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活中有美,教学中也有美,教学中的美正是来源于生活中的美。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就是美的使者、美的载体。在课文的选材上它贴近学生的生活,多以童谣、小韵文及儿童故事等形式出现,让学生在美中收获知识、开启思维、发展能力、凸显个性。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美。结合  相似文献   

2.
<正>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2.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凉爽""甘甜""面庞"等词句含义。3.通过读文,了解秋天的农作物、天气、花草树木、小动物等变化,体验寻找秋天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秋天、亲近大自然的情感。4.通过观察、想象、表达、朗读,感受秋天的美。教学重点:学会生字新词,在朗读中体验寻找秋天的乐趣,感受秋天的美。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想象、表达、朗读,感受秋天的美。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课文部分第二单元第2课。教学目标1.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让学生初步了解儿童诗的特点。2.了解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绘的生活画面,引发学生强烈的共鸣,激发写诗的兴趣。3.在说话和评价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鼓励学生学  相似文献   

4.
美到处都有,我们应开展独具特色的农村美术教学,为美术教育教学增添新的血液,从而提升农村美术教学的活力,更好地激发农村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美术的活动中来,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一、让美术课回归自然,满足学生的视觉需要大自然中的蓝天白云、高山小河、鲜花嫩草、水中的鱼、空中的鸟、田里的人,是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这些事物为农村的孩子发现美、表现美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作为他们的美术老师,不仅要让学生们学好课堂内的基础知识,更应努力引导他们走向自然,让学生嗅出生活的清新,看出生活的美丽,品尝生活的乐趣,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描绘生活的美,创造生活的美。我们都有同感:在讲授冀教版中《绘画的构图》课上,仅凭教师在课堂中的说教,学生是表现不出来什么内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教学目标1.复习生字词,认识多音字"了"。2.运用联系生活实际、想象画面的方法理解"没完没了""入了迷"等重点词语,在阅读中学会积累词语。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悟"明明"一词背后的奇妙,推测人物的想法,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4.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喜爱读诗歌。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4课[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文中引用的五副春联,并理解意思.2.多种形式品读春联,学习通过“下定义、举例子”等说明方法的运用,清晰而富有层次地介绍春联“内容丰富、讲究对仗、用词讲究及声律美”的特点.3.懂得生活中处处有学问,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23课。[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课文。2.通过多种方式朗读课文,理解词语,感受夕阳西下的美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多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夕阳美。[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感受美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3课《夕阳真美》(齐读课题),在文中谁说了这句话?咱们一起来读一读。师:爷爷为什么如此赞叹.夕阳呢?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一找夕阳美在哪里?[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在读中主动寻找答案,既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又培养了良好的读书习惯。学生对夕阳落山的先后顺序也更清楚。]二、品读课文,欣赏美1.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人教版课标本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认识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体会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和奉献的幸福感。3.积累本课中的优美词句;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相似文献   

9.
《桃花源记》是陶渊明写的《桃花源诗并序》中的“序”。作者在这“序”中,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描绘了一幅没有剥削压迫,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生活图景。作者起笔就紧扣题目,写了桃林的奇丽景色。“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极言风景之美;接着写桃花源中的生活情境,更是令人神往,“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描写了桃花源中的自然环境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表现出社会生活的平静美;“往来种作”是和平劳动之美;“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是生活的和乐美;“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桃花源中人的淳朴美;而故事的结局更有一种别致的美:渔人出得桃花源,虽“处处志之”,但重来寻访时却“不复得路”,高士刘  相似文献   

10.
<正>设计理念:1.教学中抓住重点句子,在朗读和议论中引导学生加深理解重点句的理解。课堂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着重学习父亲所说的这几句话,作为学习教学的突破口,解决教学的重难点。2.这篇课文的写作特点是借物喻理,赞颂的是落花生不炫耀、默默奉献的精神。在适当的教学环节让学生了解桃子、石榴、苹果也是实用的东西,且外表好看,但文章的主旨落在的是落花生没有刻意炫耀自己,虽外表不好看,但它有用,有益于人类,有着内在的美,有  相似文献   

11.
《边城》作为中学审美教学的代表性作品,流淌着清新秀丽的自然环境之美,善良朴实的人性人情之美,语言、感情、环境、人物浑然一体的结构美。在引领学生发现、体悟文章中无尽的美时,教师也要注意带他们走向生活,发掘生活中五彩多样的美,从而提升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课文部分第二单元第2课。 教学目标1.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让学生初步了解儿童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当我们用数学的眼光去欣赏世界之美时,会发现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中处处存在着和谐之美,对称之美,为了更好地去品味这种对称之美,下面我们一起来剖析一下数学中的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区别与联系,以及生活中的轴对称问题。  相似文献   

14.
人们热爱美、追求美,鉴赏美的现代意识和行为,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和制约作用.在经营与管理课的教学中,应渗透美育,使学生具有美的心灵,美的意识,并有一定的管理美学知识和健康的审美观,对自然,对生活和艺术的美有初步的欣赏和鉴别能力.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四组第14课。【教学目标】1.通过想象和有感情朗读,体会语言的意境美和情趣美,感受荷叶之美、荷塘之乐。2.凭借动词和"荷叶是我的"等语言材料,理解词句意思,进行句意把握、句式仿说等语言训练。  相似文献   

16.
曹桂玲 《现代语文》2009,(10):154-155
审美教育是《大学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途径、方法很多。本文介绍了审美教育在大学语文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并从领悟文字美、感悟意象美、感知情感美三个方面介绍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渗透。  相似文献   

17.
韦晓慧 《广西教育》2014,(13):65-65
一、教材分析人教版语文第十册课文《草原》是一篇融自然美、人情美、语言美于一体的散文佳作,作者老舍先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通过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草原的景色美和人情美,充分展示了蒙汉人民之间的深情厚意。二、教学目的(一)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和学习中感受草原的景色美、人情美。(二)过程与方法:领悟课文描写景物的方法,感悟、积累优美的语言,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6课。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诵读诗句,体会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以及孩子们对老师的感激、尊敬之情。3.感悟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和韵律美,试着仿写诗句。教学重点、难点  相似文献   

19.
朱萍  袁浩 《小学语文》2007,(4):35-36
语文教科书中有不少写景的课文,如何处理、把握这类课文的教学,使孩子们从中领略动人心魄、撼人心旌的自然美、生活美和艺术美,获得赏心悦目、催人奋进的审美享受呢?从王玲湘老师执教的《搭石》和李伟忠老师执教的《鼎湖山听泉》两个教学案例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2.丰富想象,进行语言积累。3.了解雨后天空的美丽景色,体会文本的意境美,在阅读过程中享受阅读的乐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