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沈从文创作了大量反映湘西边陲小镇自然和人生形式的乡土小说,与沉落的都市世界相对照,希求以和谐自然的湘西社会作为未来理想社会的参照,实现其重塑民族经典的伟大梦想。形成此种独特创作品格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作为湘西自然和文化孕育出来的沈从文有着独特的创作心态。怀着强烈的思乡之情和乡下人心理上的优势,沈从文以他那特有的重直觉重感悟的独特思维方式构筑起一个理想的乡土世界,成为独特的“这一个”。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文学史上,沈从文是一个特殊的文化现象.他一生创作了大量反映湘西边陲小镇自然和人生形式的边城小说,与沉落的都市世界相对照,希求以和谐自然的湘西社会作为未来理想社会的参照,实现其重塑民族经典的伟大梦想.浓重的湘西文化色彩使他一直不曾被都市文明完全同化,那深刻的童年记忆与现实中的一切形成鲜明对照.怀着强烈的思乡之情和乡下人心理上的优势,沈从文以他那特有的重直觉重感悟的独特思维方式构筑起一个理想的乡土世界,成为独特的“这一个“.  相似文献   

3.
沈从文小说中构建起的湘西世界总是以本真和原初的面目呈现在我们面前,乡土风貌有浓浓的地域特色,那里的人民展示给我们的是人性的美。本文试从两个方面,分析、探讨沈从文小说中对湘西人文地理、风俗民情的原生态描绘。通过对这两个方面的描绘,既表达了他对湘西水乳交融的情怀,对自然生命的讴歌,对美好人生的倾心与向往,又曲折的反映了他的写作理想和社会理想,从而为我们提供了解读沈从文小说的另外一个视角。  相似文献   

4.
沈从文的湘西小说历来被认为最能体现沈从文的审美理想。本文结合小说《边城》,从小说对自然景观和社会环境充满诗情画意的描绘,对传统美德的深情赞美及故事情节的简朴优美等三个方面对沈从文的审美理想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沈从文对湘西自然景观的描写,对纯朴率真的乡下人的刻画,为我们构筑了一个神奇丰满的湘西世界。而我们如果从生态文明的审美角度出发,通过对《边城》空间叙事结构的分析,就会发现这种结构的安排也是沈从文审美理想的体现。他阐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社会与自然的关系,是为了达到保护生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6.
1 作为理想主义者的沈从文,其几十年创作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表现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因此,他怀着无限的爱心去构建了一个美好的理想的湘西世界,从而把他的审美理想寄托在湘西的那些自然风景、古老民俗和美好的人物上,可以说他最为重要最为成功的作品,就是反映湘西下层人民人生命运的抒情小说。这些湘西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沈从文<湘西><湘行散记>中有关文本的分析,展示作者湘西散文长卷的创作心理及美学理想.  相似文献   

8.
严明 《考试周刊》2014,(84):14-15
<正>沈从文是以一个湘西作家身份进入文坛的,他的作品艺术带有湘西边地人民特有的朴野气质,特有的色彩、气息和声响。他把自己的社会理想的乐园安置在历史和地理上催生《楚辞》,并享有桃花源盛誉的湘西,尽情地赞颂了那里的古朴民风,描绘了一种他心目中理想的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边城》就是这类作品中最杰出的代表。本文由沈从文的中篇小说《边城》探讨他蕴含在作品中丰富而独特的民间性。一《边城》故事的发生地茶峒所在地属花垣县(旧称永绥  相似文献   

9.
沈从文的《边城》并不是对湘西社会的客观写实,而是一声充满悒郁情调的凄惋的呐喊,更是一幅由忧国之心咯出的血丝编织而成的理想蓝图。  相似文献   

10.
沈从文的乡土文学是具有独特审美意义的文体.从沈从文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民族风情等的描写中,可以看出作者力图通过对湘西社会的深厚之情,来勾勒出一个理想的社会.通过结合沈从文特有的人生经历和精神素养,探讨其乡土文学的创作意识.  相似文献   

11.
沈从文通过《边城》等作品塑造了诗画般的"湘西世界",大力歌颂中华民族积淀的原始文明和自然文化,极力追求"一种古朴宁静的乡村文化景观"。在他精心打造"湘西世界"这个世外桃源时,又似乎有意识地在这里安排了一场又一场的悲剧和灾难,并且费尽心思地花大量的笔墨描写"砍头"这种残忍的刑罚。这表明作家虽然非常向往那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但是他也深深感受到这种与世隔绝的生活方式所暗藏的危机,于是通过描写"砍头"这种残忍的刑罚来表达自己心中的忧虑,借此来批判"湘西世界"存在的一些缺陷。  相似文献   

12.
在沈从文的创作中,湘西生命形式与都市生命形式具有对立与对照的性质,代表沈从文不同的生命理想与情感取向。沈从文对都市生命形式的审美观照包含着一种犀利的文化批判眼光,从中传达出沈从文独特的生命理想,并通过这种生命理想表现其独特的创作追求。因此,探讨沈从文创作中的都市生命形式,对于理解沈从文的全部创作,就成为一个关键性问题,由此可以发现其创作独特性的一些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3.
“希腊神庙”是沈从文理想的栖息之所,在“边缘身份”意识的导向下,沈从文完成了对“湘西生命”的展现和对“希腊神庙”建构的思考。在现代文明的渗透和自身缺陷的“共谋”下,诗化的湘西生命由“常”到“变”,沈从文开启了现代之思:重造经典,对理想的民族人格进行冥想。他把目光投向了湘西自然的生命形态。这种寻找生命之根的意识是对“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的一种想像方式。  相似文献   

14.
从沈从文的《一封未曾付邮的信》到《边城》看其文体的变迁:从不守章法到“明净澄澈、完全成熟”的独特魅力的文体。内容的变化:从《边城》中这个寄托爱、安宁和温暖的湘西艺术世界到“现代文明”的冲击后这个湘西世界的消失。  相似文献   

15.
《边城》是一部很有感染力的作品,作者通过对湘西小镇淳朴民情的描写,向人们展示了一个世外桃源般的纯净世界。文章虽然具有悲剧的色彩,但那淡淡忧伤中溢出的蕴含在亲情、爱情、乡情里的幸福情怀,却是一抹令人感到温暖的亮丽的春色,这也正是作品的魅力所在,人性之中的温暖也因此烘托得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6.
沈从的湘西小说所张扬的生命美学,在中国现代学园林中大放异彩。他所描绘的苗民的“人生形式”,有着非常丰富而独特的内蕴。同时,他启发人们将目光投向民间,用原始族群化品格来救治古老民族扭曲、懦弱、保守的国民性。  相似文献   

17.
《边城》是一部很有感染力的作品,作者通过对湘西小镇淳朴民情的描写,向人们展示了一个世外桃源般的纯净世界。文章虽然具有悲剧的色彩,但那淡淡忧伤中溢出的蕴含在亲情、爱情、乡情里的幸福情怀,却是一抹令人感到温暖的亮丽的春色,这也正是作品的魅力所在,人性之中的温暖也因此烘托得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8.
个人、自我及其相关话语构成中国现代认同的重要内容,它涉及个体与社会、国家、民族及其他群体的复杂关系。作为沈从文人生词典中的关键词,“乡下人”对于沈从文有着对于其他作家如萧乾、李广田等(他们都自称是乡下人)不同的意义,它不是一种自谦或自诩,而是来自于边远湘西、有着苗族血统的作家的自我定位和自我认同。它对于沈从文有着根源上的意义。这个有着复杂内涵的悖论性概念,在造成作家内在分裂的同时形成了作家的越界性写作。  相似文献   

19.
湘西土家族的哭嫁音乐,从深层来说要分成哭嫁与哭嫁歌,二者同为一体,却又互为承载关系。哭嫁,通俗地称为“哭嫁歌”,又名“出嫁歌”,土家语叫做“毕基卡锉柱祭”。哭嫁歌是土家族女子在出嫁时用歌声诉说着封建时期买办婚姻制度下无法获得自由的悲惨命运以及对亲人的不舍之情的哭唱仪式活动,而这种仪式活动的表达方式就是演唱哭嫁歌谣。哭嫁歌谣来源于生活,反映着生活,其旋律哀婉动人,扣人心弦,催人泪下。笔者通过搜集当地有关资料和实地考察调研,对湘西土家族哭嫁音乐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探讨,旨在学习、宣传。同时希望更多的人来热爱它,保护它,让湘西土家族的哭嫁音乐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20.
以生态美学的视角审视《边城》,可以发现沈从文的创作与生态美学的诸多核心原则深相契合。他构筑的湘西世界,充满了原生态的自然环境与自然感性的生命力,展现了入与自然、入与入、入与自我和谐统一的生命景象,使“边城”超越了平常地域的概念,成为一种生命和精神存在的意义,是入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诗意生存家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