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6 毫秒
1.
九隆神话多学科价值皆备,是深蕴于哀牢民族心灵中的集体记忆。九隆神话在《哀牢传》、《华阳国志》、《后汉书》、《水经注》等史籍中均有记载,且散见于哀牢后裔活形态生活之中。今有《九隆神话研究》一书出版,以多学科的视角对九隆神话进行多方位的审视,在研究体系、研究内容和观点上皆有所获,弥补了九隆神话研究一直以来无专著,仅以单篇论述为主的完整性不足、宏观和微观视野结合欠缺的研究缺憾。现为著作推介和促进学术再探讨之目的,对《九隆神话研究》进行略加述评,以求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2.
九隆神话是西南地区广泛流传的神话传说,是各族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九隆神话采用的是全知全能的叙事视角,让民间讲述者和听众都感到真实和亲切。从叙事视角研究九隆神话,能够为提高欣赏和评论九隆神话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九隆神话是西南地区广泛流传的神话传说,是各族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九隆神话有着特殊的叙事功能,体现着哀牢夷先民们的原始思维。研究九隆神话的叙事功能,能够确切地展现其独特的艺术特色,为提高欣赏和评论九隆神话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九隆神话作为云南较为古老的神话之一,被擢升为哀牢国神话,之后又被采借为南诏、大理国开国神话,表现了九隆神话与哀牢文化、龙文化、王权、南诏、大理文化、佛教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融整合,在一脉相承的基础上,九隆神话起到了文化过渡与衔接的作用,成为立体、多维之文化整合的一个典型案例。在各种文化力量的作用下,形成了一个以九隆神话为主轴,粘合了民间信仰、社会形态、政治话语等多种文化要素为一体的九隆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5.
运用西方“原型理论”对九隆神话进行宏观研究,即将九隆神话放到与其他神话的关联,以及整个中国神话系统和神话传统中去考虑,以获得一种更大的研究范式——原型。归纳出九隆神话包含着“感生”原型叙事模式、“龙——大父神”原型、“鱼、水、木”几种意象原型,并加以分析,从中见出九隆神话蕴含着哀牢民族乃至整个中华民族心灵深处的集体无意识,这些集体无意识经过世代积淀,保存至今。  相似文献   

6.
九隆神话是云南少数民族的著名神话之一。被许多重要文献所记录,有各种版本,并被多种学科研究、引用,成为一个经典的永远不老的神话。通过对九隆神话研究各领域成果进行介绍和梳理,做出总结,并提出未来研究的空间,为九隆神话下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九隆神话作为西南少数民族最有代表性的古老神话,一直不绝于史。在与各个民族的文化融合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的民间传说中九隆神话版本,这些版本的九隆神话的变异,较文献记载中的文本体现得更明显。  相似文献   

8.
九隆神话是我国西南地区古哀牢夷的著名神话。九隆神话中"诸兄共推九隆为王"与"哀牢山下有一夫一妇,复生十女子。九隆兄弟皆娶以为妻"的记载透露出哀牢夷"贵小"的继嗣制与特殊的婚姻形态——伙婚制有关。除伙婚制外,哀牢夷的"贵小"习俗与野合婚、抢婚等婚姻形态也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伏羲神话和九隆神话都是我国著名的神话,伏羲神话一般被视为是汉族的神话,但在我国的许多少数民族地区,仍然流传着诸多关于伏羲的神话。需要强调的是,文中所指的伏羲神话是所有和伏羲有关的神话,而不是特指某一个关于伏羲的神话。九隆神话则是我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神话,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这两个神话具有很多的相似之处。拟从情节内容和文化内涵两方面出发,对两个神话的相似之处进行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0.
九隆神话反映了原始先民朴素的语言观,情感隐喻是其主要的认知思维模式。透过九隆神话话语分析,可以发现氏族制度、祖先情结、男权至上、异姓婚姻是其隐喻思维的主要体现。  相似文献   

11.
English, in the words of Bill Bryson, ‘is one of the world's great growth industries’. Like some kind of metalanguage with its own Europe‐based meaning systems, it has constructed its own discourses in relation to Africa's conserved natural environment, nature documentaries, tourism and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 at the expense of indigenous knowledge systems, cultural practices and languages.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potency of English when it comes to notions such as that of the animal, the ‘wilderness experience’, hunting practices and ‘the African bush’ and how these meaning systems have percolated through to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relation to conserved areas in eastern and southern Africa. Drawing on critical language awareness theories and informal interviews and discussions with staff and students (representing a multitude of languages) at the University of the Witwatersrand in Johannesburg, the predominance and hegemony of English as the exclusive language of learning and teaching i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s questioned.  相似文献   

12.
旅游业通过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开发利用,使现代性快速介入,使传统文化产生脱域效应,对地方性形成一种消解,减弱了传统文化持有者的文化自信与认同;另外一方面,脱域也为传统文化的自觉和复兴提供了机会,使得地方性能够适应全球化,传统文化也因此而得到传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3.
课程策划即以全面的策略对课程进行系统的谋划的过程。课程策划要以文化为基础,因为课程策划具有文化性质,其基本内容是文化,它具有重大的文化使命。当前我国课程策划面临的文化学问题主要有:文化传统分析;文化要素提炼;文化价值整合;文化特色构建。当前课程策划的文化策略主要有:文化自觉;文化创意;综合创造;体现崇高;聚焦素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国内外文化地理学家提出的“四主题说”,“五主题说”基础上,提出了文化地理学研究的六大主题,并对这些主题做了深入而系统的研究,同时提出文化源地相继占用理论,文化冲突论,文化生态学,文化地理模型,文化感觉区,文化景观学说。  相似文献   

15.
文化旅游业作为一种文化型、体验性经济随社会发展带来的愈加激烈的竞争,必然要寻找创新出路。三明文化旅游业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生态资源,但由于发展过程中客观和主观因素的禁锢,面临着文化资源没有很好利用、体验性有待提升、城市信息传播断裂等问题。在面临体验经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机遇时,三明文化旅游业应形成有效的传播系统,同时通过生态旅游的文化策划、民俗文化的旅游传达、借助新媒介的城市形象传播和文化继承的组织管理等方式实现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6.
习语是各民族语言的精华,受文化因素的影响,英语习语承载了浓厚的西方(尤其英美)文化信息,体现了鲜明的民族特色。研究英语习语的文化翻译旨在消除文化中的文化障碍,进行积极而又高效的文化翻译。要研究英语习语的文化翻译,首先要了解英语习语的语言特征。本文试图从文化角度来分析英语习语的语言特征,以更好地研究英语习语的文化翻译。  相似文献   

17.
以9大城市文化产业水平为参照,从规模、辐射力、结构、效益、创新力等角度探讨了广州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水平,及其与前三强文化强市的差距。研究得出:与前3强城市综合比较,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针对广州文化产业发展现状水平以及建设文化强市和培育世界文化名城的要求,提出相应建议:提升文化品牌、优化产业结构、增大政府投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扩大文化内需、提升文化产业人才队伍素质等。  相似文献   

18.
温州文化产业的定位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州文化产业发展应定位在温州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上,可通过树立大文化产业的观念、转变政府文化管理职能、建立科学的文化产业投资机制、推进城乡文化产业共同发展、提高文化产业的文化品位、促进文化产业的对外开放等六项措施,来实现温州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的课程规划负有重要的文化使命。因为课程具有传递和创造文化的功能,且中华文化具有特别的变迁历程。课程规划的文化使命的主要内容包括:文化精神的传递与更新;文化形式的传递与创造。课程规划履行文化使命的主要途径有:课程规划过程本身应体现积极的文化价值;全部课程完整地渗透积极的文化精神;完整地策划文化形式的传递与创造。  相似文献   

20.
白蛇故事是中国古代四大民间故事之一。它最初起源于民间发现巨蟒的传闻,并受到唐代谷神子《博物志》中《李黄》《李琯》的影响。宋元话本《西湖三塔记》进一步反映了白蛇故事的基本梗概。明代冯梦龙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则是它的定型之作。清代方成培《雷峰塔》传奇和玉山主人《雷峰塔奇传》将其日臻完善。笔者试图通过叙述白蛇故事的演进历程“淫欲——悲情——圆满”,来解释隐匿在这种变化背后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