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战略 :中小型科技出版社不容再忽视的问题  我国出版社现行的管理体制实行的是“事业单位 ,企业管理”。所谓“企业管理” ,就是要引入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和方法 ,参与市场竞争。现代企业的竞争实际上就是战略的竞争[1] ,战略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然而 ,或许是因政策保护而压力不大 ,或许是出版社经营者对战略在出版社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 ,许多出版社战略意识不强。目前一些中小型科技出版社发展陷入困境 ,分析起来原因可能各式各样 ,但至少有一个是共同的 ,那就是缺少科学的发展战略或战略实施不力。相反 ,近年来发展…  相似文献   

2.
出版社的生命链与一般企业发展的生命链既有相似,又有不同;出版社的“天字第一号”问题是“读者—读者—读者—读者”;出版社的质量管理要以内抓质量领先、外抓名优取胜;抓质量就是既要覆盖所有出版项目,又要覆盖每个出版项目的全过程;管理过程中,社领导要尽职于“过程之上”;质量管理必须持续改进,建立一种永不满足的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3.
关于策划编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文化企业”需要策划 在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代背景下,被规定为“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的出版社,已经由单纯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并已由原来的一百余家发展到现在的五百多家,出版竞争日趋激烈。 生产和经营,是现代企业的基本活动。出版社的生产和经营,与一般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在方式上并没有根本的区别。从某种意义上说,出版社也是企业。 本文是在将出版社规范为“文化企业”这一特定的前提下,来论述策划的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无形资产与出版竞争杂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形资产与出版竞争杂谈清华大学中文系金兼斌《电影、新闻出版企业财务制度》规定:“无形资产是指企业长期使用但没有实物形态的资产”。一个出版社的无形资产应包括七个方面:①出版社的声誉;②出版社与著译者签定的合同;③与出版社有紧密联系的著译者队伍;④出版社...  相似文献   

5.
建国以来,出版社是事业性质,还是企业性质,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未得到明确认定的问题。关于这一点,上级领导机关由于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歧犹为明显。主管宣传工作的部门认为出版社是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组成部分;主管经济工作的部门认为出版社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与其他企业并没有什么不同,故纳入了企业管理的范畴。最终,大家约定俗成,模糊地称之为“事业单位,企业管理”。对于出版社性质这样的认定以及所产生的相应的管理模式,有的同志称之为“四不象”,是一个“两栖怪物”,似乎不无道理。因为说它是事业单位,但又不享受国家事业费拨款,其生产经营和税收政策遵循的是工矿企业管理模式;说它是企业单位,却又采取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手段,在生产经  相似文献   

6.
现在对书不感兴趣的出版社还是有的。尤其是当下出版社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时候,以“企业的名义”消解图书属性、浑身上下嗅不出半点书香的“出版家”已应运而生了。  相似文献   

7.
邹益 《出版科学》2001,(1):36-37
如果说过去出版社没有管理,这也是不客观的,但如果说过去出版社有管理,可一些法人代表离任,审计时总是说“管理混乱”。原因不仅是出资对企业失控,企业领导对企业的经营也缺少控制监督,或说在关键点上没有很好控制,所以导致效益不佳,甚至造成严重亏损。近年来,长江艺出版社在探索科学管理、加强出版全流程控制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8.
出版社的CI战略初探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常虹CI是英语CorporateIdentity的缩写,直译为“企业特征”、“企业形象”等。其本质是以塑造形象为目标的组织传播行为。即将企业的经营理念与精神文化,通过行为活动,视觉设计等识别系统,传达给企业的关...  相似文献   

9.
书刊是商品,有交换价值,产生经济效益,因而出版社、期刊杂志社是企业,或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所以本文中使用了“出版企业”一词。但另一方面,出版社、杂志社又是文化企业,生产精神产品,不能纯粹以盈利为目标,社会效益是首位。为此,出版企业面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赢得了机遇,又面临着挑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出版业与市场经济之间有大量的理论问题需要我们去认识,去实践。  相似文献   

10.
企业发展的速度越快,规模越大,蕴藏的财务风险就越大,稍有不慎,由财务风险导致的经营危机会直接威胁到企业的生存,甚至破产。所以,出版社一定要有“警惕出版社在高速发展中的财务风险”的思想。出版社高速发展的前提是必须变革长期以来形成的粗放型的管理模式,特别是要改变不以财务管理为纲,不把财务管理贯穿于经营活动的全过程的做法。大家都知道,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中心,资金管理本来就蕴藏着风险,一般用预期收益的“可变性”或“不确定性”来衡量。因此,企业高速发展的财务风险来自于企业可能丧失偿债能力的风险和企业利益遭受损失的风…  相似文献   

11.
出版社作为文化企业,编辑的用工制度将按照企业用工制度的要求进一步变革。打破原有的僵化的不适应企业发展要求、不适应市场竞争要求的“事业编制”,是出版社编辑用工制度改革的必然。  相似文献   

12.
汪家熔 《出版史料》2002,(4):115-118
同是出版社,经营好坏、贡献大小差别很大,为什么?有同志归结为资本大小,——不是说规模效应吗。日本同行清水英夫指出:“出版社并不单凭藉资本和企业规模的大小程度来决定优劣,优劣的关键取决于出版社的选题计划究竟如何”。我国旧时对社会贡献最大的四个出版社商务、中华、开明、生活,其起动资本都极微小。他们都遇  相似文献   

13.
发展科技出版业需要宏观调控浙江科技出版社盛有根近日翻阅晚报,偶有一醒目标题映入眼睑:“教育出版社一次出资620万元做广告”。文章说,此举引来不小反响。赞赏者说,出版社拆巨资自我包装,走现代企业之路,无可非议;不愿认同者反驳说,教育出版社的盈利相当...  相似文献   

14.
大学出版社是属于“智本运作”的文化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如何保证其继续稳步发展,我认为还是人的问题最为重要。目前大学出版社的从业人员结构有很大的变化。从编制上划分主要有两类,一类属于学校事业编制,他们大部分是出版社的骨干力量.年龄上也多在三四十岁以上。  相似文献   

15.
一、念歪了的“经”——买卖书号的缘起 80年代初,出版社逐渐改为自负盈亏,开始有了经济压力。但出版社毕竟不同于一般企业,它追求的是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出版高质量的学术著作是其题中应有之义。过去出版这类图书由国家包下来,现在只能给予数额极有限的“补贴”(指教材类),余下的亏空要靠出版社承担。而出版社自身要生存、要发展,财力不足是个普遍问题。怎么办?一些出版社采取“变通”之法——协作出书,为学术著作的出版找到了一个途径。国家有关部门随后发文认可了协作出书,但限定了较严格的协作范围,规定只有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类图书,后又扩大到党史资料,地方志等。  相似文献   

16.
认清形势,加快发展,早做准备,迎接挑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版协科技出版工作委员会于2000年11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了“我国加入WTO后科技出版业面临的形势与对策研讨会”。出席会议的有全国96家科技出版社的社长、总编辑,新闻记者和来宾共120余人。现将会议讨论的主要问题纪要如下:  一、加入WTO对科技出版社的影响入世对出版社的影响,可以概括为“既是发展、机遇,又是冲击、挑战”,主要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冲击出版社的运营机制出版社现行运行机制的弊端,将在市场中暴露无遗,迫使出版社寻求新的企业运行机制。有人认为,体制也将受到冲击,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出版单位将会出现。2影…  相似文献   

17.
在企业的经营竞争中,人们一般认为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就是要让自己的产品或研究开发能力打败竞争对手,因此各国企业都十分关注“竞争”,这样就有了“商场如战场”之说。在出版界也同样存在着这样问题,一旦有一个图书新市场被一出版社发现,一经开拓,自然带来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随之而来的就是其他出版社的争相仿效,竞争也随之激烈,直至市场出现饱和状态。图书产品也随着产品的生命周期由低到高、由高到低,最后退出市场。但这时新的图书市场又  相似文献   

18.
近日北京的一家大报,在议论出版改革时,引出一家出版社负责人的看法:“加入WTO以后,如果出版社仍然沿用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的老路,肯定不能适应发展。”再一次把出版社是事业单位还是企业单位这个问题尖锐地提出来。  相似文献   

19.
“小型出版社”在确定品种投入生产之前 ,都无一例外地承受着一定的“造货压力”。减小“造货压力” ,避免压仓现象 ,必然使出版社持一种短线投资的经营模式 ,少投快收 ,缩短甚至取消资金回笼周期。包发、发货店代理、借助订货会是“小型出版社”比较钟情的发行方式。随着经销包退全面被出版社接受 ,书店实际上进入了“库存为零”的预设状态。市场发展的加速度 ,日趋置“小型出版社”于逆水行舟的窘境。当包发已成往事 ,发货店代理和订货会便成为“小型出版社”图书发行的两条主干道。在林林总总的订货会中 ,进入“小型出版社”视线的有三类…  相似文献   

20.
一场新的改革浪潮,正以磅礴的气势,把一批又一批企业、事业单位推向“大海”。科技出版社,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科技出版社的经营活动是两头在外的:选题、组稿来源于市场,图书的归宿也在市场,按其规律,本应是“海上作业队”。我们准备迎着困难主动“下海”。但是眼下还没有把握,正在“探海”,并作了许多“探海”的思考。一、关于立足本专业,面向大科技为行业服务是专业科技出版社的使命,否则就失去它存在的必要;保持专业特色是专业出版社立足之本,否则就失去它的生命力;发挥专业优势才是专业出版社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条件。据此,我们向全社提出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