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本文把目前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和国家的宏观政策结合起来,详细地分析了目前大学毕业生必须面向基层就业,必须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观的现实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实施"互助就业",是解决就业难题的新探索.正确实施"互助就业",必须深入进行思想发动,积极开展模拟演练,全力进行对策公关;必须坚持资源共享、团结互助,坚持群众第一、大胆创新,坚持积极指导、服务到位.  相似文献   

3.
"北上广"是中国超大中心城市的代称。逃回"北上广"近年成为一股势不可挡的潮流。基层固化的政治生态让许多缺乏权力和关系网络资源的弱势毕业生在短期逃离后又匆匆地逃回。权力过于干预就业市场,使"权二代"凭借父辈的优势占据优质岗位,进而破坏了"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秩序。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就业制度的刚性,护卫大学毕业生公正就业。  相似文献   

4.
与"80后"相比,"90后"毕业生的就业观呈现出新的特征,这些特征的出现有着其必然性。积极稳妥地推进"90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必须与时俱进,拓宽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的就业渠道,逐步建设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5.
董军  杨玲 《教育教学论坛》2012,(36):220-221
当前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越来越多地遭遇到了一种"玻璃门现象",即"名义开放、实际限制"的隐形就业歧视。"玻璃门现象"的产生破坏了公平竞争的社会秩序,具有一定的危害性,我们必须采取相应措施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6.
基于“就业导向”的职教课程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导向"职教课程观是以"能力本位"为中心、促进学生充分就业为目标的当代最新职教课程理念。本文从思想基础、运作机制、课程模式三方面论述其基本概念,又详细分了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教育过程、考核评价四个基本要素,全面评述其结构。最后强调实施"就业导向"职教课程必须与行业企业需求、学生就业生涯、职业资格证书、生产岗位规范充分协调。  相似文献   

7.
《滁州学院学报》2018,(5):93-97
为对大学生"慢就业"现象进行系统探究,本文从大学生选择的意愿,将大学生"慢就业"分为理性选择型和被动无奈型两种,并概括了大学生"慢就业"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分析形成大学生"慢就业"现象的就业形势、社会的多样性和宽容度、家庭条件氛围、学校教育、大学生就业观念等多方面的原因,并提出从改善就业创业环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转变家庭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供全过程的就业指导服务来预防和应对大学生"慢就业"的消极影响,以促进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8.
“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就业机制”的构成及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芮秀文 《江苏高教》2012,(5):110-111
通过"校企合作",让企业参与到学校的学生培养和学生就业中来,不断地探索就业新模式,努力完善"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前就业机制"、"准就业机制"和"完全就业机制"的构建。从而在校企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为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五险一金"是用人单位必须给予劳动者的保障性待遇,与大学生就业后的利益有密切关系。通过做调查"五险一金"对大学生就业影响,有助于我们更加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保障状况,提高大学生的就业权利保障意识。调查结果显示:许多大学生对"五险一金"知识知之甚少,甚至根本就不知道,从而严重影响了自身权利的实现。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权利的社会保障意识是当前一个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当下“单独二孩”政策下女大学生就业问题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大学生实现就业公平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解决的难题,关乎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和可持续发展。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特别是2014年推进了"单独二孩"政策,女大学生就业成为更加突出的社会问题,受到了社会大众的普遍关注,并逐渐进入政府的公共政策视野。通过探究"单独二孩"政策对女大学生就业的影响,探索性地提出基于移动互联网发展促进女大学生就业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1.
"三从四德"是我国封建社会对女性的规范要求,在新的时代,女大学生必须转变观念,自信独立,不断完善自己,从而实现成功就业。  相似文献   

12.
正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既有经济增长放缓、供需矛盾突出等客观形势的原因,又有毕业生个人就业观念和实际脱节的因素,但也不能排除教育的内部问题。笔者以为,大学教育固然不应"唯就业",但必须高度重视就业,这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与高质量就业,事关高校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事关教育大计与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3.
随着近年来大学新生的英语水平逐步提高,原有的关注大学基础英语教育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已远远滞后于社会经济市场的发展要求。教师必须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需求出发,制定出适合培养学生专业素质的新一轮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既要关注学生的英语综合基础能力,又要顾及学生的个性化英语学习。只有将"全面"和"个体"的发展有机结合,才能赶上时代的步伐,为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及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是当前各国面临的世界性难题,也是我国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就业工作的突出问题和重要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促进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问题作为解决四种人就业的首要就业任务。本文在例举了高校毕业就业难的现状后,分析了产生"就业难"的原因,最后提出通过三改:即一改是改革高校人才培养类型;二是改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三是改革高校毕业生到基层、边远地区就业的有关政策制度,来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  相似文献   

15.
"90后"大学生正逐步成为当下高校学生群的主体。面对就业这一现实难题,"90后"大学生表形出其群体性、时代性的特殊心理。据此,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育者和管理者,必须在切实了解他们的就业心理的基础上,与时俱进,有针对性地采取适当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6.
王华 《教育教学论坛》2014,(33):201-202
高职学生要顺利就业就必须具备较强的就业能力。切实加强就业指导是培养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一条非常重要的路径。加强高职生的就业指导,就需要构建起"三全"指导模式,在指导主体上要做到"全员化",在指导内容上要做到"全面化",在指导时间上要做到"全程化"。  相似文献   

17.
7月,大学生离校的日子,就业工作也进入了全年的总结.纵观高校毕业生就业这一路的发展,从"计划"到"市场",从"买方"到"卖方",从"有形就业市场"到"立体网络服务",就业工作也随着改革开放而不断的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8.
提升区域性就业能力:“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随着"面向地方、面向基层"就业重心的转移,地方高校调整人才培养机制,提升大学生的区域性就业能力是当务之急。这样,"订单式"人才培养在这一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它是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方向,是大学生实现就业的关键,是地方社会繁荣稳定的基础。为此,地方高校必须构建"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一是企业开具订单;二是高校照单培养;三是中介协调培训;四是基地提升能力。只有这样,地方高校才能切实提升大学生的区域性就业能力,实现大学生的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19.
"试就业"作为一项国家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帮扶制度,它通过提升大学生实际操作技能,促进用人单位对大学生深入考察,畅通了大学生就业之路。在目前"试就业"实践中,高校的应有职责与作用被忽视,用人单位参与的激励机制有待强化,学生权益保障难,参与热情不高。深入发挥"试就业"的就业促进效用,必须重视并充分发挥高校的相关职责与作用,强化针对用人单位的参与激励机制,切实保障"试就业"大学生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0.
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是我国新一轮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路径。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明确和构筑新形势下实施"四个合作"的新要求和新思想。实践和创新"四个合作",要通过"四个围绕"来促进其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