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隋初,佗钵可汗卒 突厥汗国因汗位之争引发了内战,隋文帝乘此北征,沙钵略可汗兵败请和,并迁居漠南白道川,突厥的历史,以及内蒙古地区的历史遂进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2.
多尔衮是清初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是满族历史上做出巨大贡献的代表人物之一。在位期间以非凡的胆略和才识与周边几个主要少数民族建立了联系,并对某些地区实行了较牢固的统治。通过和亲、迁使、贸易、封号或施加军事压力等手段,先后与漠南、漠北、漠西蒙古以及西藏、新疆等地发展关系,使这些少数民族聚集地早在清朝初期就与内地有了密切联系。尽管其作为一个地主阶级政治家和封建统治者不可避免地会存在历史的和阶级的局限性,然而,摄政时期采取的一系列恢复、维护和发展民族关系的政策和措施,对改善民族关系,巩固和拓展疆域起到了重要作用,为日后形成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清太祖努尔哈赤、太宗皇太极时期对漠南蒙古的关系和政策,在清朝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这种关系和政策导致了漠南蒙古臣服于清朝,成为它的北部屏障和直接借助的力量,保证了清朝一六四四年的顺利入关和进占中原,从而使中国历史进入清朝统治时期,其次,它为有清一代的民族统治政策奠定了基础,为统治各族人民提供了经验,对清朝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鉴于此,本文拟就清太祖、太宗时期对漠南蒙古的关系和政策,试加分析。  相似文献   

4.
明代蒙古史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所谓明代蒙古史,一般指一三六八年君临全国的元朝灭亡后,至十七世纪四十年代漠南蒙古大部归附清朝的二百八十余年间,我国北方草原地区蒙古族的历史。这期间蒙古贵族所建立的政权,自称为元朝统治的继续,与明王朝相对峙,由此而形成了我国历史上又一次南  相似文献   

5.
轲比能政权是继檀石槐部落大联盟瓦解之后的又一个北方少数民族部落联盟。这个政权势力范围包括今内蒙古后套以东、呼和浩特平原、乌兰察布丘陵、锡林郭勒草原和西拉木伦河、老哈河流域,即原檀石槐联盟的东部和中部,领土囊括了整个漠南地区。轲比能政权的迅速崛起再一次用史实证明了英雄崇拜在草原民族隐性文化中的传承;同时,也为漠南地区草原文化建构平添了几分色彩。  相似文献   

6.
拉祜族是我国民族大家庭中一个古老并跨境而居的民族,考察其民族教育历史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通过拉祜族民族教育的历史变迁以及教育现状的分析,结合拉枯族地区现代学校教育面临的新问题,对其现代教育进行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7.
孙雪江 《考试周刊》2014,(71):29-29
清代,满族统治者把对蒙古族的政策置于建立和巩固政权的重要地位,而对身处漠南蒙古的赤峰地区实行恩威并用、怀柔为主的政策。  相似文献   

8.
清右卫建威将军是绥远城将军的前身,设置于康熙三十一年(1692),是为防备噶尔丹的南下与加强对内附喀尔喀与漠南蒙古地区的有效控制,巩固北部边疆而设。乾隆二年(1737)建威将军移驻归化城附近的绥远城,存在时间虽然不过40多年,但它的设置对漠南蒙古西部地区的建置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为绥远城将军的移设提供了直接经验,甚至后来学者所谓的军府制度也肇端于此。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大陆地区在西方教育现代化问题上的研究状装饰品进行了综述,主要涉及对西方教育现代化的研究角度、研究范围以及研究的内容等,并以西方教育现代化研究为个案,对教育现代化研究中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如教育现代化研究的几种模式,教育现代化研究的内外部知识资源利用、历史意识的缺乏和方法论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西部地区实施以教育信息化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战略,积极发挥后发优势,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是历史赋予的新任务。本对西部地区实施以教育信息化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战略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具体的政策进行了讨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明代泰宁卫部落经历了由盛至衰的过程,地域也因此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该部落自永乐再封开始,向往中原,以战或贡的方式渐次南下,大规模南下是在宣德时期。正统年间,其中心地域基本稳定在明边境。后期,泰宁卫的四至,大体上是西起锦义,东越辽河,北抵洮河,南及明边。  相似文献   

12.
从古代私学的发展看中国文化重心南移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曾经发生文化重心由北向南的迁移。作为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中国古代私学在不同时代的发展变迁也有着从北方发展兴盛到南方发展兴盛的过程,因而从一个方面印证了文化重心的南移。私学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传承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创建、发展演变与华北敌后抗战总形势的变化密切相关。 12 0师派近一半主力挺进大青山 ,是中共中央命各主力师分兵进军各省敌后战略全局的直接组成部分 ;1942年华北各根据地面积普遍缩小 ,进入最困难时期 ,大青山根据地也基本丧失 ,领导机关和部队主力退驻晋西北 ;1945年八路军各大军区全面反攻扩大解放区 ,晋绥军区也成倍增兵北上 ,收复扩大了大青山根据地。  相似文献   

14.
元代的哈剌和林(Qara—Qorum)故址在今天的蒙古人民共和国后杭爱省(ayimaq)额尔德尼召北。从1220年到1259年,哈剌和林作为大蒙古国的都城,云集了东西方的各色人种,境况盛极一时。1260年以后,随着忽必烈政治中心的转移,这座草原城市逐步降格为和林宣慰司都元帅府、和林宣慰司、和林等处都元帅府、和林等处行中书省、和林总管府、和林路和林行省治所,后来又成为岭北行省治所。整个蒙元时期,哈剌和林的教育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形成了漠北地区的一个文化亮点。笔者依据各类史料,就哈剌和林教育的渊源、脉络、走势及其特色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草原深处的教育达到了相当高的层次,对草原文化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清廷为更好地控制蒙古族并维护其在北部边疆的统治,对包括归化城土默特在内的蒙古地区实行了封禁政策,其中包括文化封禁,但这一政策却存在着内在矛盾:首先,清廷对蒙古封禁政策与其在全国倡导的“尊孔读经、礼义教化”相矛盾;其次,清廷对蒙地文化封禁政策与其在全国推行科举取士制度、大力兴办地方教育存在矛盾;最后,清廷对蒙地人口封禁政策与其弛禁政策相矛盾。上述内在矛盾为归化城土默特地区的教育事业提供了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16.
12-13世纪,蒙古统洁者为了巩固边疆,同时为了保证商人,使者往返交通的安全,从色楞格河流到阿尔泰,南至长城北至贝尔湖地区开垦屯田,农耕是畜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发展农业是改善蒙古民族饮食结构的有效途径,城镇的形成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古代钦州湾地区的对外交往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汉代起,以合浦、徐闻为起点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使钦州湾地区成为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和贸易的重要出海通道。钦州湾地区古代的对外贸易经历了以朝贡贸易为主到以市舶贸易为主的两个发展阶段,贸易中心经历了从合浦到钦州再到北海的一再变易,民间贸易一直长盛不衰。其中钦州港及其港外海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和必经通道。  相似文献   

18.
农村金融救济是20世纪30年代救济农村的重要措施之一,到抗战爆发时,农贷累计达到了2.4亿余元;放款范围遍及关内20个省市的800余县;接受新式金融机关救济的人数到1936年约占总借债户的五分之一。  相似文献   

19.
论清末新政农业政策对中国近代农业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末新政农业政策的调整范围主要有:调整管理农业的行政机构;鼓励兴办农会;奖励垦荒;提倡改良农业技术。它在四个方面发挥了作用;促进中国新式农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改良、引进农产品种和生产工具以及改进农业技术;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农业经营出现了有限资本主义化。但它对中国农业现代化所起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  相似文献   

20.
作者经过对河池地区自然生态环境及部分县市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进行调查后 ,经过认真思考 ,认为河池地区进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是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进行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开发 ,并提出一些贫困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