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催生并促进了移动终端快速发展.随着手机的普及,数字技术逐步完善,结构化及非结构化数据也在网络中以新的形态推广开来,一改初始阶段的散乱无章,取而代之的是被充分挖掘、被集成并经过逐步分析而提取了其中最重要的数据.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思想政治教育发展逐步走向"微型化".笔者从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信息的传播特点、传播微型化、传播微路径等方面阐释了思想政治教育"微"现象,同时研究了思想政治信息资源在传播中所触碰到的敏感问题,进而从如何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等方面来探究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微"现象.最后,指出在大数据时代如何运用新技术、新媒体以有效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以期为广大受众提供内容精湛、有针对性、满足不同人群需求的高质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的互联网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如今已逐步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微时代”。“微时代”因其信息传播迅捷、信息容量广、内容多样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的喜爱,其中大学生群体占据了主要部分。“微时代”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它从多方面影响了当今我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此,在“微时代”大背景下,如何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具有探索性意义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在"微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危""机"并存的局面。"微媒体"在知识信息传播主体方面的"去中心化",在知识信息传播方面的碎片化,以及在知识信息传播和获取方面的过度开发,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极大挑战;然而,"微媒体"在场域、载体、理念等方面又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机遇。探索"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化"危"为"机"之路,要善用"微媒体",占领"微阵地";建立"微环境",融入"微生活";运用"微语言",凝聚"微力量"。  相似文献   

4.
微媒体作为深受大学生青睐的社会化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利用微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有实现教育信息快速传播、拓展教育空间、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载体、增强教育效果的优势,又有娱乐化倾向影响教育目标的实现、信息的海量性增大"把关人"的"把关"难度、过载的信息影响教育者获取有价值的反馈信息的劣势;既有拓宽了教育者与教育对象沟通的渠道、构建了大学校园平等和谐的人际环境、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的机会,也存在挑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主导地位、产生了更加复杂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带来挑战等一些威胁。各有关部门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充分发挥微媒体的优势,尽可能避免其劣势;充分利用微媒体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各种机会,尽可能消除其威胁,从而切实将微媒体打造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新平台和新阵地。  相似文献   

5.
"微"载体是一种新兴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形式,主要是利用微博、微信、微公益等传播方式传导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使受教育者在微传播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接受教育,从而达到受教育者思想政治素养、道德水平提高的目的。而伴随"微"载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不断发展,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微"载体易传播不良信息,负面影响大,高校对不良信息的控制力相对较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建设"微"载体意识薄弱,认识缺乏前瞻性;部分高校"微"载体平台形同虚设,关注度低等。鉴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必须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加强"微"载体的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6.
在移动互联技术高速发展的“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仍然存在内容贫瘠、学生关注力不足、品牌形象差等运营管理问题。文章利用“5w”模式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营情况,并针对该平台的运营管理现状及特点,提出传播精准化、内容创新与形式多样化、服务高效化、管理可持续化四点建议,将有效避免公众号的“僵尸化”,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信公众号重获新生。  相似文献   

7.
随着云计算、数字通讯技术和物联网的飞速发展,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大数据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全新要求和挑战。基于此,我们要深入研究大数据的价值本质,树立“大数据”观念,加强信息化意识,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找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切入点”,进而彰显大数据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改变了人类信息传播的方式,拓宽了信息传播的广度,加剧了信息传播的深度,也决定着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创新和方法创新。网络时代背景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要秉承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和培养路径,又要结合网络媒体的特点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和措施,还要从网络虚拟社会管理路径上下功夫,探索建立起学校教育、宣传引导、媒体自律、技术控制四位一体的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与运行机制,以实现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旨归。  相似文献   

9.
以微信、微博为主要代表的微媒介因其具有信息传播及时、内容丰富、传播主体广泛等特点,受到大学生的青睐,同时,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与时俱进,有效利用微媒介来开展。  相似文献   

10.
《太原大学学报》2017,(3):87-89
大数据开启了一个新的信息时代,它要求我们重新学会把握信息的方式和变化规律。在大数据的背景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特点发生了新变化,大数据也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直面大数据带来的挑战,强化自身的大数据思维和技术能力,以大数据预测为基础建立应对机制,努力把思想政治教育和信息化时代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思想政治教育能够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微传播环境中信息传播面临复杂境遇:一方面新闻信息不断地"微化"为碎片,另一方面又不断地"整合"为大数据,微传播与大传播双向发展,微传播越发达、大数据传播也越壮大,大数据传播越强大、微传播则越繁荣,形成了双向背反而又互补的巨大传播场域,极富张力。这种背反与互补具体呈现为背离与依附、分裂与聚合、大众化与小众化、碎片化与整体化、分散化与一体化、大数据与小数据、真实与虚假、专业传播与非专业传播、自创分享与转发分享、个体化与群体化等并存、交叉、混杂的状态,因而传统5W模式各要素均面临着分裂与聚合的背反命运。  相似文献   

12.
当今时代被人们称为大数据时代,但同时也流行着以微信、微博、微视频和微支付等多种“微元素”为代表的微文化,大数据与微文化和我们这个时代并行不悖,成为引领时代发展的双引擎。大数据和微文化以碎片化知识作为链接桥梁,大数据将整个世界碎片化知识通过数据处理技术将其整合与重构,微文化则是通过对整个世界的宏大叙事进行消解与解构,以记载人类个体在社会发展中的历史轨迹。处于大数据和微文化的新时代,高校要切实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需要运用好大数据和微文化两种信息化手段,整合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论微时代情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互联网技术快速革新的进程中,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网络交互平台吸引了大量的网民,从而形成了强大的“微时代”话语场域,其话语载体的开放性、大众化,话语发布的便捷性、碎片化,话语传播的交互性、隐匿化等对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构形成了极大的冲击和挑战,而“微理念”滞后、“微平台”欠缺、“微内容”僵化是建构微时代情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所需要克服的阻抗因素,用包容的思维方式接纳、科学的工作方法驾驭、长效的眼界发展是建构具有主导效应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必然路径。  相似文献   

14.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感受性、实效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数据以信息容量大、信息种类丰富、信息传播速度快且实效高的特点,为社会各领域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挑战,对于当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发展亦是如此。面对大数据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如何趋利避害,最大化地利用大数据时代实现自身教育实效性的提高,成为了当前高校思政教育思考的重要问题。为此,深入探究大数据本身及其对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影响,并对其为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具体分析,最后综合多方考虑提出了一些改革建议,以切实实现大数据对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升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不仅要具备思想政治素质、实践操作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等,还要具备“大数据”思维能力、“大数据”工作平台应用能力和“大数据”驾驭能力。高校要注重培养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大数据”思维,搭建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工作平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队伍驾驭“大数据”能力。  相似文献   

16.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是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力的重要体现。随着"微时代"的到来,思想政治教育有了新的发展平台和发展机遇,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弱化,"微时代"信息传播的瞬时性和流动性、语言的简明化和通俗化,以及群体庞大和参与度高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使思想政治教育者话语权威性受到削弱、话语控制力受到挑战、话语沟通力受到阻碍。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应充分利用"微时代"信息技术和话语优势,理性运用"微媒体"和"微工具",建立平等互信的主客体关系,努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者话语能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模式。  相似文献   

17.
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过程中的“把关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播学认为,“把关人”是传播过程中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而思想政治教育实质上也是一种传播过程,因而,“把关人”现象必然客观存在于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过程中。教育者自身的角色特征、传播行为以及在传播活动中的作用和功能表现.决定了其“把关人”的身份和地位。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互联网技术与个人终端的迅速普及,人们的日常生活逐渐步入信息化时代,而与之相对应的微交往、微传播等信息循环时代也在不断常态化。从微文化传播视角出发,分析新背景下高校学生成长特征与需求特性,立足其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引领学生微生活的正效性,深入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的价值,探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业态的开启。  相似文献   

19.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应用,人类社会加快演进。作为整个教育数字化转型重要构成的思想政治教育也随之发生系统性变革。我们要深刻认识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理论内涵,明确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指向,围绕“整体规划、系统推进、分类指导、逐步实施、试点探索”的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思路,按照从素养技能提升、有效拓展空间、率先进行微数字化变革等路径,逐次推进、持续迭代,不断夯实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新生态的基石。  相似文献   

20.
<正>移动网络的普及和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文化传播发展阶段的微时代。微时代的特点在于信息的传播速度快,传播内容短小精悍且极具冲击力,易于受众在短时间内消化吸收。当前,伴随着微博、微信等软件的发展,微媒体成为我国主流信息传播渠道之一。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微时代的到来兼具机遇与挑战。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需要积极应对微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要求,并寻求可行的解决策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微媒体的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