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理教学中,利用学生喜欢听故事的心理,巧用故事能够唤起他们的注意力,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提高学习效率。一、导入新课,谱写“序曲”。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课堂导入有新意和趣味性强,就为整节课的教学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夸美纽斯认为,激发学习兴趣是创造一条欢乐和光明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扣人心弦、生动有趣、富有艺术性的导入方式,能起到先声夺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中。如在《收听天气预报》的教学中,可以借用“孔明借箭”这段故事来导入新课:“却说周…  相似文献   

2.
如何使学生“愿学、乐学”是语文新课程教学中亟需探讨的问题,笔者尝试着在教学中精心设置多元情景,去有效激发学生的各种情感因素、心理因素,充分调动其参与意识,使其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使其学习活动成为他们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情。那么,创设富有情感色彩的课堂多元情景有哪些途径呢?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点进行尝试:一、创设多元导入情景——激起兴趣创设“多元导入情景”,也就是在传统的口述式导入的基础上,引进了音乐导入、表演导入等方式,它们新颖、生动、活泼,且富有启发性,能很好地抓住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语文教学的效率?专家认为,它是指“学生的学习收获与教师、学生教学活动量在时间尺度上的度量”。也就是指在一定教学时间内,师生的教学活动所获得的实际效果。是事半功倍还是事倍功半?主要取决于教师的高效组织、有效引导、实效教学、增效辅助。一、导入精心,抓开端导入就是要“敲响第一锤”,一下子吸引学生“入胜”,激发学生“探胜”,带领学生“揽胜”。教师精当的设计每节课的导入,能极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积极性和迫切感,唤起他们的求知欲。导入的设计形式不一。有题眼切入法,如《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就从“‘呼声’如何…  相似文献   

4.
在以“学为主体,教学主导.训练为主线”的“学导式”教学课堂结构中,老师是具有能动作用的传递信息的媒介,其作用不再是“教”,而在于“导”。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导”可分为“导入”、“导学”、“导练”三个大方面,现就这三个方面,浅谈“导”的艺术设计和应用。1、导入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节课的导入,如同唱歌定调子,调子定得激昂,歌声就嘹亮振奋一样好的导入,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应,引发学生兴趣。这是充分发挥“学为主体”作用的关键。导入语的形式是多样的,一般可分  相似文献   

5.
“问题导入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最早可以追溯到孔子的“启发式”教育和苏格拉底的“助产术”,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去体验、觉察、感悟、思考,这种方法适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增进学生积极的自我认识、获得丰富的内心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论述“问题导入式”教学的关键是创设“问题”,并提出问题导入式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运用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6.
要上好一堂课,课堂的“教学导入”则是关键的第一步。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的心智,启发他们的思维。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教学导入”的一些体会和心得。  相似文献   

7.
几年来,随着数学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笔者一直致力于探究提高教学效率的各种模式,寻求优化课堂各环节效果的途径,特别是课堂导入这个教学环节.所谓“课堂导入”,即一“导”二“人”.“导”指的是教师以教学内容为目标,用巧妙的方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方式.“入”即是将学生引导到学习的课题上来,让学生从导语中捕捉到即将进行的教学内容的头绪,形成学生学习的内部诱因,  相似文献   

8.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他们的求知欲,这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导入新课从哪里导入。以什么为切入点?这是广大教师需要探究的问题。结合多年的教学实际,笔者对“改革开放”一节的导入作了如下几种设计.提供出来与广大同仁交流。  相似文献   

9.
导入是教师在课堂教学开始或某个教学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的教学行为方式.它是一节课的序幕,两节课的桥梁.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心设计的导入,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关注,又能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新课教学创造有利的条件.从目前课堂导入中存在的一些误区出发,重点从课堂导入的基本原则和策略三方面来探讨初中英语课堂的导入.  相似文献   

10.
导入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开端,也是重要的一环。虽然目前关于导入的研究成果丰硕,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理论与实际联系不足,难免陷入误区。结合个人教学经验和学者的理论研究,笔者认为,在课堂导入艺术要注重创新,注重“接地气”,并善于利用多媒体,以丰富多彩的导入方式,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相似文献   

11.
“二进制”教学的常用导入方法是:以熟知的“十进制”为铺垫,通过较为抽象的说理推导,寻求“十进制”和“二进制”间的相似点来导入。这种导入法以抽象说教和逻辑推理为主,脱离学生认知特点和规律,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动机。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另辟蹊径,灵活运用游戏进行导入,取得了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赵海英 《成才之路》2009,(22):56-56
如果把课堂教学看做是让学生品尝一块富含知识营养的面包,新课引入看做他们尝试的第一口;若这第一口就使他们感到索然无味,如同嚼蜡,定会影响学生的“食欲”,有的甚至会。拒食”。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因此。怎样导入新课,就成为了我们搞好物理教学的一个关键所在。那么怎样提出课题、导入新课呢?下面是我通过实践教学对物理教学导入法的一些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3.
历史课有其枯燥的一面,但是采用“双向式”教学能够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本文结合多年的历史教学实践,对“双向式”历史教学从“创设情景,轻松导入新课”、“利用学科交叉,提高学生历史学习兴趣”、“营造平等气氛,愉快教学”,“根据教学内容特点,还课堂于学生”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试图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李敏 《教育文汇》2014,(21):45-46
音乐本身是多姿多彩的,音乐课的导入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音乐课堂教学的导入,好比是乐章中的“引子”,戏剧中的“序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好的导入,是学生学习的“助推器”,它能够迅速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积极、愉快的气氛中主动参与学习。我从教小学音乐多年,现将小学音乐课常用的教学导入技巧归纳、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别样的导入可以唤起学生的注意,激起学生的兴趣,开启思维闸门。研究者结合教学中的实践探索,提出情境导入、游戏导入、故事导入、操作导入和活动导入五种有效导入设计方式,让数学课堂的精彩从“导”开始,为精彩数学课堂的构建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教学情景有着“情”与“境”并列的两种涵义;创设适当的教学情景导入新课具有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建立学生新、旧知识、经验的联系、激活学生思维、丰富学生经验,改善学习方式等作用;导入新课适用于新授课、探究课、复习课乃至习题课等常见课型;导入新课的方式是多样的,还有待我们大胆创新和不断探索。  相似文献   

17.
一、设计“导入” 物理课堂教学导入的主要目的有三点:一是通过导入反映出知识的系统性,使学生理解学习该知识的必要性;二是通过导入表达教者的教学目的,并巧妙地将其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的;三是通过导入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和积极参与的兴趣。导入新课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从实践中我们体会到从旧知入手提出新问题,并辅以鲜明的实验现象来激发学生思维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8.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工作也是如此,导入得好,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结合十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出的导入方式有温故式、故事式、朗读式、谈话式、图画式、情景式、设疑式共七种。"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每个教师都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而灵活地选择不同的导入方法,使学生尽快把注意力投入到课文内容中来,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开拓良好的局面。  相似文献   

19.
一、运用远程教育创设问题情境,使“数学”主题更有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怎样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发思维,使他们想学、愿学。在教学中,我采用过直观导入、实验导入、故事导入、问题导入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他们自觉地积极地进入学习活动之中。例如故事导入,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先放录音听故事:猴山上的小猴最喜欢吃猴王做的饼了。  相似文献   

20.
在思想政治课中,抓住新课导入这一环节,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他们的思想大有裨益。现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导入新课的几种办法。一、热点式导入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曾讲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发愤忘食,乐而忘忧。”在现代教学中,也要注意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成为“我要学”这个教育原则。热点式导入新课法,就是把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大胆而巧妙的引入课堂,通过学生的讨论,以启迪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探求新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热点问题的引入和讨论,教师要做到导之有意、导之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