用,导致具有中等适应能力的培智学生的职业能力未达到社会对从业者的要求。只有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着手,合理运用职前教育策略,提高培智学校职业高中阶段的教育质量,才能帮助培智学生走出求职困境,使培智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3.
教育部要求培智学校对学生进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并将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纳入教学体系,智力障碍学生需要接受社会生活适应教育,消除心理和生理方面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培智学校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进行分析,提出合理建议,希望对促进培智学校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张小娟 《教师》2020,(11):91-92
作为特殊教育的组成部分,对培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进行培养是培智学校重要的教育目标之一。由于培智学生和普通学生相比有其特殊性,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对培智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文章结合培养培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理论,从自理能力、劳动能力和职业技能三个角度来思考培养培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生活适应是培智学校课程中极其重要的一门学科,它以提高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为目的,以学生当前及未来生活中的各种生活常识、技能、经验为课程内容,培养学生具有生活自理能力、简单家务劳动能力、自我保护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使之尽可能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公民。  相似文献   

6.
语文是培智学校课程体系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教学,能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和应用能力,发展阅读理解力,提升培智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过去培智学校在开展语文教学时选用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造成语文课堂氛围比较沉闷,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让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受到很大的影响。为确保语文教学更好的符合培智学生的学习特征,让语文课堂焕发活力与生机,教师要积极引入微课的教学方法,保证语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研究以社会适应能力为本的校本课程开发为切入点,以兰州市一所特殊教育学校为例,运用观察法,访谈法对培智学校校本课程进行研究,分析了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内容、组织以及评价,提出有关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8.
一、选择生活实用的训练内容《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指出,生活适应课要“以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为目的,以学生当前及未来生活中的各种生活常识、技能、经验为课程内容。培养学生具有生活自理能力、简单家务劳动能力、自我保护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使之尽可能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公民”。因此,我围绕“生活”这一主题选择实用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动手能力的训练。  相似文献   

9.
孙小霞 《甘肃教育》2020,(6):187-187
"生活适应"是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中的一般性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简单家务劳动能力、自我保护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进而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和态度,它在培智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教师必须针对智力障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个别差异性,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矫正和改善智障学生的身心缺陷,教会他们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进而在可能的情况下服务于社会。  相似文献   

10.
针对培智学校缺乏全学段劳动全面育人体系、《劳动技能》课偏技能训练以及智力残疾学生难以融入社会的现实问题,本研究基于生涯发展理论,立足杭州市杨绫子学校的劳动育人实践,提出“以‘生涯自立’理念为导向的课程教学实践探索”研究思路,构建了指向“生涯自立”的培智学校劳动育人体系,有效提升了培智学校育人质量,提高了智力残疾学生融入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生活适应教育是培智学校的核心教育内容。培智学校应在尊重学生特殊性的前提下,在校园生活中培养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在课程实施中锻炼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在家校同步训育中提升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2.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培智学校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规定,智力落后学校课程设置应“体现先进的特殊教育思想,符合特殊教育的基本规律和特点,遵循智力残疾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为智力残疾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启智学校社会适应课程就是在相关教育法规和政策的指导下,充分考虑本地区社会环境的差异和本校生源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等各方面因素,自编形成的校本课程。这个课程以促进智力落后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发展为目的,因此称之为“社会适应课程”。  相似文献   

13.
培智学校教育对象的变化、融合教育的倡导实施、原有课程实施方式使得培智学校的改革势在必行。以北京市某特殊教育学校为研究对象,采用质性研究的研究方法对该校与社区互动的原因、历史、具体举措、效果及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文化氛围、学校管理、课程方面培智学校都有其与社区互动的机制。培智学校与社区互动的特点有:“双赢”是培智学校与社区互动的基础、“利益共同体”是培智学校与社区互动的表现形式、“改革发展”是培智学校与社区互动的动力。要更好地促进培智学校与社区互动,不仅需要协调学校内学科课程与社区课程的冲突、突破学校改革和质量发展的瓶颈,更需要处理好学校、社区、家庭、政府在培智学校与社区互动中的支持服务关系。  相似文献   

14.
谢菲 《成才之路》2021,(15):78-79
生活语文教学实践,对于特殊学生的学习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培智学校生活语文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得到有效解决。文章对特殊学校培智生活语文教学进行研究,探讨生活语文教学方法,以提高培智学校生活语文教学有效性,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随着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智障孩子应该学习什么知识,具备怎样的能力,如何适应社会生活”,成为培智学校课程设置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2007年2月,教育部颁布了《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这一方案彰显着“让生活走进培智教育,让教育改变学生生活”的理念和精神。新的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原则、课程内容等方面给培智教育提出了明确的任务和要求。  相似文献   

16.
培智学校的教育对象是智障儿童。培智学校的教育应以提高智障学生的生活能力为目的,以学生及生活中的各种生活常识、技能、经验为课程内容,从培养智障儿童的生活适应能力入手,培养学生具有生活自理能力、简单家务劳动能力、自我保护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不断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使之尽可能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公民。  相似文献   

17.
新一轮的培智教育课程改革掀起了培智学校生活教育的浪潮,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适应能力成为培智新课程的重要目标。教育部出台的《培智学校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明确要求,在课程功能上,强调学生积极生活态度的养成,注重对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关注学生潜能的开发,培养学生的个人才能[1]。如何落实好这一要求,培养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并促进其他核心素养的发展,成为培智教育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8.
口语交际能力是培智学校学生适应生活、走向社会的必备能力,而口语交际板块是生活语文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为着眼点,对生活语文教科书四、五年级口语交际板块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剖析,并就教学方法提出了优化和改进的建议,以期助力培智学校教师在教学中切实帮助学生实现零障碍沟通的目标,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针对杭州市萧山区特教学校现有158名在读学生的调查表明,当前培智学校教育中存在着学生重度智障比例偏高、障碍类型多重复杂、学前教育普遍缺失等现实困境.从优化培智课程出发,以“生活适应”为核心,全面实施个别化教育,构建全覆盖、强有力的社会支持系统,是应对现实困难、提升培智教育教学水平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0.
培智学校课程改革事关培智学生学什么、培智学校教师教什么的问题。从我国培智学校课程的沿革来看,学生残疾程度加重、智力残疾人士生活质态低下导致生活化课程理念成为培智学校课程改革的“核心”。生活化课程在实施过程中中应该注意避免“唯生活化”和“低标准化”倾向,引领学生走向“有尊严地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