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数学与物理两门学科具有密切的联系,数学是研究物理学的有力工具。中学物理教学大纲就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利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相反,利用物理原理也可以解决很多数学问题,数学教学中渗透物理原理,探讨数学命题、结论的物理意义,对于沟通数理知识的联系,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阔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的学习深度,活跃学生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都是非常有益的。笔者在数学教学中注意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同时也用物理知识解决数学问题,收到良好的效果。现将高中数学中有明显物理意义的内容及例题列举如下:  相似文献   

2.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物理知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和物理思维能力,唤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建中学物理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3.
物理是一门与生活实际有着异常紧密联系的学科,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很多课本教材中所涉及的物理知识都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因此在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适当地引入生活中的元素,提高物理课堂的生活化程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学生既有的生活知识内容来形成物理知识体系、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实践性都有着极为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类的学科,渗透运用于许多学科中,对于中学物理来说,无处不在地体现了数学思想。在数学帮助物理解决问题的同时,物理发展的需要又促进了数学的发展。特别是当年级逐渐升高,知识学习越来越复杂时,二者相辅相成的作用就显得越发重要。本文不仅研究了数学对于物理的重要作用,还将重点研究物理知识对于理解高中数学的作用,以及将高中数学与物理相互渗透融合起来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5.
物理学科创新能力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创新教育目标的核心是发展学生的学科创新能力 .中学学科创新能力是学科特殊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品质的整合 .那么 ,中学物理学科创新能力就是由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 ,这五种能力与五种创新思维品质(即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独创性和敏捷性 )的整合 .中学物理教学中全面提高学生物理学科创新能力的关键 ,在于突出物理思维品质的培养 .一、对物理学科创新能力的认识能力 ,就是人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 .物理学科创新能力是学生在物理课学习中必然发展的、顺利完成物理学习任务的个性心理特征 ,是学生接受知识、掌握知识、应用知识和创新知识的本领 ,它具有创新性、整体性、层次性和发展性等特点 .随着教育改革与研究的不断深入 ,近年来我国(1 991年以后的高考物理科《考试说明》中规定 )对中学物理学科的能力进行了更具体、更详细、易操作性的研究分类 ,而且已经形成共识 ,提出了目前我国高中学生应具备的物理能力由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五种构成 .物理能力以思维品质为核心 ,物理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物理事物 (包括物...  相似文献   

6.
物理学科是初中阶段开始必修的学科之一,学好物理学科对于中学生认识自然现象、认识事物的变化规律、认识事物的运动等都有很大的帮助。物理学科通常和数学、化学等理科存在或多或少的联系,所以学好物理学科,同样也有助于学习好数学、化学等理科。在本人多年的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中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就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学好物理的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物理科学、物理学科和课程、物理学习活动的本质和特点入手,分析了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实现把物理科学“转换”为中学物理学科、把中学物理学科“转换”为学生的物理探究活动的两次“转换”。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物理科学、物理学科和课程、物理学习活动的本质和特点入手 ,分析了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实现把物理科学“转换”为中学物理学科、把中学物理学科“转换”为学生的物理探究活动的两次“转换”  相似文献   

9.
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既是中学物理的教学手段,也是教学目的。要使学生学好物理这一学科,教师应当充分利用物理知识的特点。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物理教学应充分利用学生好奇心重、操作兴趣浓的特点,切实落实教材安排的科学探究实验,使学生经历物理规律的再创造活动,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兴趣中学习,从兴趣中提高。  相似文献   

10.
基于STEAM教育理念,立足物理学科本位,以社会热点议题为主题,运用任务驱动、合作学习等形式进行中学物理跨学科实践设计.跨学科实践教学案例设计有效避免物理知识学习的碎片化,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热情,增强教学趣味性,使跨学科实践教学呈现多元化,切实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1.
赵元举 《考试周刊》2013,(14):139-139
很多物理知识都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物理知识又服务于生活。中学物理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起步阶段,物理教学的生活化对学生形成科学的物理学习观很重要。同时,中学物理教学的生活化对提高教学效率,打造高效物理课堂有很重要的作用。本文就生活化教学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实践做介绍。  相似文献   

12.
实验教学是中学物理学科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物理实验具有直观、形象及生动的特征。在新课标指导下如何有效地进行物理课堂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在物理实验操作中获取知识、获得体验,并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知识创新,进一步培养科学兴趣,提高学生终生学习能力,是物理教师应该思索的问题。物理教师应充分重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并在物理教学活动中正确对待物理实验,不断提高物理实验有效性,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效率。  相似文献   

13.
论物理教学过程中两次转换的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物理科学、物理学科和课程、物理学习活动的本质和特点人手,分析了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实现把物理科学“转换”为中学物理学科、招中学物理学科“转换”为学生的物理探究活动的两次“转换”。  相似文献   

14.
张红梅 《教师》2013,(33):54-54
物理实验是物理学科的生命,它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愿望,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思维的能力。因此,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对物理知识主要体现在教师的单向传授和学生的被动接受,教与学的双方没有意识,  相似文献   

15.
中学物理学习思维特征探讨浙江师大物理系朱铁成对于不同的学科,由于存在着不同的性质,加上学生年龄和思维发展特点的制约,学生在学习时就会形成反映学科特点的思维特征。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探讨中学物理学习思维特征,无疑对提高物理教学效率和发展学生思维是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6.
杨息祥 《考试周刊》2012,(64):133-133
中学物理虽然是物理基础知识的教学,但也牵涉许多数学方法和数学知识,如果只重视物理基础知识的教学而忽略了数学方法的教学,将给学生学习物理带来很多困难。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可以发现.数学和物理是两门相通的学科,随着知识的加深.从形象思维发展到逻辑思维.数学知识的应用也逐步增加,下面通过极值问题的讨论和研究,力图使广大中学物理同行在教学的同时。注意到数学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物理过程中.因变量y随着自变量x的变化,研究在整个变化的过程中或变化过程的某个阶段上,因变量取值的最大、最小问题,实际上就是数学上的极值问题或最值问题。有了物理量的变化规律,即有了一个函数式,我们就能应用数学上介绍的方法,求得因变量的极值或最值。所以,研究物理学中的极值、最值问题,首先要得到一个函数式,然后,才能利用这函数式进行推算求解。  相似文献   

17.
数学知识作为物理学科的重要工具是不言而喻的.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和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是中学物理教学的目标之一.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八、九年级物理教材中,有许多物理计算若能灵活地运用数学和物理知识建立等量关系求解,有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准确、快捷的作用.本文结合具体实例谈谈这类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在教学中使学生形成、理解物理概念,进而掌握物理规律,并使学生的物理学科能力得到发展,是中学物理教学的核心议题。研究发现,目前我国中学物理概念与规律的教学一直停留在创设物理情境、进行思维加工、理解物理意义和运用概念规律的经验层面,未能真正厘清学生形成物理概念与规律的认知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学物理教学的发展。为此,本文基于爱因斯坦的概念形成与发展理论、物理学知识—能力结构以及皮亚杰的认知理论,进一步深化与发展了物理概念与规律的教学理论,为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落实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9.
高中学生觉得物理“难”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他们不能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数学作为工具学科,其思想、方法和知识始终贯穿于整个物理学,培养学生熟练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是中学物理教学的任务之一.教师如能有意识地将高中生所掌握的数学思想、知识融人物理教学中,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以正弦定理在高中物理中的应用为例,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20.
针对《中学物理教学论》课程过于重视理论传授,不能有效结合中学物理教学实践的问题,在教材中引入物理教学案例,在教学中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开展案例讨论教学,将有助于促进物理知识在物理教学中的最优化运用,提高师范生的物理学科教学知识水平及促进中学物理教学法课程与中学物理教学实际更紧密地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