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和帮助后进生是素质教育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而教育帮助的前提是了解与沟通。在日常工作中,班主任与后进生之间的沟通往往存在心理障碍,主要包括行为障碍、认知障碍、情感障碍和错误的学生观。行为障碍,即由于后进生较差的行为习惯,如迟到、早退、旷课、考试作弊、欺骗师长等,与教育目的和班主任自身行为习惯形成强烈反差,使教师在心理上难以接受而产生的沟通障碍。认知障碍,即由于后进生认知水平较低,与班主任在认识、理解、观点等方面产生较大差异而产生的沟通困难。情感障碍,即由于班主任的“偏心”使后进生产生对立情绪而…  相似文献   

2.
只有教师的活动与学生的活动朝着一个共同的方向,互相配合,协调一致,才可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实现教与学沟通,必须使教学过程中师生信息交流畅通,调节好教与学的矛盾,运用一种艺术的手段和方法使教与学产生和谐共振的最佳效能。教与学的沟通是教师与学生心理上的沟通和默契,使教与学在一种艺术氛围中完成信息的交流,达到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协调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谈心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灵交流。是一种情感的沟通。在这交流和沟通当中,如何正确引导学生,既使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又使学生产生一种比较愿意接受的心理状态,这就需要教师掌握娴熟的谈心技巧和谈心方式。  相似文献   

4.
沟通过程中往往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而发生障碍,使沟通不能正常进行。其中隐性心理冲突造成的沟通障碍比较容易被忽视。在班主任与学生的沟通中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予以消除,以确保班主任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辅导员与大学生日常生活接触最为密切,他们是大学生政治上的引导者、思想上的教育者以及思想上的疏导者,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否落到实处关键要看辅导员与大学生沟通是否有效。然而传统条件下,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沟通形式单一,学生被动,沟通障碍时有发生。而新媒体的到来,无疑给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沟通带来了新契机,使沟通变得更加及时、快捷,但也不可避免地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带来诸多挑战。基于此,主要探讨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在新媒体下的有效沟通策略,紧跟时代潮流,创新沟通的方式方法,积极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途径,以期有效破除高校辅导员与学生的沟通障碍。  相似文献   

6.
要想争取教育信息的最大成效,保证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实现,就必须加强师生间的心理沟通。心理投入是心理沟通的前提,可以产生师生间的心理相容,其教育教学效果会事半功倍。心理激励是心理沟通的有效途径,从内心世界强化学生的动机,使他们朝着集体组织目标方向发展。心理平衡是心理沟通的最终目的,可以使班集体中每个成员因感受到自己受到尊重和信任而产生一种舒畅欢快的心理状态,有助于学生心理矛盾的解决,避免心理冲突和离心趋势。  相似文献   

7.
小学班级管理要根据新课改政策标准,在师生之间的沟通与深度交流中,运用有效的倾听策略,结合新时代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在倾听式沟通中与学生的内心世界进行深入交流,掌握学生目前的实际学习与心理发展情况,发挥倾听策略优势,使之成为有效的班级管理手段。小学班主任在倾听策略的制订与应用过程中,不仅要有明确的班级管理思路,还要清楚有效倾听能为学生带来的帮助,对教学产生的积极推动作用。领悟倾听理念、掌握倾听标准、学会倾听方法,并科学、合理地应用于日常的班级管理中,对学生的整体精神面貌和班级和谐、团结氛围的构建也会有很大帮助。有效的倾听策略应用,不仅能产生良好的沟通效果,还能使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具有流动和可调节性,使语言如暖流一般温暖和治愈别人,同时也能提升自身的教学管理和思想境界。  相似文献   

8.
在幼师学校的历史教学中,针对幼师学生的自卑心理特点,引导学生敢于面对失败,勇于与困难作斗争,帮助他们重拾信心;针对幼师学生人际关系不协调而产生孤独心理的特点,利用历史课堂,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加强同学间的交流和沟通;针对学生早恋而产生焦躁心理的特点,把性道德教育放在重要地位,给予他们正确的指导。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沟通是重要的工作方式,沟通成效会对学生成长产生重要影响。全面而有效的沟通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有效途径。在沟通中要明确辅导员的角色定位,要注意信息共享和良性沟通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谈心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灵交流,是一种情感的沟通。在这种交流和沟通当中,如何正确引导学生,既使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又使学生产生一种比较愿意接受的心理状态,这就需要教师掌握娴熟的谈话技巧和谈心方式。现将实际教育教学中的工作经验总结成“八十字方针”,简要论述一下。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而作为学生与学生之间沟通、学生与教师交流和表达的一种重要方式——课堂讨论,已经全面地走进我们的课堂,深受教师的青睐。教育家哈里.麦克多斯认为课堂讨论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新的看法和动力,会使学习任务完成得更自然更有效。开展科学有效的课堂讨论,  相似文献   

12.
A 任何人都必须寻求在团结中与他人共生。而团结需要沟通(communication)。只有通过沟通,人的生命才会有意义。真正的思考,是关于现实的思考,它不能产生于与世隔绝的象牙塔中,而只能产生在沟通中。教师不能为学生思考,更不能将思想强加在学生头上。自由教育(Iiberal education,另译通识教育)存在的意义,正在于它  相似文献   

13.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取得相互联系的一个重要渠道,没有沟通,人类就不能得到发展,所以学会沟通是相当重要的,所以我认为,教师教学的过程中,不但有教会学生知识和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更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与人沟通。同样,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都取决于良好而有效的沟通。由此可见,我们的一切教育活动本质上说就是师生双方借助于沟通而实现的,没有交往和沟通,教育活动便不可能产生。  相似文献   

14.
郜书林 《新疆教育》2012,(20):178-178
数学教学应发扬教学民主,积极创设“活”的课堂氛围,要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在“动”中去思维、去体验,在“动”中获真知。数学课堂可以说是由教师、问题、学生所构成的一种动态的三维模型,数学教学活动应该是由问题作为纽带而展开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的互动过程,通过这种师生的互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思维与情感得到交流、沟通、碰撞,从而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亲和力,构建绿色、生态的数学课堂环境。  相似文献   

15.
正教师与家长沟通、配合得好,会给教学工作带来便利。有效的沟通,能促进家长与教师、学生与教师之间情感的互动,推进工作,取得良好的成效。为了使学生健康、全方位地成长,这里谈谈在与家长沟通、交流过程中应注意的几问题:一、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心理状况由于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思想的驱使,一些学生始终处于"被学习状态",即整日上课、补课,正是这种状态,致使一些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厌倦的心理。不提学习什么都好,一提学习就抵触。这种情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现代大学生处在一个极为敏感的时期,他们接受着新鲜事物,单又排斥来自长辈的经验类的教导,所以,在教育的过程中,如何与学生们沟通就成为了一个首要的问题。我们要在与学生的沟通中建立起情感交流的维度,借助于传统方式与新兴的新媒体方式,与学生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和信任后,充分而多范围、多角度的与学生们沟通,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在交流沟通的过程中,注意沟通的语气、方式、态度等,才能使学生从内心接纳你,真正达到沟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班主任承担着教书育人的双重任务,如何使学生能够安心守纪,积极向上地学习和生活是我们要不断探索的。作为一名班主任老师,我深深体会到与学生的沟通格外重要;沟通是理解的基石,是实施针对性教育的前提,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当教师与学生有了心灵的沟通,当学生体验到教师的一片爱心时,他就会得到一种安全感,就会有一种情感满足的体验,就会有一种向上追求更高层次需要的动力,就可以挖掘出内在潜力,产生出努力向上的自我教育力量。班主任与学生沟通是班级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注重成效的沟通策…  相似文献   

18.
管理与沟通学是企业管理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课程,内容广泛、综合性较强。在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理解大量的基本理论,掌握管理的基本内涵;使学生能够掌握和了解管理与沟通的基本内涵与外延,弄清楚它们之间的联系;同时还要使学生能够以管理为基础,掌握相关的沟通技能和方法,从而达到灵活运用。以下是笔者在教学中总结的几点经验看法。  相似文献   

19.
病理生理学作为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理论性较强,学科知识的广度、深度和跨度都很大。而在药学院校,其教学时数有限,往往使学生在学习时感到望而生畏,并产生一定的厌学情绪,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笔者作为药学院一名担任病理生理学教学的教师,对病理生理学教学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解决方法有一定的思考,在此提出,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加强同仁之间的探讨,提高病理生理学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苏静 《考试周刊》2013,(15):40-41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有效沟通,是有效课堂教学很重要的基础。教师要注重运用沟通实现有效教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沟通,通过师生之间的沟通,使学生和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本文即探讨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有效沟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