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生命科学在德育目标上有着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特殊性,那就是生命观和自然观的教育。本课的主题就是如何以病毒的知识为基础,有效地发挥生物学科的德育功能。在教学方法上我注意了三个结合:与传授知识相结合,与关注社会相结合,与联系学生自己相结合,通过师生对典型病毒案例的讨论,引导学生关爱生命,关心社会,关注生态,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2.
小学德育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和学会过道德的社会生活。学生的品德源于生活,并在生活中能动地表现。离开生活实际,德育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回归生活是小学德育的必然选择。关注生活,注重人在生活中的动态生成过程,这是德育对人的主体地位的认可和对生命的尊重。关注生活,德育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拨动学生生命的“情弦”。关注生活,德育方可绿意盎然,生机无限。关注生活的需要【案例】课间,我刚要走出教室,罗蓉同学跑过来,匆匆塞给我一封信,然后跑开了。展信一看,一行行娟秀的字迹跃入我的眼帘:尊敬的秦老师,我是鼓足勇气给您写…  相似文献   

3.
将案例教学法运用于中职德育课程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联系实际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在案例教学法运用过程中,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教师精讲与学生讨论相结合的原则,教学艺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关注三个重要问题:注重学生的参与性,注重教学的趣味性,注重评价的激励性,才能真正提高中职德育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职校的德育管理制度,是强调以德育回归生活、关注学生生命成长为理念,通过构建学校教学与德育一体化的管理机制,使学校德育工作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学生的知识建构与道德成长同步发展,真正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传统大学德育的弊端之一是脱离生活。学校德育要走出困境,就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学生的生活世界是德育的根基,是德育的主题和素材的来源。德育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就是要关注学生生活中的价值冲突,创新德育方法,采用活动教育法、案例教学法、道德咨询测验法等。  相似文献   

6.
当前中小学德育存在德育地位边缘化、德育课程知识化、德育内容泛政治化、德育方式规训化等问题。以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的"三结合整合式"教学模式,是指将知识积累与价值观养成相结合、课堂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授导与自主学习相结合,并且将传统课堂教学、网络平台上自主探究和任务驱动下的社会实践活动融合为一体的完整教学模式。该模式通过根据实际积极开拓教学实践体系、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等具体措施与当前中小学德育课程进行整合。  相似文献   

7.
时龙 《班主任》2010,(10):7-8
关于德育和班主任工作如何贯彻落实《纲要》精神,笔者认为有以下三个方面值得关注。第一,教育就是德育。在一定意义上,教育就是德育。教育的内容非常丰富,而当附加在教育身上的种种“外衣”被剥离之后,剩下的其实就是德育,就是培养人,教学生如何做人。学校教育给予学生的知识是有限的,因此,学校应当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熊仁英 《考试周刊》2011,(88):189-189
“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时事案例既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优良传统,又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更是“化学新课标”的改革需要。实践证明,将时事案例引入化学课堂既能达到知识与技能教学目标,又能达到培养学生关心时事、关心社会、关注民生优良品质的德育目标。下面我以上海“11·15”特大火灾案例运用于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教学为例,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9.
教育必须与日常生活相联系,必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这是现代教育思想的要求。新课标下的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必须改变过去那种与社会生活相脱离的德育灌输,把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就是要让学生走进社会生活,体验社会生活,从而获取知识,丰富经验。  相似文献   

10.
高静 《考试周刊》2022,(7):127-130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展是德育理念的重要体现,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意义非凡.而在新课改背景之下,任何学科都不再关注理论知识的掌握而是更加注重其实用性.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意味着教师在授课时必须运用生动的案例,不仅要促使学生理解课程内容,更要鼓励学生将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之中,充分发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真理作用.基于此,...  相似文献   

11.
小学德育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回归活。学生的品德源于生活,并在生活中能动地表。回归生活,关注生命在生活中的动态生成过程,这是德育对人的主体地位的认可和对生命的尊重。关注生命,教育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拨动学生生命的“琴弦”;关注生命,教育方可绿意盎然,生机无限。一、造履适足,还是削足适履[案例]为了加强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每个学校往往都要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进一步制订校本化的《小学生学校行为规范》《小学生家庭行为规范》《小学生社会行为规范》,围绕《小学生学校行为规范》,又分别制订《课堂常规》…  相似文献   

12.
文章认为,微观上,改革德育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中观上,坚持网上德育与网下德育相结合,营造良好校园氛围;宏观上,坚持校内德育与校外德育相结合,提供良好社会环境,三个层次构成学校主体性德育的有机结构,环环相扣,层层扩散,真正把学生从德育客体推向德育主体.  相似文献   

13.
传统德育模式以政治关照为价值取向,使道德教育成为政治视野中严厉的道德控制,以致在面对生态伦理危机、经济伦理危机、网络伦理危机等社会问题时显得束手无策.为此,要建构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为指引,充分关注学生的生命,关注其生命的生存状况和生存意义,关注其生命的生成和完善,使之及于与之密切相连的对一切生命的热爱,并始终以学生的未来发展为终极目标的可持续的生命关怀型德育模式.以此架构具有可持续性与生命性的德育课程体系,拓宽德育内容,加快实现德育内容的大融合,建立多向、平等、自由的伙伴式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4.
李姝 《政治课教学》2013,(10):68-70
生命化德育理论认为,生命既是德育的原点也是德育的终点,更是超越知性德育的现实需要。生命化德育的基本理念可以概括为:关注生命意义,关注人生幸福,关注生活世界,关注苦难体验,关注道德事件。生命化德育是成全生命的德育,让生命在德育中诗意地栖居是其核心的表达,也是其最高境界和追求。在学校教育中,不论是作为班主任还是作为任课教师,我们都要努力让学生在生命化德育中提高自己的素质,为获得健康全面的发展打好基础。对此,笔者在引导学生学会尊重和珍惜生命两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15.
人的需要是其生命的动力和本质属性,大学德育改革必须围绕学生的需要来进行,在注重和引导学生需要的过程中契入德育价值,使德育真正回归到学生的生命与生活之中.为此,大学德育改革的重点是:在目标上,变知识德育为观念德育;在心理上,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追求;在过程中,变教师引导为学生自我建构;在方法上,变教师外给为学生内生;在内容上,变浓缩为弥散;在方法上,变说服为渗透.  相似文献   

16.
袁文斌 《小学生》2012,(10):54-54
<正>美育是实施德育的有效途径之一。而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术学科中渗透德育,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对社会和谐发展都会有深刻意义和深远巨大的影响。新课改下的美术课程被赋予了浓郁的人文色彩,极其关注学生的情绪情感、道德人格的养成。如何在美术教育中渗透德育,是所有美术教育工作者应该关注和探索的问题。而实施德育教育途径很多,其中通过各学科教学使德育与教学相结合,用知识本身去吸引、教育、影响学生是重要的途  相似文献   

17.
当前大学德育面临巨大困境和挑战,具体表现为:全球化、信息化时代各种思潮和观念的激烈碰撞,转型期社会道德失范和无序,实用功利主义教育的流弊,“90后”学生自主意识的挑战。大学德育要走出困境,应从理念转化、内容整合、策略调整来实现优化,并从宏观表述范式向微观关注范式转化、价值引导与学生自主选择相结合、将生命关怀作为大学德育价值取向等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8.
现代社会要求学生的培养目标不仅是知识丰富、能力超群,更重要的是良好的品德、丰富的情感、健康的个性。时代呼唤德育,学校德育该如何应对?本文进行"无痕"德育策略的探索与实践——寓德育于教学之中:课堂设计在关注学生生活、学习的基础上,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在不露痕迹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课程资源的开发中关注把德育自然渗透到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和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一并受到思想上的启迪和情操上的陶冶,让德育达到春雨润物、情景交融的无痕境界。  相似文献   

19.
邓水仙 《政治课教学》2015,(Z1):107-109
近年来,德育导师制成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新模式,在各级各类学校都有推广,中职学校也不例外。《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中小学生实施"德育导师制"的指导意见》指出,德育导师制是"新形势新任务下的一种德育制度创新,强调以德育回归生活,关注学生生命成长为理念,通过构建学校教学与德育一体化的管理机制,使学校德育工作更加贴近学生学习与生活,学生的知识建构与道德成长同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德育导师制成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新模式,在各级各类学校都有推广,中职学校也不例外。《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中小学生实施“德育导师制”的指导意见》指出,德育导师制是“新形势新任务下的一种德育制度创新,强调以德育回归生活,关注学生生命成长为理念,通过构建学校教学与德育一体化的管理机制,使学校德育工作更加贴近学生学习与生活,学生的知识建构与道德成长同步发展”。德育导师制的实行,给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