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哥萨克是俄罗斯历史上一个独特的现象,他们一般出身农民或平民,有着不同的居住地域并由此来区分哥萨克的类别.哥萨克对俄国的地理疆域、军事和政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参加了多次重要的农民起义,为俄国的领土扩张立下了汗马功劳.哥萨克具有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他们能歌善舞、骁勇善战,对自己的战马呵护备至,弘扬东正教和保卫祖国是沙俄时代哥萨克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哥萨克是俄国的特殊群体,其特性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历史与宗教根源。长期的征战厮杀环境造就了哥萨克社会高度的凝聚力、强烈的荣誉感和冒险精神,也培养了哥萨克对马的特殊感情和非凡的驾驭能力,促成了哥萨克在宗教信仰上的偏执,对哥萨克喜欢冒险、尚武好斗、热爱自由平等、爱慕虚荣、自恃优越等特性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静静的顿河》是20世纪俄罗斯文学中一部优秀的悲剧性史诗,同时它又堪称世纪之交俄国哥萨克生活的百科全书,其中丰富而生动的民间宗教文化因素为这部伟大的作品增添了独特的艺术特色和精神价值。文章通过对小说中顿河哥萨克日常生活描写中宗教隐喻因素的分析,展示了小说文本独特的审美和艺术价值,以及它对俄罗斯经典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4.
米哈伊尔·亚历山大罗维奇·肖洛霍大(1905-1984)是苏联时代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以描写顿河地区哥萨克的生话和命运而闻名于世。哥萨克原意是自由的人、勇敢的人。他们原是农奴,15世纪至17世纪期间,不堪沙皇和地主的奴役,从俄罗斯内地逃到顿河地区落户,久而久之,他们和他们的后代便  相似文献   

5.
《哥萨克》是托尔斯泰一部描写异族人的小说。小说中集中描绘了作为异族人的哥萨克形象,展现出独特的自然风光以及"出走与回归"的框架结构。本文旨在探讨托尔斯泰出于什么思想动机,怎样描写哥萨克人和"出走与回归"的框架结构、如何形成他有别于长篇小说的艺术风格的。  相似文献   

6.
在俄国历史上,哥萨克人英勇善战,在多次战争中奋力抵御外来侵略者,是国家领土的保卫者;哥萨克人是具有冒险天赋的领土开拓者,为俄国新土地的开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哥萨克人敢于为自由向强权发起挑战,是俄国历史上多次农民起义的主力军。此外,哥萨克军团在对外领土扩张的过程中也曾给所占领领土上的居民带来过毁灭性的灾难,所以他们还扮演了侵略者的角色。文章试从开拓者、保卫者、起义者、侵略者四个方面对哥萨克扮演的历史角色进行分析,以期对哥萨克的历史作用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哥萨克与俄国农民战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17-18世纪俄国农民战争的研究,国内外史学界已取得一定的成果,然而对于哥萨克在农民战争中的特殊作用,似未引起我国学者的充分重视.为了加深对俄国农民战争的认识,本文就此问题试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试验修订本·选修)介绍有关俄国1861年改革背景时写到:“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俄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农奴制的国家,社会经济远远落后于西欧国家;19世纪50年代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惨败,更加剧了俄国的社会经济危机。”教材由于篇幅  相似文献   

9.
提起哥萨克 (казак) ,我们头脑里就会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 :幽幽草原 ,猎猎秋风 ,萧萧马鸣 ,马上勇士歪戴小帽 ,控鞍挥刀……总之 ,在我们的印象里 ,哥萨克是骁勇、奔放、善战的象征。哥萨克是由俄罗斯、乌克兰等民族的成员汇集而形成的一个特殊的地方性群体。哥萨克形成于 15~ 16世纪。俄罗斯和乌克兰等民族中的一些城市贫民、农奴不堪忍受封建统治者的压榨迫害而逃亡。他们逃亡的主要目的地是天高皇帝远 ,人烟稀少 ,自然资源丰富的南方草原。以顿河 ( Дон) ,第聂伯河( Днепр) ,伏尔加河 (Волга)流域为中心 ,形成了几个…  相似文献   

10.
职业军人──哥萨克刘学捷“哥萨克”一词源于突厥语,意为“自由人”、“冒险者”。他们本是波兰、立陶宛和莫斯科公国逃亡的农k。15世纪时,他们在第聂伯河地区建立了自治村社——管理内部事务的行政机构。到了16世纪,他们主要聚居于查波洛什、顿河、高加索和乌拉...  相似文献   

11.
《静静的顿河》是一部举世公认的哥萨克悲剧史诗.肖洛霍夫曾明确宣布,他写此书的主旨,是描写“卷进1914年到1921年间发生的各种事件的激烈漩涡中的个别人的悲剧命运”.毋庸置疑《静静的顿河》巨大的美学价值,主要在于成功地塑造了摇摆不定的哥萨克中农葛利高里的悲剧形象.然而,仅仅是葛利高里一个人的悲剧命运,是编织不成顿河哥萨克在这个特定历史时期中的民族史诗的.美国评论家纳扎罗夫的话很中肯,他说:“《静静的顿河》不是通过一个即使是葛利高里·麦列霍夫这样的主要人物的性格来揭示自己的基本主题的,它的基本主题是通过许许多多人物性格的对照和相互对立的关系,通过这部长篇小说的整个形象体系,他的风格和语言,表现出来的.”这部作品的人物形象体系是异常广泛而丰富的,仅哥萨克的悲剧形象中,除葛利高里外,还有三个哥萨克妇女的悲剧形象也占有重要地位,那就是婀克西妮亚,娜塔莉亚和姐丽亚.这三个妇女与葛利高里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是塑造这位悲剧主人翁的重要配角,而且她们还有着自身独立的美学价值.作品通过她们的悲剧反映了顿河哥萨克妇女的悲剧命运,成为这部哥萨克民族命运交响乐中不可或缺的精采乐章.如果没有这三个妇女形象,这部哥萨克的民族史诗是不完整的,它的美学价值也必定大为逊色的  相似文献   

12.
葛利高里的悲剧原因并非是他坚持走一条并不存在的第三条道路,社会革命中的错误决策、行为是造成他悲剧的主要原因;哥萨克暴动也是社会主义革命过火行为的直接结果,肖洛霍夫通过葛利高里的悲剧命运与哥萨克所走过的艰难曲折道路,旨在对社会主义革命作出理智而深沉的反思。  相似文献   

13.
俄国农业资本主义关系起源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上半期俄国社会劳动分工发展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特征,俄国农民中地主农民地位最低,依附程度最深。因此地主农民经济状况和地位对19世纪上半期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总性质产生决定性影响,在俄国经济发展中直到主导作用。农民经济优于地主经济,农民经济产量高是主要标志。农民分化性质取决于农村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经济关系的全部总和。农村渐进性进步发展的重要特点在于,这种进步是以广大农民经济状况和地位恶化,只有少数农民地位改善,农民经济难以摆脱封建关系的束缚。  相似文献   

14.
第二部分 中国近代现代史 (一 )1 鸦片战争前中国同英国相比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存在着哪些差距 ?到 19世纪 60年代 ,外来因素使中国社会出现了哪些变化 ?变化中进步的主流是什么 ?【答案】A 中英相比 :①政治上 :英国在 17世纪就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而中国仍处于封建社会 ,清朝统治衰落 ,政治腐败 ,阶级矛盾尖锐。②经济上 :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 ,发展了巨大的生产力 ,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 ;中国仍处于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清政府财政困难 ,入不敷出。③军事上 :英国船坚炮利 ,掌握着海上霸权 ,积极进行对外殖民扩张 ;而中国…  相似文献   

15.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他以自己有力的笔触和卓越的艺术技巧创作出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因此被列宁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主要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哥萨克》。  相似文献   

16.
17-18世纪世界整体发展给俄国带来了多方面的压力,近代俄国政府始终坚持“欧化”改革,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到18世纪末,终于跻身世界强国之列,俄国的经验为今天的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化竞争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17世纪前半期,随着俄国势力向我国黑龙江地区侵扰,中俄两国开始直接交往。中俄直接的交往是清初,在军事冲突的血与火中揭开了序幕。有关俄国哥萨克侵扰我国黑龙江地区和中国清政府抗击俄国入侵军事行动的历史,在清初官方文献及清代中国人的著述中均有记载。  相似文献   

18.
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以历史唯物主义态度和现实主义艺术方法,描绘了顿河哥萨克在两次革命大动荡时期走向革命的艰难曲折历程,反映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悲剧冲突.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权对俄国土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领导全体人民走集体合作道路.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土地改造与长期在经济上享有特权的哥萨克的当前利益发生冲突,哥萨克为维护自己狭隘的利益,发动大规模的武装暴动.他们顽固地认为“哥萨克的道路和失去土地的庄稼佬的俄罗斯的道路,和工厂工人的道路是互相冲突的,”因而“要和他们  相似文献   

19.
俄罗斯自16世纪开始向东领土扩张,17世纪先后派出哥萨克军人考察队和伊万·彼特林、费得尔·巴伊可夫、尼古拉·斯帕法里等使团,希图打开从欧洲通向中国的陆上通道.尽管17世纪俄罗斯对中国的出使活动成效不大,但使欧洲获得了以前鲜为人知的许多有关通向中国道路的新知识,并刺激了满语和汉语教学与研究工作的开展,为俄国中国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俄罗斯自16世纪开始向东领土扩张,17世纪先后派出哥萨克军人考察队和伊万·彼特林、费得尔·巴伊可夫、尼古拉·斯帕法里等使团,希图打开从欧洲通向中国的陆上通道。尽管17世纪俄罗斯对中国的出使活动成效不大,但使欧洲获得了以前鲜为人知的许多有关通向中国道路的新知识,并刺激了满语和汉语教学与研究工作的开展,为俄国中国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