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北京中法大学主要由留法勤工俭学者们发起,他们将法国的大学区制引入国内,力图改变中国传统的教育行政制度。大学区制最终未能在全国站稳脚跟,却对北京中法大学的办学方式影响颇深,使得北京中法大学的学制兼具中法两国的学制特色。北京中法大学的学制特点,对我们今天大学学制的改革和发展不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1927年至1929年,蔡元培等人在中国倡导推行大学区制,但最后无果而终。单纯从“不合国情”等方面讨论大学区制在中国试行失败的原因是不充分的,蔡元培在其中的策略性失误也是重要原因,即过于偏重高等教育的发展、偏重教育独立的实现、偏重制度层面的变革以及偏重留学欧美人士的任用等。  相似文献   

3.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战祸不断,殃及教育。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以蔡元培为首的一些教育界有识之士提倡教育改革,开始推行大学院与大学区制。但两年后,这一制度被取消。大学区制虽然失败了,但它所提倡的“行政学术化”,仍有现实的意义,值得人们加以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4.
蔡元培提倡教育独立,20世纪20年代,他开始推行大学院与大学区制,但仅两年就被废止,可谓是“昙花一现”。这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周颖 《现代企业教育》2007,(2X):112-113
蔡元培提倡教育独立,20世纪20年代,他开始推行大学院与大学区制,但仅两年就被废止,可谓是“昙花一现”。这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大学院与大学区制的试行与失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初,在蔡元培的主持下进行了一次著名的教育行政制度改革,即出台并试行了大学院与大学区制。然而这一制度试行不到两年便先后被废止。本文试图从这一制度的缘起、出台与试行、失败及其原因等方面作一粗略探析。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制度史研究视角切入,凸显制度史与思想史、教育史的互动关系.选择1927-1928年间试行的大学区制改革人手,以具有多元留学人背景的主导者蔡元培作为个案,同时引入一元留学背景的李石曾作为比较维度,既揭示二者作为其时教育场域领袖人物不得不然的博弈因素,又体现彼此间志同道合的"同志"情结.最后揭示出这一改革的复杂多元性文化因素,即由于作为中介主体者的参与(蔡元培)而导致的中国语境里法国大学区制移植的德国印记与制度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代浙江的高等教育自清末以来虽不断有所发展,但与较为发达的基础教育相比,一直处于滞后的状态.1927年蔡元培任大学院院长后,将浙江作为试行大学区制的省份,成立了国立浙江大学,使停办多年的浙江高等学堂得以恢复和提升;并倡导发展高等艺术教育,在杭州筹划创办了国立艺术院.这两所国立高等院校的恢复和创办夯实了浙江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蔡元培与法国教育管理模式的移植及其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蔡元培于1927-1929年致力于将以大学区制为基本特色的法国教育管理模式移植到我国,目的在于改革我国教育行政机构官僚化习气之弊,争取教育独立。此举以失败告终,证明仅仅依靠制度层面的变革以实现教育独立,在中国近代社会是行不通的;学习借鉴别国的教育管理模式和经验,必须根据本国实际,使之本土化。  相似文献   

10.
方舒 《教育与职业》2005,(28):74-76
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号孑民。蔡元培先生曾中秀才,举人.进士.被点为翰林院编修.有很深厚的儒学功底。西学渐入中国后.蔡元培开始学习日文.并于1907年赴欧洲学习.先入莱比锡大学研读文学、哲学.人类学.文化史心理学、美学等课程.后又在欧美游历数年.见多识广,学问渊博.思想较少受到时地的限制。  相似文献   

11.
《基础教育参考》2007,(7):I0002-I0002
北京市第四十七中学坐落在海淀区风景秀丽的鹫峰脚下.学校占地面积388亩,风景秀丽。古树参天,是一座花园式学校。一所具有84年历史的完全中学。学校前身是私立北京中法大学附属温泉中学。国立北平中法大学附属西山温泉中学、中央重工业部职工子弟温泉中学,  相似文献   

12.
大学区制之所以日益受到关注并开始试点,其重要原因在于大学区制能够缓解学位房热和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然而,由于实施不当,有的地方在推行大学区制时没有合理划片,并没有缓解学位房热,反而使学位房热演变成学区房热;有的地方虽然进行了合理划片,但由于优质资源单向输出,致使大学区内的校际合作流于形式,并没有从根本上实现区域内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反而产生新的不公。为了实现大学区制的初衷,解决“择校热”特别是“学位房热”的问题,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需要进行合理划片,抑制学位房热向学区房热演变;实施资源协调,调整教育资源治理层级,建立激励机制,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强化文化认同,扩展校际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推动权力下放,建立大学区委员会,保障大学区办学的可持续性、稳定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13.
于康平 《天中学刊》2006,21(1):133-134
蔡元培先生提出的“教育独立议”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健全的人格;教育要超然于各派政党及教会以外。“教育独立”的途径是实行大学区制、教育自治以及抽教育税。其观点深刻、明确,虽有其局限性,但对我们今天重新思考和认识“教育自治”问题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4.
何谓大学?有容乃“大”,大学为“学”。蔡元培执长北大后,围绕着“容”和“学”对北京大学进行改革,为之注入了现代大学的灵魂,使之由一个封建官僚的养成所变成名副其实的高等学府。蔡元培不仅是北京大学的缔造者,也是中国现代大学的开创者。  相似文献   

15.
2009年11月25日,中国著名教育家和思想家蔡元培(1868—1940)生平事迹展在他的母校莱比锡大学举行。北京大学副校长张国有在开幕式上说,蔡元培在莱比锡大学留学期间,研修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20年代,中国教育界曾经涌动起一股要求“教育独立”的思潮和运动,其标志是1922年蔡元培《教育独立议》、李石岑《教育独立建议》等方案的提出和当时南北各校师生的有关活动。尽管“教育独立”主张立意颇高,但在现实层面充其量体现为企望“教育经费独立”这一基本诉求。唯一的例外,是1928年前后一度试行的大学院及大学区制,那是一种力求在“法理上”为教育独立奠定根基的努力,却以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17.
<正>二、蔡元培的大格局大格局亦即大胸怀,主要表现在教育实践上,而蔡元培的教育实践,主要体现在教育的管理和领导领域方面,具体点说,主要在他的北大校长任上。蔡元培的大格局,表现为八个字:"思想自由,兼容并包"。1919年4月,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在《公言报》上发表了《致〈公言报〉函并答林琴南函》一文,阐明了他在北大的办学主张:"至于弟在大学,则有两种主张如下:(一)对于学说,仿  相似文献   

18.
蔡元培北京大学改革成功经验之启迪王冬燕蔡元培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他的一生大部分时间主要是从事教育工作.他非常重视教育,尤其是重视大学教育,他不仅有一整套关于办好资产阶级大学的理论,而且还有创办大学、改造大学的实践活动。他对北京大学的改造就是他多方面教...  相似文献   

19.
蔡元培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主要实践活动集中在高等教育领域,重要的理论奉献根植于大学学术理念。蔡元培的学术理念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对今日大学学术规范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文章重点评析了蔡元培关于大学学术方面的思想,以寻求当代大学的学术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0.
蔡元培的大学思想受到德国大学理念的影响,这是公论。但蔡元培系统了解德国大学观念的资料来源并不清楚。本文对照德文原文,分析了蔡元培所翻译的包尔生的《德意志大学之特色》一文,得出如下结论:一、包尔生的这一文章是蔡元培系统了解德国的大学历史与观念之始;二、文中关于德国大学及其特色,特别是大学为决定国家民族命运之关键的论述,对蔡元培影响至深,成为他日后大学理念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