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具体的文学作品中,内容和形式是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的。黑格尔说:“内容非他,即形式之转化为内容;形式非他,即内容之转化为形式。”世上没有脱离内容的形式,也不存在不依凭形式的内容。二者是互相渗透、互为转化、融为一体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该选择文章的“形式”还是“内容”来作为我们的教学内容?笔者以为,文章写了什么,也许每个人都看得懂,  相似文献   

2.
1.作家何立伟和张抗抗分别说:“我素不擅思辨,乃重视直觉与情愫。”“艺术直觉在文学作品中占有如此重要和特殊的位置,这是我在写过许多小说之后才逐渐领悟到的。”科学家钱学森更认为:“许多杰出的作家和艺术家,他们的艺术发展,不但依靠自己的理性,而且也需要借助自己天才的直觉。”作家们重视艺术直觉是有道理的。对艺术直觉的关注对于理解作家的创作心态和察悟文学的本质内涵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文学作品,无论写什么,只要写出了人的命运,写出了人类的真实情况,无论是丑恶还是美好,都能给人以震撼,能让人感到自己与世界的关系,让人热切地关心自己和自己所在土地上的命运及全人类发展的前途,然而作为精神产品,文学作品更应以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来找到艺术表现的极至,以其内容和形式自身的美来感染读者,或陶冶情操,或“警示”、“醒世”。这是文学的使命,也是文学家的使命。由此出发,来分析那早已闹得文坛沸沸扬扬的《废都》,却也不难发现其深刻的现实性及深厚的哲学氛围。  相似文献   

4.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它是以语言为工具塑造典型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的。因此,有人把语言称为“文学的仪表”、“文学的第一要素”。那么,作为语言形式的语音,无疑是这“要素”之要素,“仪表”之仪表了。常言道:“三分人相七分份,丑妞儿扮成花小旦”。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的容貌要靠服饰的装点。“丑妞儿”之所以能打扮成“花小旦”,是因为美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形式在其适应内容的时候,对内容的表现往往起着积极的作用,文学作品自然也不  相似文献   

5.
一般认为,金圣叹的文学本体论是“诗言志”表现说,这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这并不曾揭示出其文学思想的独特本质。其实,金圣叹的文学本体论乃是:技巧即文学,技巧在文学作品中具有独立的美学意义。在金圣叹看来,文学创作是作家文学才华的表现,作家的文学才华在作品中以“文法”的形式体现出来;一部文学作品的价值并不取决于它表现了什么,而取决于怎样表现,即作家付出了文学才华的多少。金圣叹的这一独特文学本体论,解释了自己评选“六才子书”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6.
寻常动词在毛主席诗词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俄国著名文学家阿·托尔斯泰以自己的亲身创作经验曾说道:“在艺术语言中,最重要的是动词”,他还说:“要是你找到了准确的动词,那你就可以安心地继续写你的句子”。其实,作家在文学作品中能否结合内容恰到好处地运用动词对文学语言的成败,往往会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古今中外的著名作家都十分重视动词,  相似文献   

7.
“文学语言”不完全就是文学作品的语言。作为现代教育的主体内容,“文学语言”实际上可以宽泛地理解为“文学性语言”。科学作品中可以有文学成分,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我们可以说,梁衡的《晋祠》是实用的说明,但又何尝不是文学?我们可以说法布尔的《昆虫记》是文学作品,但它更是科学研究的结果。按照后现代理论家所持的“文学性扩张”的说法,  相似文献   

8.
一、多重功能的艺术符号 文学作品虽然看上去是一个线形的词语流。但它却塑造出具有立体感的艺术形象,是一个多层次的系统。这个系统依赖它特殊的语言结构才产生着这样那样、或强或弱的审美功能。美国文学理论家韦勒克把文学称为音响与意义的结构,并且划分出八个层面用以代替简单的形式与内容的分析。我国有些评论工作者也试用系统方法采分析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9.
围绕一个中心意思写好一段内容具体的话,这是小学中年级“段”的写作训练重点。这一训练的内容,教材作了由浅入深的安排。一、根据课文提示的问题,把一段话写具体。教材中的一些习作练习,通过相互联系的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有次序地观察事物,然后写一段具体、连贯的话。这是写好一段话的初步训练。如第五册“基训2”中的习作题,要求学生“观察一种植物,说说它叫什么;它的茎和叶子是什么样子的;如果开花,花是什么颜色、什么样子的。说后用一  相似文献   

10.
文学,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对这一活动作学院式的论究,自然会使问题变得十分复杂,但如作化繁为简式的讨论,也可变得甚是简单,尽管任何对事物的简单化表述都可能是一种冒险、一种对复杂性与完整性的侵犯,但也许可以说:事物在其初始与其最终都是简单的,复杂只存在于其进行中的过程。比如:当神话这种对于几乎任一民族都属最早的文学活动、最早的文学创作、最早的文学作品出现时,关于“文学”的“理解”(或我们文明人称之为“意义”的东西)在哪里呢?它只不过是“它在那里”的一种“自然”而已。这一现象告诉我们的是:先有所谓“文学”的“事物…  相似文献   

11.
董吉杭 《考试周刊》2013,(91):59-59
<正>小学生作文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写什么,二是怎么写。前者是内容,后者是形式。小学作文教学要从哪里入手?从内容入手还是从形式入手?我认为,要从内容入手,应当指导学生选择有意义的内容和恰当的形式,写自己熟悉的事物,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内容是决定形式的。因此小学作文教学首先要解决内容问题,即写什么的问题。传统的作文训练方式大都是命题作  相似文献   

12.
论间接描写     
一描写是文学作品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从描写的角度分,有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直接描写又叫正面描写,是指对在场的人或事物作直接的正面的描摹和刻划。间接描写则是指对周围的人或事物进行描绘,以此来表现所要写的对象,因此它又叫侧面描写。清朝文学家刘熙载说:“正面不写写反面,本面不写写对面、旁面,须知睹影知竿乃妙。”所谓“睹影知竿”就是从事物的“反面”、“对面”、“旁面”来曲照出事物  相似文献   

13.
这里强调文学作品的教育功能决不是像 2 0世纪 5 0年代的文学教育强调的那种“教育观” ,即将文学课当作“培养学生成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新人”的一种手段 ;而是着眼于文学鉴赏的宏观层面 ,强调文学作品对鉴赏主体的多种心理意识功能 ,即触动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和人格等。文学作品本身应当而且必须是功利主义的 ,它通过创造具有审美意义的文学形象艺术地反映生活 ,它必将艺术地服务人生、鼓励人生。孔子曾经说过 :“诗可以兴 ,可以观 ,可以群 ,可以怨。”(《阳货》)也正是强调《诗经》的社会教化功能。美国著名文艺理论家韦勒克在《文学理…  相似文献   

14.
段元磊 《现代教育》2003,(12):42-42
文学,是一种审美的艺术形态,它以艺术形象为其特殊形式,以具有审美意义和整体性的社会生活为其特殊内容,以“寓教于乐”为其特殊功能;鉴赏,是对文学作品的鉴别和欣赏,体现着判断美的一种能力。  相似文献   

15.
<正> 文学、音乐、舞蹈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而且一开始就是三位一体的。“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共同表现作品的思想内容。文学和舞蹈这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长期以来就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形象以语言文字为中介,调动读者的想象。由于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很强,几乎能将世界上的一切情景、事件、色彩、声音甚至气味、感觉、心理状态都能描绘出来使人感知,而且言辞表达的内容明晰确切,所以在文学作品中,有时只需要简明的三言两语,就可以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表达得清清楚楚。同时,文学语言能使人由感受体验迅速、直接地趋向认知思考,便于人们对现实进行理性的深入把握,因而文学就成为所有艺术形式中思想认识作用最强的一种,所以又说“文学是思想的艺术”。然而,正因为“文学是思想的艺术”,它所描绘的形象又必须借助  相似文献   

16.
一般说来,人们对一篇文章的评价会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入手,两者俱佳是最好的。形式和内容,也就是传统文学批评中所说的“文”和“质”。“文”的原义就是花纹,是外在的,修饰性的。所以“文采”往往指语言上的华美。南朝梁刘勰著名的文学理论著作《文心雕龙》中《情采》篇说:“若乃综述性灵,敷写器象,镂心鸟迹之中,织辞鱼网之上,其为彪炳,缛采名矣。”意思是抒发性情,铺写事物,用文字来写心,用纸来记录文字,能够光彩焕发,就是因  相似文献   

17.
程元 《中文自修》2023,(7):23-27
<正>说到“文学”,一般就会想到“鉴赏”。什么是“鉴赏”呢?《辞海》对此解释为:“人们通过特定媒介(如语言之于文学、音色旋律之于音乐等)与艺术形式,逐步进入对作品的具体感受、体验、欣赏和鉴别的精神活动。”对文学作品而言,创作者是以语言文字为媒介,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现实生活,展现精神世界的。因此,  相似文献   

18.
夏芳 《考试周刊》2009,(25):20-21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和钱钟书的《围城》都是以“士林”为表现对象的讽刺文学作品,两部长篇小说各以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辛辣的讽刺艺术成就屹立于我国讽刺小说的前列。在艺术上,它们有着许多异中见“同”之处。其一。从描写对象上说,两部都写“儒林”或“士林”。其二,从表现方式上说,它们部采取了讽刺的手法,是讽刺文学中的伟大作品。  相似文献   

19.
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都应以语言能力的培养为核心,这是审美能力形成的基础,因为“文学就是语言的艺术”,文学审美过程中遇到的所有问题都与语言有关。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句诗,从内容上看写的是雪,但形式上没有一字写雪,因为有了“忽如”二字,这就使它后面的内容成了虚拟。诗句的意义来源于它的语言组合。  相似文献   

20.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批评学派的一个文学主张,他们认为,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会对常见的事物失去敏锐的感觉,以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即产生了所谓“自动化”的现象。而艺术则不同,它应当使人恢复对生活的感觉,使人感受到这种事物的特征,而不是仅仅为了让人知道这是什么。这就需要运用艺术技巧。形式主义批评的主要代表人物什克洛夫斯基说:“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长度,因为感觉过程本身就是审美目的,必须设法延长。艺术是体验对象的艺术构成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