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性工作。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构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协同培养模式具有三重逻辑:从政策逻辑看,国家布局加快推动职业教育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从理论逻辑看,协同理论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提供科学指引;从问题逻辑看,要聚焦解决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难题。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是一个需要多方协作的工程,要从培养理念、能力结构、运行体系三个维度构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校企协同培养模式。其实践路径是:个体层面,厚植工匠精神,激发内生动力;学校层面,优化培养方式,提升工作积极性;企业层面,创设实践环境,提高互利共赢;社会层面,增强职业认同,促进自主发展。  相似文献   

2.
校企协作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多元保障机制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企协作是提升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有效途径,但由于政府、企业、学校、教师等方面思想行为上的错位使得校企协作培养“双师型”教师的状况不容乐观。可通过建立培养组织机构、完善培养政策法规、确定培养经费来源、建立协同管理机制、修订资格认定标准与健全人本激励机制等,实现校企协作培养“双师型”教师的组织、法制、经费、管理、目标、动力等方面的保障。  相似文献   

3.
“双师型”教师队伍在建设和培养过程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诸如“双师型”教师比例不高,“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标准、考核及激励机制不完善,“双师型”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不够到位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课题提出应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建立和完善相关标准与制度、深化校企合作、强化考核几点对策入手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急需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而人才的发展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职教师资,因此,培养“双师型”教师乃时代之义。但在“双师型”教师培养过程中却存在培养标准缺乏、校企共育的权责范围模糊以及尚未形成完整的培养模式等问题。为此,基于新版《职业教育法》相关内容,以“宏观—中观—微观”的角度进行逻辑架构,坚持统筹兼顾、协同共治以及博采众长的逻辑指标,提出以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标准为出发点、加强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契约的有效性和长久化、建设“双师型”教师内部培养平台等新时代“双师型”教师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5.
国家对校企合作办学的高度重视和大力倡导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提供了重要渠道和有效载体。现阶段,校企合作背景下“双师型”教师培养面临三大困境:理念的理论和实践脱节、内容的模仿和提高脱节、管理的宣传和执行脱节。基于此,文章依托校企深度合作从“研究休假”制度、“真题真做”模式、“跨职能整合”机构等三个角度提出了推进“双师型”教师培养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6.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一项重大制度设计和创新,在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双师型”教师培养是提升职业院校核心竞争力及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在促进“双师型”教师发展中具有积极的作用。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湖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参赛经验和“双师型”教师培养改革方案,发现技能大赛促进“双师型”教师发展的机制包括:深化校企融合机制,共育“双师型”教师;创新教师团队机制,培养“双师型”教师;竞赛平台资源转化,助力“双师型”教师培养;大赛推动教学改革,倒推“双师型”教师发展;完善准入制度,规范“双师型”教师标准。今后在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背景下,可以采取完善激励制度、校企互培互聘和院校间合作交流、依托大赛平台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策略。  相似文献   

7.
校企协作是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有效途径。但由于政府、企业、学校、教师等方面的原因,导致校企协作培养"双师型"教师的状况不容乐观,亟待构建多元保障机制。为此,通过建立组织机构,完善政策法规,确定经费来源,建立协同机制,修订资格标准与健全激励机制等,实现校企协作培养"双师型"教师的组织、法制、经费、管理、目标、动力等方面的保障。  相似文献   

8.
“双师型”教师是落实高职教育特色的关键,随着高职教育的飞速发展,“双师型”教师不足已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瓶颈。文章分析了当前“双师型”师资培养的现状,从政策导向、培训手段、校企合作、加强科研等多方面,探讨了“双师型”师资培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文章指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面临机制不健全、企业主体地位缺失、评审激励制度不完善等制约因素,既影响了“双师型”教师的数量提升和结构优化,也阻碍了育人质量的进一步提升。针对现实的发展困境,要从构建科学全面的“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校企协同共建“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优化“双师”资格认证制度三方面拓展“双师型”教师培养路径;从政策保障、制度保障和资金保障三个角度入手,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多元化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0.
“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不仅需要学术资源的支持,也需要实践平台的保障。校企伙伴关系的构建能弥补其实践资源的欠缺。从关系构建的应然层面看,基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构建校企伙伴关系的关键要素应包括明确的关系主体、多元的协作方式、健全的制度保障以及互利共赢的合作文化等。然而,目前校企合作的视阈更多集中在学生培养方面,“双师型”教师的合作培养存在被边缘化、合作主体动力不足、合作浅表化、制度建设不足等问题。对此,作为关键主体之一,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以学科优势或知识资本优势为依托,严格遴选伙伴协作对象;以组织为载体,健全伙伴协作组织机构;以制度为保障,完善伙伴协作相关机制,并加强伙伴协作共享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日本“职业训练指导员”培养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及课程评价四方面的分析,其课程设置给我国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以如下启示:要突显“技术性、职业性”课程目标;强化“基本素质、专业知识、核心技能”课程内容;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及校企合作”等课程实施方式;通过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制度完善课程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2.
校企人员双向流动为“双师型”教师提供了“双主体”培养的新路径。为探寻校企人员流动中师资培养的困境,通过校企相关人员访谈资料的扎根理论分析,得出存在校企共育“双师”制度不完善、校企共育“双师”的利益冲突、校企共育“双师”基础不扎实、校企共育“双师”政策缺失的校企协同困境,提出制度先行完善“双师”循环流动机制、利益驱动提高校企人才流动意愿、夯实基础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各级政府联动形成政策合力的“双师型”教师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13.
“双师型”教师是培养更多技能工匠型人才的关键力量,是推动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核心动力。建立完善的“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是调动“双师型”教师工作动力、激发创新活力、提升产教研发能力的有力手段。但是目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仍不健全,因此高职院校要基于产教融合,采取科学设置激励目标、完善薪酬体系、创新激励方式等措施不断优化高校“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以此培养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助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在新农科建设从理论向实践发展、“双师型”教师从个体向团队发展的新背景下,对“双师型”教师能力新内涵进行细化,借鉴台湾省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建设经验,对海峡两岸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合作培养路径探索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运用比较分析法,从海峡两岸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规模结构、认定标准、准入制度和发展培养等方面进行分析,立足海峡两岸“双师型”教师合作培养的强互通性和强互补性,认为应从制度先行,夯实“双师型”教师合作培养基础;统一标准,推动“双师型”教师认定体系建设;联建平台,深化“双师型”教师产学研合作培养;信息融合,打造“双师型”教师培养资源系统四个方面强化海峡两岸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合作培养。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由个体培养向团队协同发展转变,教学创新团队对助力教师成长、提升优势专业竞争力、推动区域新兴产业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过程存在建设基础薄弱、团队无法满足重点区域产业转型升级需求、未形成完善的校企合作体系等困境。高职院校应从制定“双师型”教师及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标准、打造校企双向流动机制、优化团队结构并促进教师分层分类发展、增强团队合力及提升团队创新水平等方面推进“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  相似文献   

16.
一支高质量、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民办的必经之路。针对"双师型"教师培养现状及原因,本文提出在"校企合作"的环境下,组建校企共建的在线教师发展共同体来实现"双师型"教师的同步培养。在培养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对培养对象进行分析,实现持续、深入、有效的培养双师型教师,从而逐渐优化教师队伍,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7.
“双师型”教师是具有中国话语权的职业教育专业术语,“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为了落实“职教20条”提出的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要求,教育部出台了系列文件,基于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对实施培养专业认证、严格教师资格准入、建立教师专业标准体系、完善认证评价标准、搭建专业实践平台、组建教学团队、深化职教教师教育改革、健全培养培训体系等源头性、基础性工作进行全方位规划,全力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8.
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转方式、调结构和民生改善的战略举措。教师素质,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强化管理、营造造就名师的校园氛围,优化职教教师从业的外部环境,走教师专业化道路;探索职教教师预就业制度,聘请生产第一线的“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做兼职教师;“产学研”结合,校企联合,建设、培养懂职业教育规律、熟练行业操作技能、熟悉行业发展新理论、新技术的高质量“双师型”教师队伍,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9.
我国高职教育已由规模扩张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借助SFIC协同治理模型按照“应然—实然—应然”的思路对高职“双师型”教师的校企协同培养运行机制进行分析,首先构建理想状态下“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模型,其次围绕模型需要具备的条件对现实困境展开探讨,最后从三方面提出基于SFIC模型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推进策略。  相似文献   

20.
职业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平台,应该积极构建全面、多层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以提升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实践教学能力和职业素养,推动职业院校实现高质量发展。通过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校企合作、设计多层次的教师培训课程、建立科学公正的教师评价和激励机制、提供持续的职业发展和培训机会等措施的实施,职业院校能够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素质,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从而朝着更高层次、更优质量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