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游戏,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活动,在儿童的世界里绽放着独特的光芒.古往今来,不管是在哪个时代,儿童与游戏的关系如同鱼和水一样不可分离.可以说,游戏是儿童的存在方式.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对于学龄初期的儿童,游戏对其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对其心智发展上的统整功能.  相似文献   

2.
儿童生活在梦想之中,游戏是他们进行梦想的手段和场所.人们很早就开始关注儿童的游戏.今天我们把游戏称为儿童的基本活动,更多的是从教育学和心理学角度分析的.本文在分析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用社会学视角分析儿童游戏是如何被社会规训的.  相似文献   

3.
幼儿心理学研究表明:游戏是促进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最好活动形式。在游戏活动中,儿童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品质能够得到更快的发展。在创造性游戏中,幼儿是主体,游戏材料是客体,教师是"媒体"。幼儿游戏的过程是幼儿、教师、玩具材料三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心理学表明,游戏是构建儿童精神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尤其是游戏中发展出来的角色模仿和想象,在幼儿的成长心理发展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与此同时,幼儿的游戏活动在幼儿园教学中更是举足轻重。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分享一下自己在引导幼儿进行游戏时的实践体验,据此对幼儿园的游戏策略指导提出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5.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是能让幼儿获得快乐的、满足需要和愿望的、自发的、不同寻常的一种行为。幼儿心理学研究表明:游戏是促进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最好活动形式。在游戏活动中。儿童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品质发展能够得到更快地发展。而幼儿在游戏时又离不开教师的指导.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去指导幼儿才能充分发挥游戏的作用,才能更好地去发挥游戏的幼教作用呢?  相似文献   

6.
学前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中班阶段的孩子,活泼好动,对规则感兴趣;活动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爱玩、会玩,区域游戏的设置既能满  相似文献   

7.
有童年就有游戏,古今中外的孩子都喜欢游戏,都有强烈的游戏需要.儿童的主动性是游戏的主要特点.游戏是适应幼儿内部需要而产生的,它没有任何压力和强制性,幼儿可以按自己的意愿参加,按自己的意愿作用于各种玩具、材料,依靠自己的力量从事活动,表现自己的能力、态度和思想感情.游戏是“由于儿童动作和言语的发展,生活范围日益扩大,独立性不断增长,特别是由于渴望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需要同从事这些活动的经验和能力水平之间的矛盾,决定了游戏活动的发生和发展及其表现形式.”(朱智贤主编《心理学大词典》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880页)本文仅对幼儿自由选择游戏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下称自选游戏).  相似文献   

8.
王芳 《文教资料》2012,(11):169-170
游戏是幼儿在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内容,它是能让幼儿获得快乐、满足需要和愿望的、自发的、不同寻常的一种行为。幼儿心理学研究表明,游戏是促进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最好活动形式。在游戏活动中,儿童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品质能够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而幼儿在游戏时又离不开教师的组织和参与,作者就游戏过程中教师如何组织和参与,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游戏治疗作为特殊儿童心理行为障碍的主要方法之一,它是利用游戏机制与心理学理论相结合,应用于特殊儿童身上的心理治疗方法。游戏治疗法可以让特殊儿童在游戏中获得积极的体验,培养特殊儿童的主动性,提高特殊儿童与他人的交流兴趣。从游戏治疗、游戏治疗的发展、技巧及优势做一总结,并阐述游戏治疗对特殊儿童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提出: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实现,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心理学研究表明:游戏与活动是人类本能和动机之一,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模仿,好奇心强。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主要方式,儿童只有在现实的活动中才能得到深刻的情感体验,再由直接经验和体验改变自身的认知状态。  相似文献   

11.
英语课堂的游戏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戏不仅仅是儿童的专利,成人有时也需要游戏,把游戏运用于教学中,可以减轻学习的心理压力,激发其兴趣,发掘多方面才能,当然在运用游戏教学时要注意灵活安排,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2.
信息化游戏产品趣味性强对儿童吸引力大,但多以“静态游戏”“人机互动”为主,包含信息量大但内容成人化,缺少人与人、人与自然的交流。儿童家庭游戏信息化在为儿童的生活、游戏、学习带来便利的同时,使得传统儿童家庭游戏面临“失传”可能,影响儿童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成长,对儿童意志力、思维能力、认知能力的提高具有一定的负面作用,也可能导致儿童家长“榜样力量”的缺失,甚至传导形成青少年时期的“网瘾”。因此,引导儿童有限度的接触家庭信息化游戏,重视玩伴的力量,提高儿童的传统家庭游戏比重,制定“家规”营造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将有利于儿童家庭游戏的科学开展。  相似文献   

13.
儿童游戏的本质是儿童的主体性活动。儿童自愿参加并能从中获得愉快体验是儿童游戏的主要属性。儿童游戏能够提高儿童的自我效能感,进而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教师采取合适养护儿童游戏的策略,有利于发挥儿童游戏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社会文化因素是影响学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体制混变、观念混变、多媒体文化泛滥、童年的消逝、儿童文化缺场等多种因子的相互作用。学前儿童常见心理行为问题不利于学前儿童身心和谐发展。从社会文化因素分析,应对学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策略为:打破城乡二元体制,加快社会转型;革新观念,为学前教育注入新的内涵;严控多媒体,尊重儿童游戏的价值;重构儿童文化,解放儿童。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爱玩游戏是儿童的天性,也是儿童有效认知客观世界的主要途径之一。在游戏活动参与过程中,儿童不仅可以获得积极的心理体验,还可以获得知、情、意、形等的协同发展。对此,文章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立足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游戏教学价值,利用角色游戏来激发儿童的参与积极性,促进其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16.
Educational game designers and educators are using digital games as a platform for teaching academic content, including multicultural curriculum. However, it is unclear how well digital game-based learning can coexist with the goals of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for the purpose of meeting the needs of African American children. In this essay, we raise serious questions about the use of digital games to teach about social oppression in ways that privilege the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of African American children. We argue that digital games that intend to recreate histories of racial oppression can be harmful to African American children if they reproduce popular and problematic notions of indigenous lives and experiences. We illuminate some of the dangers of such digital games through a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of one digital game designed to teach about facets of African American enslavement. Our essay concludes with recommendations for culturally relevant digital game-based learning design and instruction.  相似文献   

17.
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但是大量的心理专家、专业心理咨询人员仍然活跃在灾区一线,继续对灾区学生进行心理援助.为了今后一段时期对灾区中小学生的心理救助更科学、更有效.文章拟从体育游戏的角度,分析在灾后校园体育课中运用体育游戏对学生进行心理救助的可行性,旨在为积极有效地进行灾后心理危机援助提供可行的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8.
传统民间游戏作为我国优秀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在民俗方面,还是在文化教育方面,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传统民间游戏贴近幼儿实际生活,符合幼儿的心理特征,也是幼儿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所以把传统民间游戏融入幼儿园园本课程有重要的教育价值。从传统民间游戏的概念、种类及教育价值入手,分析传统民间游戏教育意义及在园本课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很有必要,由此可以窥见传统民间游戏融入园本课程的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19.
The effect of personal relevance was examined as a motivational alternative to capacity-based explanations of young children's failure to describe others in terms of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In Study 1, children at 2 age levels (5-6 and 9-10 years) were asked to describe actors exhibiting different behaviors and to select partners for different games. As predicted, children who expected to interact with the actors were much more likely to describe them in psychological terms. Older children selected partners based on instrumental goals, maximizing their own outcomes, whereas younger children selected partners based on liking. The findings were replicated in Study 2, and expecting interaction was also found to affect behavior (toy allocation).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verbal inferencing skills of young children have been underestimated in the past, and that younger children may be more oriented than older children toward affective relative to instrumental goals in anticipating interaction with a peer.  相似文献   

20.
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儿童社会交往能力与思想品德的形成,并有助于训练幼儿元认知能力和阅读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因此,幼儿园课程在目标上应关注幼儿全面发展,课程内容上应回归生活,在课程实施上应同时注重游戏化教学与合作学习,在课程评价上应注重发展性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