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落实教学“三维目标”,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正确理解、把握“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选择和优化教学行为,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一、正确认识“三维目标的关系 “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它们既有各自的内涵,又相辅相成.简单地说,“三维目标”的关系可表述为“知识与技能”是实现“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载体,“过程与方法”是链接“知识与技能”和“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桥梁,“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是“知识与技能”和“过程与方法”的升华.  相似文献   

2.
“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其中“知识和技能”与“过程和方法”属于认知目标,情感目标指的就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面对新的课程目标,很多教师感到了困惑。在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在实际教学中要实现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的有效整合,教师必须明确凸显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是新课程的一个基本理念和基本特征;正确理解和把握新课程的教学目标;要关注人,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要掌握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规律和特点。  相似文献   

3.
实施新课程,学科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目标由单一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改为多元教学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小学科学课要从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三个维度设计教学目标,并围绕三维目标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在当前的科学课和《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指导下的自然课教学中,教师对“科学探究”、“科学知识”的教学研究较多,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目标的预设与达成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下面就科学(自然)课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问题作一些探讨。一、存在的问题1.教学“预设”对情感态…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角度确定了各个学科的教学目标,但因教师的素质、升学和考试的压力、学校文化、社会压力和校长理念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弱化和忽视。笔者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对一些老教师的访谈来谈如何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5.
“三维目标”是在课程改革中专家和教师共同创生出来的话语,当它迅速流行并被当成教学目标时,对新课程的实施造成很大的困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是从培养“完整的人”的角度提出来的课程的总体目标。教学应该从学习“完整知识”的角度,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视为知识学习的三重层次,赋予“三维目标”新的内涵,并努力在教学实践中追求三重境界的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6.
高立敏 《教师》2010,(27):86-86
伴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历史学科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中的优势不断显现。在历史教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下,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这一目标在整个历史教学目标实现中的重要地位。那么,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呢?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朱燕玲 《河南教育》2009,(10):37-37
新课程改革把教学目标定位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维度的“三维目标”上。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应如何落实“三维目标”.如何正确把握“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是许多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下面笔者就此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8.
为了改变以往教学过程过于重视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机械获取而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方法的关注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等弊端,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各科课程标准都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三维目标)。这无疑告诉我们,“三维目标”中的每一个维度都同等重要,不可偏废。然而,在新课程实施中,一些教师或仅仅关注“三维目标”中的某个方面.或将其中的某一个目标作为主要目标,而将其余目标作为“主要目标”的“副产品”,只有“三维目标”之“形”,无“三维目标”之“神”,影响了新课程的科学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9.
高中物理新课程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三维目标之一,而实际教学中,在应试教育的重负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解题的强化训练。往往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目标不够重视,甚至在教学中,不知如何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目标。笔者在新课程理念指引下,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提出了在物理概念、规律、实验及习题教学中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一些具体想法和尝试与同仁们分享。  相似文献   

10.
陆美莲 《教师》2011,(32):9-10
传统的电工基础教学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三维目标,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其他目标的动力,是学生完成“知识与技能”学习的保障。本文阐述了中职电工基础教学实践中如何加强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三维目标的“顾此失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维目标”是指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设计语文课程目标,改革课程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的基本理念,也是指导语文教学的根本原则。如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准确地理解“三维”之间的关系,全面落实“三维”理念,是新课程背景下每一位教师都在探讨的问题。目前在实施新课程方案,落实三维目标的实践中,语文教学存在着顾此失彼的偏向。  相似文献   

12.
“三维目标”是新课程在教学意义上影响比较广泛的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其核心的目标之一。在教学中如何适切、有效地实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本文从物理学的认知、物理思想方法、物理文化三个方面做些思考。  相似文献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新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之一,对于高中历史的教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也是放在第一位的,凸显了历史学科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重视。到底什么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高中历史学科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如何要求的?在教学实践中应如何实现这些目标要求?本文拟就此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4.
李荣耀 《现代语文》2008,(3):121-121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追求“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而传统的教学只重视知识、技能的目标;因此,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就应该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15.
陈梅花 《考试周刊》2013,(39):123+128-123,128
新课程改革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并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教学目标的首位。基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学科性质和要求,在学科教学中加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运用力度,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已逐渐成为高中政治学科的主要实践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不仅对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提出要求,而且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提出目标要求,这一根本性的变化对培养新时期具有良好素质和竞争力的国家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三维目标”中缺少了“能力”二字,而这个词在教学目标的表述中上实在是不可或缺的。因此,笔者认为三维目标应表述为“知识与技能,过程、能力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更为全面而完整。  相似文献   

17.
课堂推进过程中教学目标的取舍与整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遭遇必须在“预设”与“生成”之间作出取舍的情境。“预设”与“生成”的矛盾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学科性目标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冲突,以及“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之间的冲突。教师只有学会价值判断,学会目标整合,才能实现新课程的改革目标。  相似文献   

18.
新课改提出:课堂教学目标应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又称“三维目标”.初中语文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在教学中体现“三维目标”.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为例,谈一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实施以来,课程标准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对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目标列入课程标准中,使学生的情感培养和教育得到重视。在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地理教师在情感教育中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进行地理教学改革。实施新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0.
邢志远 《考试周刊》2012,(72):166-166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是新课程提出的核心目标之一。作者认为在化学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深刻挖掘教材中蕴含着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素材,运用这些素材对学生实施有效的渗透与教育:其次是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应遵循“体验性”这一基本原则。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注重让学生去体验化学、体验生活、体验社会,从而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升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